1樓:楓凝洛歌
絕①《動》斷;斷絕。《共工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荊軻刺秦王》:「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②《動》隔絕;隔斷。《三峽》:「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
」【又】《形》隔絕的;封閉的《桃花源記》:「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又】《形》極遠的。
《班超告老歸國》:「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土。」
③《動》絕交;斷絕往來。《屈原列傳》:「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
④《動》停止;止歇。《與朱元思書》:「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⑤《動》絕命;死。《孔雀東南飛》:「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
⑥《動》橫渡。《勸學》:「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⑦《名》舊詩體裁之一。王實甫《西廂記》:「我且高吟一絕,看他則甚。」
⑧《形》到極點的;不能超越的。《與朱元思書》:「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⑨《副》。《核舟記》:「佛印絕類彌勒。」《遊黃山記》:「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
⑩《副》絕對;完全。《促織》:「而心目力俱窮,絕無蹤響。」
彌①《形》滿;遍。《滕王閣序》:「舸艦彌津。」【又】水滿的樣子。《過小孤山大孤山》:「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淚流水面。」
②《形》長;久。《鹽鐵論》:「曠日彌久而無益於理。」
③《副》越;更加。《六國論》:「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莫①《代》沒有什麼;沒有誰。《齊桓晉文之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副》不要;別。《孔雀東南飛》:「初七及下九,嬉戲莫莫相忘。」
③《副》沒有;不。《促織》:「成倉猝莫知所救,頓足失色。」《赤壁賦》:「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疾①《名》病;疾病。《扁鵲見蔡桓公》:「君有疾在腠裡,不治將恐深。」
②《動》生病;患病。《荀子•天論》:「寒暑不能使之疾。」
③《名》毛病;缺點。《公輸》:「必為有竊疾矣。」
④《名》疾苦;痛苦。《管子•小問》:「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⑤《動》疾苦;痛苦。《西門豹治鄴》:「會長老,問民之所疾苦。」
⑥《動》痛心;憎恨。《屈原列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⑦《動》妒忌;嫉妒。《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
⑧《形》快;迅速。《觸龍說趙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⑨《形》大;強;猛烈。《荀子•勸學》:「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⑩《形》敏捷。王維《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為①《動》做;幹。《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②《動》發明;製造;製作。《活板》:「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
③《動》作為;當作。《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④《動》成為;變成。《察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
⑤《動》是。《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⑥《動》治;治理。《論積貯疏》:「安天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⑦《動》寫;題。《傷仲永》:「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⑧《動》以為;認為。《鴻門宴》:「竊為大王不取也。」
⑨《動》叫做;稱做。《陳涉世家》:「號為張楚。」
⑩《動》對待。《鴻門宴》:「君王為人不忍。」
⑾《動》算作;算是。《餚之戰》:「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⑿《動》擔任。《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
⒀《動》對付。《鴻門宴》:「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⒁《介》表示被動。《韓非子•五蠹》:「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⒂《連》如果;假如。《戰國策•秦策》:「秦為知之,必不救矣。」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賓語的用;用句尾,表示感嘆或疑問。《蘇武》:「何以汝為見?」《鴻門宴》:「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何辭為」中的為)
其①《代》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們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筯骨。」《論語》十則》「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師說》「郯子之徒,其賢為及孔子。」②《代》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她)」、「它」、「他們」。
《子魚論戰》:「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齊桓晉文之事》:
「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③《代》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我」、「我的」。《遊褒禪記》:「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赤壁之戰》「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又】自己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亦各言其志也。」
④《代》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你的」、「你們的」。《觸龍說趙太后》:「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資治通鑑》:「堅默然良久,曰:『諸君各言其志。』」
⑤《代》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些」。《孫臏減灶》:「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
」《捕蛇者說》:「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遊黃山記》:
「其松猶有曲挺縱橫者。」 【又】那樣。《馮婉貞》:
「吾村十里皆平原,而與之競火器,其何能勝?」
⑥《代》指示代詞,相當於「其中」,「當中」。《論語》十則》:「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
」《為學》:「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石鐘山記》: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⑦《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測、估計。《師說》: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祭十二郎文》:「其信然邪?
