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沒有衛生紙,人們上廁所怎麼辦

2021-03-04 05:13:56 字數 3949 閱讀 2631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廁

所什麼樣?很早以前的有錢人家,上廁所是要換衣服的。南朝的首富石崇家的廁所修得富麗堂皇,一般都有十多個身著艷麗服裝的婢女準備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站在門口迎候。

家中來了客人,看見這種光景,都不好意思去。王大將軍不管這許多,脫了身上的衣服進廁所,大便之後,穿著婢女準備好的新衣服出來,神情中充滿驕傲。從這一細節也不難看出,為什麼古人會把上廁所稱為「更衣」。

當然,在更多的窮苦人家,是不具備「更衣」條件的,但是不論更不更衣,人們在排便時的痛快感受是無可替代的。這一骯髒但愉快的歷程,所有的教科書中都不會記錄,似乎只有歐陽修「馬上枕上廁上」的讀書方法很值得推廣,這實在讓我們的文明大打折扣。看看下面幾個帶著點歷史臭味的故事,或許你會覺得,這剛好是對「發笑」歷史的乙個很好的補充。

用什麼擦屁股?造紙是中國早在漢代時的一大發明,但是直到元朝,這一技術的產品才被運用於人們最實際的生活:如廁。

後人揣測,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對比較落後,沒有漢民族「敬惜字紙」的意識,所以才使得廁紙進入人們的生活。而之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廁的衛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唐宋之前,人們用的是一種叫做「廁籌」的木頭片或竹片,《元史》列傳第三后妃二記載,「裕宗徽仁裕聖皇后」伯藍也怯赤當太子妃的時候對婆婆「昭睿順聖皇后」非常孝順,她要在婆婆拭穢之前用自己的臉試試手紙的柔軟度:「後性孝謹,善事中宮,世祖每稱之為賢德媳婦。侍昭睿順聖皇后,不離左右,至溷廁所。

」連擦屁股的紙都要先用臉試試軟硬,這孝心實在是可圈可點。那麼,竹片呢?軟硬估計已經不是問題,竹子的問題在於毛刺甚多,萬一竹片不夠光滑,傷了使用者的臀部,實在是一件大煞風景的事情。

《南唐書浮屠傳》記載,南唐後主李煜親自動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廁時使用,並用面頰檢驗質量,看看是否光潔滑爽。這堪稱是禮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稱道的了。掘新坑成財主廁所管理員的工作也是三百六十行之外的,這絕對是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值得商家學習,值得全民把玩。

明末清初有乙個叫做穆太公的人。當然,沒有誰會在自己的名字上帶著這麼高的輩份。姓穆是一定的了,「太公」則很可能是大家對他的尊稱。

這位姓穆的老先生是如何贏得群眾尊敬的呢?穆太公是鄉下人,有一天進城,發現城裡的道路兩旁有「糞坑」,且是收費的。老先生進去痛快了一把之後,並沒有一走了之,他立在這簡易廁所外面呆了半天,發現來解手的人不少,於是,他憑藉自己特有的商業敏感度,確立了自己後半生的飯碗——「倒強似作別樣生意!

」回到家之後,穆老先生請工匠「把門前三間屋掘成三個大坑,每乙個坑都砌起小牆隔斷,牆上又粉起來,忙到城中親戚人家,討了無數詩畫斗方貼在這糞屋壁上」,並請乙個讀書人給廁所題寫了個別緻的名字:「齒爵堂」。為了吸引客流,又求教書先生寫了百十張「報條」四方張貼,上面寫著:

穆家噴香新坑,遠近君子下顧,本宅願貼草紙。這一手很有吸引力,農家人用慣了稻草瓦片,如今有現成的草紙用,加上廁所環境實在優雅,「壁上花花綠綠,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吸引得女子也來上糞坑,穆太公便又蓋起了一間女廁所。

值得說明??大勁兒,如何體現經濟利益呢?原來,早在城裡上廁所的時候,他便已經領悟到??

以**的。他便把糞便收集起來,賣到種田的莊戶人家,或者以人家的柴公尺油鹽來置換。一勞永逸,久而久之,便獲得了不小的收益。

真的是「強似作別樣生意」!

古代人沒有衛生紙,他們上廁所是怎麼解決的?

2樓:孟子我的湯呢

在古代時候的生活水平肯定是不能跟現在比的。現在的生活水平是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著。而古代是低往高的方向發展。

現代有著舒服柔軟的手紙來解決我們的便後問題。在古代呢,他們沒有我們這麼高的生活水平,甚至在漢朝以前還沒有紙張的出現,就算有著紙張的出現一些平民也是消費不起的。在當時紙張是很昂貴的東西。

在古代生活的條件就沒有我們好,戰亂期間平民們的生活更是艱苦,而且在古代就沒有手紙的出現,只有在漢朝時代才有紙張的出現,但是當時的紙張很硬,沒有現代手紙那麼柔軟。而且很昂貴,平民根本享受不起。那當時人們是怎麼解決便後問題的呢?

