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處黃河流域下游、黃海之濱的青島,不僅以其秀麗的海光山色聞名於世,而且還以悠久的文化歷史曾成為山東省的文化中心和我國北方的乙個著名文化城市.2023年被***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青島,又稱小青島,別名琴島,它既是青島美的象徵,又是青島美的縮影.
青島、小青島、琴島,都是指膠州灣入海處北側的小島.這個小島和青島歷史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關係,歷來受到史學界的重視和文人墨客的歌詠.但由於這個小島名稱的起源及其與陸地上青島名稱的關係、發展變化、名稱的涵義等確有著不同的解釋,幾十年來還說法各異.
時至今日,在多種出版物中還沒有乙個較為統一的看法.本文試就幾十年間先後發見的歷史資料,就以下諸問題瑣考如下.
一 青島本是指膠州灣海口北側的海中小島,面積僅零點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餘,北側距陸地一華裡多(約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縣志》卷一「島嶼」條目中記載,「青島,縣西南百里」.是說青島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
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註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浬」,以「山巖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關於青島名稱命名的年代,缺少具體的記載,從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古籍來看,明朝中葉已有青島名稱的記載,嘉靖刊《鄭開陽雜著》中已載有「青島」一名.明萬曆六年(2023年)任即墨縣知縣的許鋌在《地方事宜議·海防》一文中記有:「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
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膠州灣自唐宋以來已成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2023年)……乃置密州板橋市舶司」(見《宋史•食貨志》),板橋鎮即現在膠州灣畔的膠州市.「市舶司」類似現在的海關和港口管理機構,掌管檢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徵收商稅,收購**專賣品和管理外商等.
板橋市舶司的建立,使膠州灣成為當時中國北方唯一設有市舶司的**口岸,海運頻繁,所有貨船必經膠州灣海口方可到達板橋鎮.而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側,不可能沒有「青島」或青島的其他名稱,只是我們沒有見到記載罷了.
在出現「青島」名稱的同時,也出現了「青島口」的名稱.膠州灣內女姑口所立《重整舊規》碑文中明確記載了:「我即邑自前明許公奏請青島、女姑等口準行海運,於是百物鱗集、千艘雲屯,南北之貨即通,農商之利益普……」.
許公就是許鋌.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
「青島口」泛指青島左右的海灣,範圍約從現魯迅公園至團島一帶的海岬.是「青島」這個地名,從海中向陸地過渡的名稱,它的內涵既包括海口也包括海邊的陸地.清同治版《即墨縣志》的「海口圖」中已將「青島口」標註在陸地上.
青島村是明朝初年建立的.明初,天下設立衛、所,青島東部建有浮山所.據浮山所《蘇氏族譜》載:
「洪武定鼎,敕封世襲武德將軍,賜爵千戶授以御券,分封鰲山衛浮山所……,同封千戶者九……,同封百戶者四,丁、詹、侯、葛,共封十三戶…….」另據《丁氏族譜》記載,丁氏其中一支由浮山所遷至青島村定居,開始人口較少,所以稱之為丁家莊.以後,一些軍戶和沿海漁民也來此安家,逐漸發展成為一大村莊,改名為青島村(曾分別為青島村和上青島村).
《膠澳志》中說:「青島村,初為漁舟聚集之所,舊有居民
三、四戶,大都以漁為業.」青島村地處青島的對岸,為什麼叫青島村,未見記述,但從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來分析,是不是可以說青島村是以靠近青島得名的,青島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島命名了.初建之後的青島村的居民多為漁民.
隨著青島口海運的逐漸開放,南北船員也逐漸增多.漁民和船員出海多祈求海神保佑平安,遂於明代成化三年(公元2023年)在青島村西側修建了一座天后宮,用以祭祀「天後」.《膠澳志》雲:
「天後之祀,不見於正史,然漁航業奉祀維謹,故海岸恒有是廟.」前幾年,《青島晚報》上開展的「青島原來是小漁村」的討論中,就青島在德國侵占前是不是小漁村的問題上出現了幾種說法.就我們掌握的歷史資料看,德國侵占膠澳前,青島早已不是小漁村了,而是乙個繁榮的市鎮了.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青島村建立時談起.前文談到,青島村建於明朝初期,開始為軍戶務農的地方,後一些漁民也來此定居,發展為乙個大村莊.明萬曆年間,青島村前的青島口被闢為海上**港口,於是「百物鱗集、千艘雲屯」.
應該說,這時的青島村已不是個小漁村了,而是乙個具有一定規模的**港口了.