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最後乙個「其」為助詞,無意義。
)」⑧《副》難道, 豈。表示反詰、反問。《馬說》:「其真無馬邪?」《遊褒禪山記》:「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⑨《副》還是。表示委婉地商量。《餚之戰》: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吾其還也。
」《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其許寡人!」⑩《副》可要。
表示期望。《伶官傳序》:「爾其無忘乃父志!
」⑾《連》如果;假如。表示假設。《齊桓晉文之事》:
「其若是,孰能御之?」《獄中雜記》:「其極刑,曰:
『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
⑿《助》無實義,起調節節奏、舒緩語氣等作用。《涉江》:「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其承宇。」《答李翊書》:「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jī①《助》用於句未。《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②用於人名。漢代有「酈食(yǐ)其」「審食(yǐ)其」
《勸學》一詞多義:疾、聞、假、絕、強、望
2樓:最後的道路
一詞多義
1.於:寒於水 (比) 2.
善假於物也 (介詞,不譯。引進作用) 3.取之於藍 (從) 4.
而: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遞進關係,並且) 5.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遞進關係) 6.
終日而思矣 (表修飾) 7.而見者遠 (表轉折) 8.鍥而舍之 (表假設) 9.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 10.者:假舟楫者 (代詞,指……的人) 11.
不復挺者 (……的原因) 12.焉:風雨興焉 (兼詞,「於之」,意為在這裡) 13.
聖心備焉 (語氣詞) 14.利:金就礪則利(形容詞作動詞,變鋒利) 15.
非利足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16.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名作動,游泳)
飛若是也 的若一詞多義
3樓:快來響亮星空
1.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安之~素。旁~無人。置~罔聞。門庭~市。
3.你,汝:~輩。「更~役,復~賦,則何如?」
4.約計:~幹(gān)。~許。
5.此,如此:「以~所為,求~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6.順從:「曾孫是~。」
7.指「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嘆。」
8.指「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
9.指「杜若」(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沐蘭澤,含~芳」。~英(「杜若」的花)。
10.文言句首助詞,常與「夫」合用:「~夫陰雨霏霏,連月不開。」
11.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表示事物的狀態:「桑之未落,其葉沃~」。
勸學中的一詞多義。聞,望,疾,假,絕,於,而,焉,之。分別解釋。。。。。。。
4樓:陶都茶客
聞,聽見。
望,看見。
疾,加速。
假,使用。
絕,橫貫。
於,從。
而,卻。
焉,從這裡。
之:它,的。
《狼》一詞多義, 於 一詞多義
狼 一詞多義 敵 恐前後受其敵 攻擊 蓋以誘敵 敵人 止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停止 止增笑耳 通 只 只是 意 意暇甚 神情 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 想要 其 積薪其中 積薪 其一犬坐於前 其中 之 久之 無義 亦斃之 代詞,指它 前 狼不敢前 上前 其一犬坐於前 前面 乃 屠乃奔倚其下 就 乃悟前狼假寐...
一詞多義造句,一詞多義並造句
叔叔的朋友老是叫叔叔在生意上照顧他。哥哥生病了,媽媽讓我好好照顧他。媽媽生病了我要好好照顧她 一詞多義並造句 1 停留。你到北京準備耽擱幾天?由於颱風來襲,急需的貨物都耽擱在了碼頭,無法運達目的地。我在花園裡頭耽擱久了。2 延誤。他忙於應酬,把正事耽擱了。別耽擱她的功課。由於颱風來襲,急需的貨物都被...
之的一詞多義,於一詞多義
之zh 釋義 1.助詞,表示領有 連屬關係 赤子 心。2.助詞,表示修飾關係 緩兵回 計答。不速 客。莫逆 交。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 大道 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 置 度外。等閒視 5.代詞,這,那 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 久而久 7.往,到 吾欲 南海 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