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從事藝術或對藝術的學習都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培養有較好的提公升,所以藝術界的人員氣質和素養相對都高。同時心理健康好的其藝術成就也出色。
情感在藝術中的地位和作用
2樓:仙人掌的憂傷
藝術創作和藝術賞析就是**於情感,用理智怎麼去創作和賞析啊?情感算是藝術創作和藝術賞析的根吧!
藝術創作表達作者情感,藝術欣賞要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並通過聯絡欣賞者的體驗而昇華,進而產生與眾不同的獨特的藝術體驗和情感歷程。
3樓:招金生蹉亥
情感是文藝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情感有促動作用,是文藝創作最初的動力源泉;情感有選擇作用,作家在創作中運用什麼樣的意象構成作品是受情感制約的;情感有變形作用,作品中的意象是經過作家情感熔鑄變形了的物象;情感有編碼作用,創作者是按著自己情感流動的軌跡來排列組合各種意象,實現傳情達意的目的的;情感有感染作用,創作者的情感通過藝術形象作用於欣賞者的內心世界,引起欣賞者相似的情感體驗和情感共鳴.
藝術創作過程中,情感是藝術形象塑造的重要推動力,情感貫穿於藝術創作的全過程,真誠的情感是藝術的生命.沒有情感,就沒有想象,也就沒有藝術創造.情感本質上是活動的情感,與人們豐富的想象力相結合所構成的運動結構,在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交叉作用下,使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4樓:月影寒柯
不知道我的回答對你有沒有用 應為我是學美術的 這個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希望對你有用
從上面所談的美術的範圍可以知道,美術不僅與人們的精神生活有關,而且與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因此,美術的社會作用,除了體現在一般藝術作品所共有的教育作用、認識作用和審美作用以外,它還具有其他藝術所無法比擬的實用的價值,那就是人類還要創造出更多更好更美的各種物質產品,以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這在工藝美術和建築中體現得尤其明顯。現代發達國家迅速興起並獲得很大發展的服裝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商業美術、環境藝術等新的美術領域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
人們常說:「愛美是人的天性。」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美。
創造美的任務雖然不完全依靠美術,但是,美術卻是創造美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美術的社會作用,歸根結底地說,是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密切相關的。
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心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所謂「心育」為心理教育的簡稱,它是旨在培養發展學生的健康心理,從而促進其個性完善的教育。心育與德、智、體、美、勞諸育並駕齊驅,同步發展,是教育整體工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乙個子系統。
最近,**電視台報道,當令中學生約 30%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障礙,當人把依賴、脆弱、焦慮、孤獨、固執稱為當代青少年(多為獨生子女)的五大不良心理。為此,正確認識和積極發揮美術的心育作用,是每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任務。
美術作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徑,它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美術知識,也不僅僅是美術技能的訓練,而是通過學生內心達到審美狀態,良好心理得到培養和發展,不良心理受到療治和矯正,使各種心理功能趨於和諧,各種潛能協調發展,最後達到提高人的生存價值,體驗與實現美好人生的目的。這就是說,美術和美術教育還具有心育作用。那麼,美術和美術教育又具有怎樣的心育作用呢?
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美術作品、美術構成因素的心育作用。
自古以來,美術及其教育活動就是人類醫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種手段。人們發現美術作品及其構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作用。英國心理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
「沒有油畫、雕塑、**、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樂趣便失去了一半,這就會給各種疾病的人侵洞開了門戶。」[1]遠古的美術作品,如古希臘神像、印地安人的圖騰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賦予濃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們當作祛病人邪,保佑吉祥平安的護身符。尼羅河畔胡夫金字塔那巨集偉的形體和三角形的穩定造型,曾給千百萬埃及的奴隸造成巨大有心理震懾。
近代中國的美術作品同樣具有強烈的心理效應,「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舊社會河北楊各庄的貧苦農民,看著貼在門上的門神(一種年畫),對幸福的渴望心理,得到暫時的平衡。蜿蜒逶迤的萬里長城、上下習舞的中國龍、徐悲鴻筆下昂首嘶鳴的奔馬,是中國氣派和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無不給每乙個中國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美國**家歐·享利,構思一畫家的牆上畫的綠藤葉,支撐著病中少女的生命……所有這些都足以證實了美術作品在人心理上產生的巨大作用。
