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幸福
、17~18
世紀歐美主要國家教育發展概況英國:
1640-1688
年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國家,
這一時期英國教育具有比較
明顯的慈善性(初等教育)和貴族性(中等和高等教育)
,體現了典型的雙軌制度。此外,
英國的教育主要沿襲舊制,如採用放任政策,教會滲透學校,通過慈善教育等。
初等學校基本仍由國教教會掌管,
另外還有一些慈善學校和私人學校,
它們與中等教育是
不相銜接的。
貴族子弟幾乎不會與初等學校發生關係,
他們多接受家庭教育,
公共的初等教
育多由宗教團體或個人捐贈而成,只為貧民兒童設立,具有明顯的慈善性。
總的來說,
初等教育為了適應社會需求進行多方面的實踐,總體處於上公升階段;
作為中等教育主體的公學和文法學校,
主要面向初等教育階段接受接受家庭教育的豪門富
戶子弟,作為公升學的預備教育,他與初等學校五銜接,教育內容主要是「七藝」
,雖然受到
科學教育思潮的衝擊,
但古典教育仍佔據著重要地位。
總的來說,
由於傳統的堅守和保守主
義的強勢,英國近代中等教育發展比較緩慢。
高等教育在17到
18世紀中,
並未受到太多影響,
依舊堅持對古典文化的崇尚,
貴族性依
舊明顯。
不過,隨著資產階級政治地位的上公升,
中小資產的子弟也逐漸有機會跨入高等學府
大門。總的來說,作為中等教育主體的公學和文法學校和牛津、劍橋大學等高等學府,
都一直帶有古典主義和經院主義的性質。法國:
法國一直是歐洲大陸上強大的封建**國家,
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很多的壓制,
十七十八世
紀的法國教育,主要還是天主教會的天下,到十八世紀中後期才發生了重大改觀。
法國的****較關心初等教育,
但是由於其不直接辦學和新教力量弱小,所以初等學
校還是掌握在天主教派手上。
當時的初等教育還是以宗教教育為主,
輔以讀、
寫、算的教學,
採用班級授課制,以發育講課,面向下層社會的子女,免收學費,富人聘用家庭房教師。
耶穌會和耶穌**聖樂會在中等教育上佔統治地位,重視古典語文和發育,主張實物教學,
反對濫施體罰和死記硬背,注重理論的研究和教育文獻的整理,中山國際力學、地理、
現代外語和拉丁文。
法國到十八世紀為之共有
22所大學,
超過歐洲各國,
但是有其很強的保守性,
學費昂貴、
學習年限過長。
由於法國的重商政策,一些專門技術學校得以建立。
法國大革命進行了教育改革,
主張建立國家教育制度,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與權力,國家
應當給予保護,實行普及教育。在教育內容和教師問題上實現世俗化、科學化。由於政
局動盪,這些政策難以實施。但後來,資產階級政權穩定後沒實行了初等學校教師的考核,
建立了一批中心學校,創立了包括巴黎理工學校在內的一大批高等科技專門學校和科學機
構,培養了眾多高階科技人才,奠定了拿破崙帝國的基礎。
十七世紀德國四分五裂和封建割據及三十年戰爭,經濟、教育等淵源落後英、法等國家。
德國:受路德思想影響,
德國先後頒布了有關國家辦學和普及義務教育的法令,
但是在十七、十
八世紀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很好的實施。
德國的泛愛教育影響甚廣,學校採用適應自然的原則,教學注重職官,
學習內容廣泛,
許多科目達到了初等水平以上。
十七、十八世紀德國興起了實科教學,
文科中學有所發展,
由於工商業的發展,
實科教育
星期,所開設課程廣泛,
包括師範學校、工藝學習班、
師訓班、軍事、公宜、
建築、機械等,
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
德國國家影響的加強,
實科教育風氣增長,
出現了現代大學的雛形。
新大學積極吸收最新
的哲學和科學研究成果,
排除宗教教條,
大膽選取崇尚理性、
善於思考和具有冒險精神的學
著任教,奠定了大學的高水平科和教學的基礎,提倡「教自由」和「學自由」
。美國:
十七世紀起,
歐洲移民大量進入北美,
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管轄區,
有組織的教育就發展起來了。
十七世紀,麻薩諸塞州制定了強迫教育法,家長和師傅們對自己的孩子和學徒進行教育,
要求各鄉鎮居民共同出資興辦初等和中等學校,
並出現了鄉鎮學校。
而南部的殖民者們對舉
辦公共教育並不熱心,指導十七世紀末,才建立了「威廉
瑪麗學院」
。總之,十七世紀北美
殖民地的教育事業十一歐洲教育模式為主,
宗教是教育的而主要出發點和歸宿。
但教育又是
與殖民地的生活狀況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數量少、水平低是學校的顯著特點。
十七世紀中期以後,工商業迅速發展,
資產階級星期,
私人教學也隨之興盛起來,富蘭克
林在費城創辦了一所文實中學。
