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以!你意思是說100減去10!聽起來真夠搞笑的!如果別人問我多大!我能說而立去十嗎
2樓:匿名使用者
有事也稱作「耄耋」mao,die
古文年齡怎麼說啊?
3樓:r阿持
古文年齡的說法有:
1,金釵之年:女孩12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歲。
2,破瓜、碧玉年華:女子16歲。
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3,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4,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上壽:90歲為上壽。
期頤:指百歲高壽。
擴充套件資料概述簡介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歲。古稀是七十歲。耄(mào)耋(dié)指八十歲。
鮐背之年指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嬰幼兒時期
1、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顏師古注:
「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本詞中「提」的本義是「抓住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
「提攜」等為其衍生詞。
二、少年時期
1、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2、垂髫:髫,古時小孩下垂的頭髮。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3、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4、教數:9歲。
5、外傅:10歲,出外就學。
三、青年時期
1、金釵之年:女子12歲;
2、舞勺:13歲。豆蔻年華:女子13歲。
3、束髮: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束髮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成童指青少年。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4、笄:指女子15歲。「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及笄:女子15歲;
5、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
6、二八:女子16歲;
7、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8、花信年華:女子24歲。
四、中年時期
1、而立:指30歲。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2、不惑:指40歲。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
3、艾: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
五、老年時期
1、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2、黃髮:指長壽老人。
3、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4、古稀:指70歲。
5、喜壽:77歲;
6、耄耋:指80歲。
7、公尺壽:88歲;
8、鮐背:tái,90歲,指長壽老人。
9、白壽:99歲;
10、期頤:指百歲。
11、茶壽:108歲;
12、上壽:120歲
13、雙稀:140歲
5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 剛出生
始齔 換牙
豆蔻 13-14的女孩
笄年 15歲的女孩
冠 成年男孩20弱冠
30 而立
40 不惑
50 知天命
60 花甲
70 古稀
80 -90耄耋
100 期頤
6樓:棉花棉花滿天飛
1、按問訊,根據對方年紀和性別,有「齒齡」、「芳齡」、「椿齡」的用詞,分別對應青少年、女性、老年人。
2、按不同年歲的人,用詞區分很細:襁褓[qiǎng bǎo]:不滿周歲。
孩提[hái tí] :兩至三歲。
髫年[tiáo nián] :女孩七歲。
始齔[shǐ chèn] 、齠[tiáo] 年:男孩八歲。
(注: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常用「黃口小兒」語)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
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7樓:匿名使用者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一百人妖(開個玩笑)一百期頤
8樓:女夭犭候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歲的別稱
楊權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束髮: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
9樓:芬芳的嘆息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當而立感嘆弱冠,當不惑感嘆而立...」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古代年齡稱謂小集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
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
「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
「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男女統稱:男稱鬚眉、女稱巾幗。
夫妻五方去世稱:喪偶。
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受業。
服務生用古文怎麼說,古代「工作」用文言文怎麼說
現代bai文 服務生 文言文 店家 店du小二 zhi 古時,沒有服務生一說。dao只有跑堂的店版家 店小二這些服務人員。權店小二,是僅次於 掌櫃的 二號人物。因此稱為 店小二 東家相當於現在的董事長 掌櫃的,是東家僱的管理人員,他直接對東家負責。店家,是對店裡管理人員的稱呼 在水滸傳裡,武松住在孫...
到時候請準時赴約的文言文怎麼說,古代文言文形容「準時及時」的乙個字是什麼?
沒必要乙個字乙個字的翻譯,古文沒有這樣的參照,直接寫 恭候大駕 就行了,見 左傳 對話 古代文言文形容 準時及時 的乙個字是什麼?就只有 準 字。準拼音 zh n 釋義 1 允許,許可 准許。准予。批准。2 依照,依據 準此處理。3 定平直的東西 水準。準繩。4 法則,可以做為依據的 準則。標準。5...
是地方習俗文言文怎麼說,是地方習俗文言文怎麼說
現代文與文言文對譯 是 文言文可以翻譯為 乃 地方 文言詞語可以用 域 習俗 文言詞語可以用 俗 是地方習俗 用文言文可以這麼說 乃域之俗也。不知不覺就到了這熟悉地方用文言文怎麼說 初小的語文是在家中學的。因為那時我家住在縣城南郊的乙個山溝裡,進城上學得翻 鄉鎮 文言文怎麼說?鄉鎮 是個實詞,古今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