心理學家還認為各種圖案、標誌,甚至單一的美術造型因素,例如某種線條、某種形狀、某種顏色、某種構圖,均可被視為傳達特定聯想資訊的符號,給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響。例如:水平線的開闊感、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動感、折線的煩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暈感等等。
據悉,二戰期間納粹集中營裡,提審「犯人」的候審室的牆壁上繪著旋形紋樣,使人看了頭昏嘔吐,造成難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德國法西斯真可謂殺人不見血!著名的德國詩人歌德研究色彩的心理效應長達二十餘年,他證明「藍色能引起人心理的冷覺,紅色使人感到恐怖,綠色包含著善良與和解,具有安撫眼睛和心靈的能力。 」[2]法國學者費勒,用握力計測量在不同色彩光線作用下人握力變化,他驚異地發現橙色光線刺激人的心理,使之興奮,握力增加四分之三以上。
十九世紀末,俄羅醫生別赫捷列夫建立了一座專用顏色**神經病的醫院,用藍色的房間環境來抑制激動型精神病患者,頗為成功。藍色首次實現了它的「藥物」功能。歐洲一位聰明的足環球教練,讓人把足球隊員休息時去的更衣室刷成藍色,以便創造出一種放鬆的氣息;但當他對隊員作最後鼓勵講話時,則讓隊員們走進塗著紅色的接待室,以便創造出一種振奮人心的背景,[3]這可說是善於發揮色彩心理影響作用的典型事例。
作為美術教師應精通美術構成因素的心理作用,為教育教學中實施心育服務。
(二)美術作業過程的心育作用
通過美術作業(或創作)過程,使許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疾病獲得**、**如初,**電視台《夕陽紅》節日屢有報道。其實,對青少年來說,美術作業完成的整個過程,正是為他們設定了一種心理發展理想的環境和氛圍。美術教師應注意通過美術作業完成過程的自主性、秩序性和諸多困難,著重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有條不紊踏實操作的習慣、勇於排除困難的信心和決心,以克服其依賴心理、浮躁焦慮心理和脆弱心理。
美術作業的環境安靜、專業致志,具有嚴格的條理秩序性,有利於協助學生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美術作業過程是自由自主的,不帶有任何強制性,學生宜於在老師的引導下,敞開心扉,認識和發展自我,渲洩釋放自己的感情,通過嚴格的作業程式要求控制自我,在獨立完成美術作業中認識自我,久而久之,養成學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強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恰恰是青少年個性全面發展的核心問題。通過美術作業過程,學生自我意識覺醒,自我心理形成,他們自然會擺脫長期以來對家長和教師的依賴,使其依賴心理逐步得到矯正。
也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缺乏認真完成美術作業的習慣,除了自身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外,嚴重存在浮躁焦慮心理也是乙個重要的原因。課堂上坐不下來,作業常是「半**」,而美術作業強烈的秩序性是**這類不良心理的良藥。老師要嚴格按照程式要求,一絲不苟地強化作業輔導,克服焦慮心理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另外,美術作業過程是學生艱苦細心的勞動過程,學生會遇到許多困難。例如,對理論理解的困難、美術材料準備的困難、粗枝大葉造成作業不佳的困難、缺乏良好習慣丟三拉四的困難、作業效果欠佳受到別人議論的困難等,要求學生完成一次作業,克服所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增強抗挫折意識,矯正脆弱心理。
(三)美術作業最後成功的心育作用。
幫助學生使學生的美術作業獲得最後的成功,這一點對心育作用的發揮是至關重要的。儘管學生存在著某些心理障礙和諸多心理問題,但教師在輔導學生美術作業過程中,要注意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和表揚他們作業中包括作業過程中的優點,強化他們克服困難完善自我的動力——自己的長處、或強項。創設完全舒適的心理環境,為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
比如說,有的學生構思大膽,想象奇特;有的學生製作精細,一絲不苟;有的學生雖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學生捲麵整潔,態度認真;有的學生思想活躍,有獨特創見……教師作業成績評定中都應予以表揚。
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教師不要用顯而易見的刺激去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而是應在更深的層次上,讓他們通過發現自己「才能」的過程,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4]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把作業完成好,最後的成功,很重要。因為,它能讓每個學生都親身體驗到,通過努力和奮鬥,終於獲得最後成功的愉快。
使那些灰心失望的學生認識到「我也同樣可以畫得好(或做得好)」,使他們萌發積極向上的心理需要,以培養進取心理,克服自卑心理。美術作業的結果應該是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快樂。
(四)美術活動的心育作用