中等教育想實際生活靠攏,
開設古典文科課程和實際應用學
科。十八世紀北美殖民地大學迅速增加,增設了測量、航海、商業和物理等課程。
十八世紀的南方教育依然遵循紳士教育模式,出現了「巡迴教學」這一教育方法,並由
此萌發了「學區制」
。由此強化了教育的地方主義,引起了各地教育水平差距加大,妨礙了
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2.各國教育發展的不同特點
英國教育發展的特點:17
、18世紀的英國教育發展的速度十分緩慢,主要阻力來自教育自
由的積習;初等學校的教學條件很差,教學內容極為簡單,重宗教、閱讀而輕計算;教師不
是專門職業,
地位很低。
學校的教育物件主要是貧民兒童,
富人則聘用家庭教師對子女進行
啟蒙教育和中學預備教育。
法國教育發展的特點:17
、18世紀的法國教育主要還是教會的天下;強大的法國****
對初等教育較為關心,到17
世紀則頒布了八個有關法令;
當時的初等學校以宗教教育為主,
輔以讀、寫、算的教學;採用班級授課制,以法語講課;面向下層社會的子女,免收學費。
德國教育發展的特點
:這一時期的德國教育一般是以普魯士教育為主的;17、
18世紀德國
中等學校的主要型別是文科中學;
由於工商業的發展,
城市生活日漸豐富,
實科教育隨之興
起;從16
世紀中期起就先後頒布了有關國家辦學和普及義務教育的法令;
18世紀後期出現
了新式的「泛愛學校」
。美國教育發展的特點:17
世紀北美殖民地的教育事業以移植歐洲教育模式為主,宗教是教
育的主要出發點和歸宿。
但教育又是與殖民地的生活狀況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數量少、
水平低,是學校的明顯特點。
18世紀前期出現了學區制度,學區制度適應當時的實際,後來各
州相繼確立了學區制度。但學區制也強化了教育的地方主義,引起各地教育水平差距加大。
3.各國教育發展的共同特徵。
通過17~18
世紀英、
法、德、
美等主要歐美國家的教育呈現出各自的特點可以看出,
各國教①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都體現出國家對教育的關心,體現出教育的世俗化趨勢;
③各國教育中的民主意識與實用觀念都有所加強。
4.發展趨勢。
①制度化。
各國通過相繼頒布的各種法律、
法令規範各級各類教育的開展和實施,
從而形成
較為固定的制度。
教育制度化後,
教育更加統一規範,
有利於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教育進一步
發展。②民主化。
隨著生產活動對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強,
受教育人數也不斷的增加,
教育不再是少
數人的特權,而是不斷的普及,體現出教育的民主化。
③實用性。
教育與實際生產和生活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知識的教授大都是為了適應實際的需
要,而不再是為了知識而知識。因此,教育的實用性不斷增強。
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進化思想是怎樣發展的
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達爾文提出了演化論,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起源說。衍生知識點 達爾文演化論 在文藝復興以及思想啟蒙之後,現代科學的理性思維已經建立起來。達爾文的時代是十九世紀中後期,正是走出蒙昧,提倡科學的前一階段,在思想和理性上,為達爾文創立自然選擇演化論提供了思想依據。而青年時的遠遊,則...
公元18世紀是中國的什麼時期,公元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中國音樂
1.18世紀末的中國處於清朝的統治之下,清朝在1644年入關以後先後打敗了大順,南明等政權統一全國。而在清軍入關的4年前 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企圖徵收新稅。遭到了議會的堅決反對,議會的召開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2.清朝歷史上最著名的康乾盛世在18世紀中期 乾隆早期 達到...
17世紀末,18世紀初西班牙的雕刻藝術為什麼走向衰落
17世紀末,18世紀初西班牙人文主義思想逐漸淡薄,宗教色彩日益濃厚,教堂裡的祭壇雕刻和架上雕刻,爭相以奇巧和花樣翻新來吸引觀眾,藝術性不強,雕刻藝術逐漸開始走向衰落。17 18世紀西班牙的雕刻與建築是如何發展的?西班牙17世紀的雕刻不如繪畫的成就大,也不像繪畫那樣具有全歐洲的影響。西班牙的雕刻除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