到了清朝中葉,青島口的**較前更有發展.青島名稱的內涵也起了實質性的變化,青島的名稱已從海中的青島移向了陸地,青島村附近一帶的陸地通稱為青島.清同治四年(2023年)六月,在重修天后宮的《募建戲樓碑記》中,明確記載:
「竊聞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迄今旅客商人,雲集而至…….」這是我們見到的最早關於「青島」的記載,這個「青島」的範圍是指青島口附近一帶的陸地,可以說是最早的「青島地區」.再則「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這個百餘年,從同治算起,應是清朝的乾隆年間(1736~2023年).
這樣說來,青島開端口的時間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青島」的歷史發展時間又向前提早了一百餘年.清同治十三年(2023年)三月,現存天后宮的另一碑文中記載:
「蓋聞天後以孝成神,以慈愛民,仁護海國,澤洽波臣.而旅客商人雲集於此者,尤賴其鴻波不揚,驚濤頓息,故無不念以酬聖德焉.墨邑青島口,舊有天后宮以妥神靈,不過粗具規模,未足以壯觀耳……,巨集舸連舳,巨艦接艫,乃增其舊制,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階級,節稅耀彩,金碧騰輝,可謂威鎮四海…….
」大船、巨艦,首尾相連,停泊於青島口一帶,好一派經貿繁忙景象.天后宮規模較前大有擴充套件,成為聞名的一大口岸.這樣規模的乙個商埠,能說是乙個小漁村嗎?
清光緒十二年(2023年),清朝駐德公使許景澄在其《條陳海軍應辦事宜折》中說:「青島一帶在煙台未開口岸時,航海商泊,湊集頗盛,本非散地荒陬可比.」許景澄在得知西方列強覬覦膠州灣後,建議清廷在膠澳設防.
同年,清廷派道員劉含芳、總兵琅威理蒞膠察勘.劉含芳在《查勘膠州灣條陳》中說:「……膠州澳口,口東青島,高四十
七、八丈,有市有關,地屬即墨,山脈來自嶗山.」明確說明,此時的青島已有市、有關,「市」,應該是集市**,「關」,是指收稅的海關.清光緒十七年(2023年)六月,清廷決定在青島設防,調派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移駐青島,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青島成為設防的重鎮.
清光緒二十三年(2023年)三月,即德國侵占的前半年多,青島口的商貿店鋪已達60余家:「除新近由即墨、平度、金口、海陽來此賃屋暫營者六家外,計車馬、旅店九,洪爐一,成衣、估衣、雉發三,油坊、磨坊、染坊六,雜貨、竹蓆、瓷器店鋪七,藥鋪二,當鋪一,織網、麻草、油簍、木材八,肉魚鹽鋪六,鞋帽、皮貨各一,紗布綢店、廣洋雜貨店三,酒館、飯鋪九,醬園、豆腐坊各一,糕點茶食三,計六十五家,」並進行大宗進出口**.「出口以披豬、花生、生油、豆油、豆餅、白蠟、青梨為最;進口以廣洋雜貨、細白棉布、棉紗、綢緞、糖、桐油、竹木材為多.
」(見胡存約《海雲堂隨記》).德國侵占前,青島絕不是乙個小漁村,而是乙個繁華的海疆重鎮.
文昌塔的擺放位置,文昌塔的擺放
陽曆 2004年7月6日12時0分0秒 星期二 農曆 甲申 年五月十九日午時 八字 甲申庚午專丙戌甲午 五行屬 木金 金火 火土 木火 五行火旺,土弱,缺水 日主天乾為 火 八字過旺。八字喜用金土,文昌塔宜選銅 玉石等材質,黃玉屬土,也可以。本命文昌位為申位,即西南偏西 15度以內 書桌擺在文昌位,...
海南文昌除了文昌雞還有什麼好吃的
個人建議 你到清瀾漁港碼頭那片買海鮮吃。剛捕捉的鮮活海產,或許能稍微感受當地的飲食風味 風土啊什麼的。排檔是很生活化的吃處,便宜也地道。白金海岸在清瀾,本土的餐廳 沒幾家稍微好的。就是高隆灣那邊的 中南灣 假日酒店 還有湘菜館,檔次相對不不錯。離白金海岸很近。夜宵的話 推薦清補涼 鹽焗雞 雞屎藤粿子...
尾牙的來歷作文尾牙的來歷作文400字
尾牙是閩南地區的民間傳統節日,商家一年活動的 尾聲 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 先聲 每月的初 二 十六,是閩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 做牙 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 頭牙 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乙個做牙,所以叫 尾牙 尾牙 是閩台地區的傳統節日,這一詞語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又是尾巴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