美術展覽、美術競賽、美術講座、美術牆報、美術興趣小組活動,校園美化等,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天地。在這些活動中,增多了學生交往的機會,協作的機會,有助於學生增強群體意識,在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中,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信任、同情、責任感等社會性情操內容得到極大擴充,同齡人間容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集體活動與學生個人感情相結合,無疑對發展學生的自主心理、進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矯治固執心理、孤獨心理、封閉心理是大有裨益的。美術活動「陶養吾人之感情,使之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已損人之見,以漸消沮者也。
」[5]
總之,美術含有**及詩之意味,故感人尤深。美術作業過程(創作過程)須全身心地投入,美術寧靜致遠,具有不可替代的心育作用
眾所周知,產生於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的美術現象和美術作品,一開始就是就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認識需要而出現的。因此,美術可為人們學習生活、掌握經驗提供一貫「視窗」,使人們認識許多真實、具體、廣泛的生活圖景和各方面的知識。具體地說它可以滿足人們的認識需要。
例如,觀賞我國古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可使人們通過畫中所描繪以橋為中心的兩岸的車船運輸、商業**活動、以及城門內外的街道、店鋪、車水馬龍繁榮熱鬧的景象,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態。觀賞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可使人們通過畫中象徵真理的耶穌和象徵**的猶大之間的戲劇衝突,認識人物不同的內心世界、精神境界。民間美術或民間工藝來說。
而青銅玉器、陝北剪紙或編織藝術等,就既是藝術活動,還是生產活動。還有當今電腦美術與現代工藝,又是另一種生活的經驗、高科技的審美文化知識與技能活動。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美術的審美本質決定了它對人們有著美化人的心靈、美化生活的意義與作用。因此,通過這種教育活動,可昇華人的感情,淨化人的靈魂,培養人的審美能力以及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生活。
」眾所周知,美術的社會意義與作用主要不是借助於理性的啟示,而是著重是以「美」起真。我們就拿中學課本中的美術欣賞學習來,日觀賞印度的佛教美術作品,其欣賞的過程就是神聖與淨化的過程,又是一種審美享受的過稱。這是因為宗教是人性的另一種表現的異化,是主觀審美對客觀物件的理想,在欣賞中,由於審美的介入,人的的本質得到了肯定與讚揚。
人們是通過審美的欣賞活動,從感情的角度反映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中國現代美學家們幾乎都十分強調審美、藝術的獨立性。王國維肯定地說,哲學和藝術是「天下最神聖、最尊貴而無與當世之用者」,「願今後之哲學美術家,毋忘其天職,而失其獨立之位置」。
我們生活中離不開審美活動的過程,即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或審美的發現、藝術的構思、情感的表達。因為我們在創作活動中,「不僅是單純的美術技法,而是藝術情感的表達來實現審美的價值。」„
美術欣賞具有調節精神與情緒的節奏,豐富學習內容能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還能進化我們的生活。如:
學習書籍裝幀到為自己裝飾筆記本與作業本,從學習服裝設計地沒自己裝扮衣服,從學習環境藝術到沒自己美化居室等等。這就是一些美化生活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表現。
人們掌握美術這一交流手段,在交際活動中能夠增強自身的群體意識和認同感。這種群體意識與認同感通過美術的中介活動,便反映為人類情感的共同性或人類精神的感召力。人一旦進入此境,便踏上了通往他人、通往群體、通往社會乃至通往全人類心靈的道路。
正如瑞士心理學家容格所說:「只有在藝術中,人們才理解到一種能允許所有人去交流他們情感的韻律,從而使人結合成乙個整體。」…所以藝術又被幽默地稱為調節人際關係的特殊處方
心理健康與疾病有何關係,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的區別是什麼?
當前隨著社會的前進,經濟的發展,人類已進入情緒負重的非常時代,精神因素對人體疾病的影響將越來越複雜。事實證明,現有50 80 的疾病與精神因素有關。國外有學者統計,因情緒不好而致病者佔74 76 美國某醫院對就診病人統計,發現65 病人的疾病與社會環境有關。為什麼心理因素對身體健康有這麼大的影響呢?...
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的關係是本與標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心理素質好的人相對心理健康狀況也不錯。自考心理健康教育算不算心理學,能不能考心理諮詢師?唉 可以的,專科學歷的學習需要參加培訓之後就可以考試了。我就是這樣,今年11月份參加考試。你可以找個心理諮詢師培訓機構,參加他們的培訓,之後就可以參加考試了。據說2016年要改革,如果想的話,還是盡快報...
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是?
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載體,心理健康又是身體健康的條件和保證。一般來說,身體健康的人心理出現問題的概率比較小。有一些身體生理病症直接影響到情緒穩定,例如高血壓病人大多有容易焦慮 易於激動 行為帶有衝動性 求全責備 刻板主觀等性格特點。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容易繼續激動,生氣,暴躁。反之,如果乙個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