在紙還沒發明出來的時候,人們最先就是用石頭啊、木塊啊、樹葉子啊、青草啊、乾草啊之類的,當然也可能有的愛乾淨用水再沖洗沖洗。

然後又出現了一種專門的「手紙」:廁籌,用木條子或者竹條子製成,當然這屬於貴族和富裕人家的所有物,普通老百姓還是就地取材。布的發明比較早,貴族的小姐們也可以用布製作一塊手紙,用完清洗一下。

再後來,紙發明出來,但是紙還是比較貴的,即便有人用來做手紙,也是極少人能用得起的。

元朝開始,紙張的使用就稍微普及了,用的人就比較多了。明朝皇宮裡有專門的寶鈔司掌造粗細廁紙,手紙開始有粗細貴賤之分了。

但是普通老百姓還是用不起專門的手紙,要麼就地取材,要麼用點粗糙的沒有用處了的紙。

近年來,衛生紙才普及開來,成為家家戶戶的便後手紙,當然還有粗、細,貴、便宜之

3樓:轉身回眸之間

在紙還沒發明出來的時候,人們最先就是用石頭啊、木塊啊、樹葉子啊、青草啊、乾草啊之類的,當然也可能有的愛乾淨用水再沖洗沖洗。再後來,紙發明出來,但是紙還是比較貴的,即便有人用來做手紙,也是極少人能用得起的。古代的生活條件還是很艱辛的,相對於現在那麼發達的科學技術來說。

4樓:上門女婿最好命

古代人用廁籌來解決這一問題。稱「廁簡」。古代上廁,不用紙而用廁籌。籌為木

或竹削成的小片。用畢後以水滌盡,以備下次再用。貴族之家,以錦襄盛籌,以備取用。

紙張發明後,因**較昂,仍用竹木籌。至元代始有用紙之記載。或曰此俗傳自古代印度,故中國寺院中皆沿襲之。

《北史.齊紀中》:「[文宣帝]沉酗既久,轉虧本性......

雖以楊愔為宰輔,使進廁籌。」宋馬令《南唐書.浮屠傳》:

「後主與週後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跪拜頓顙,至為瘤贅。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明陶宗儀《輟耕錄.

廁籌》:「今寺觀削木為籌,置溷圊中,名曰廁籌。」

5樓:自將夢裡狂

元明清--粗紙時代 ,清代人用紙拭穢,有多處文獻可證,此處僅舉一例。《紅樓夢》有段劉姥姥拉肚子的文字:「劉姥姥覺得腹內一陣亂響,忙的拉著乙個小丫頭,要了兩張紙就解衣。

眾人又是笑,又忙喝他:這裡使不得!忙命乙個婆子帶了東北上去了」①。

這段描寫說明,在曹雪芹生活時期,無論是大觀園還是鄉下的人物,都已經使用手紙拭穢了。

6樓:大碗寬麵

在古代生活的條件就沒有我們好,戰亂期間平民們的生活更是艱苦,而且在古代就沒有手紙的出現,只有在漢朝時代才有紙張的出現,但是當時的紙張很硬,沒有現代手紙那麼柔軟。而且很昂貴,平民根本享受不起。那當時人們是怎麼解決便後問題的呢,在紙還沒發明出來的時候,人們最先就是用石頭啊、木塊啊、樹葉子啊、青草啊、乾草啊之類的,當然也可能有的愛乾淨用水再沖洗沖洗

7樓:暑期加油

在那個紙張昂貴稀缺的時代,人最先就是用石頭、木塊、樹葉子、青草、乾草之類物品解決,有的愛乾淨用水再沖洗沖洗。然後又出現了一種專門的「手紙」:廁籌,用木條子或者竹條子製成,當然這屬於貴族和富裕人家的所有物,普通老百姓還是就地取材。

布的發明比較早,貴族的小姐們也可以用布製作一塊手紙,用完清洗一下。

8樓:這很撩妹

廁籌 即小竹片 拉完用它刮乾淨

唐之前,已有使用廁籌的記載,但未見有用紙拭穢之證據。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六梁紀二十二記載北齊皇帝高洋「雖以楊愔為宰相,使進廁籌,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   文獻指引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六梁紀二十二記載北齊皇帝高洋「雖以楊愔為宰相,使進廁籌,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

」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廁籌】(物名)竺人以小木竹片拭糞,一名廁籌,又名廁橛。   魯迅《古**鉤沉》輯東晉裴啟佚書《語林》記載「劉寔詣石崇,如廁,見有絳紗帳大床,茵蓐甚麗,兩婢持錦香囊,寔遽反走,即謂崇曰:乃誤入卿室內,崇曰:

是廁耳,寔更往,向乃守廁婢,所進錦囊,實籌」   唐朝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卷第十三之「感應錄」記載:「吳時於建鄴後園平地。獲金像一軀。

討其本緣。謂是周初育王所造。鎮於江府也。

何以知然。自秦漢魏未有佛法南達。何得有像埋瘞於地。

孫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

置於廁處令執屏籌。」

中國古代有沒有明星,中國古代有沒有春運

有啊,現代的明星,只不過以前的明星大多都在青樓,只不過也有代表性的明星,琴棋書畫都會的,如陳圓圓,四大美女,等,這些都是 中國古代有沒有春運?從1954年起,鐵道部就有春運記錄,但客流量與現今相差很遠,日均客流量73萬人次,高峰客流量90萬人次,時間為春節前後15天。80年代以後,大量民工外出,春運...

中國古代宗教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形成宗教社會?

可能性來很低 道教講求清心源寡慾 追求自身超脫 不會參與bai 爭鬥 佛教講求仁慈 不殺生 du 所以zhi不存在挑起爭鬥dao的根源 而 儒 本就不是教派 只是乙個學派 不是宗教 所以即使挑起戰爭也不屬於宗教戰爭 據我個人了解 僅此而已 希望能幫到你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形成宗教社會?中國社會中的分...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窗簾,中國古代有窗簾嗎

不是窗簾是人們 抄的心情,是我們點綴襲格調生活空間不可或缺的選擇之一,是主人品位的表現,是生活空間的精靈,總之,花點時間去選個窗簾,有時還真是個體味生活的好方式。人類自古以來就有門和窗,至於起源問題,就跟人類何時穿衣一樣無從考證了,我們只能用慢慢就習慣了來說明有門有窗這個結果,目的就是為了進出方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