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和《過零丁洋》兩首詞在表達方面

2021-03-04 01:48:28 字數 5400 閱讀 3215

1樓:青春丶有你目送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和《過零丁洋》 兩首詞在表達方面的異同:

同:都是借詩句抒發對家國破亡的感傷,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內心堅貞不屈的意志和對國家未來的美好寄託。

異:《過零丁洋》 表述更為直接明了,通過激烈的言辭來抒發作者內心的情懷。而《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則是通過借寓的手法,通過三國的往事來比喻當下的實情。

《過零丁洋》是南宋詩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拾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

作者簡介: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2023年(宋理宗寶祐四年)舉進士第一。

公元2023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東下,於贛州組義軍,入衛臨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軍議和被拘,後脫逃至溫州,轉戰於贛、閩、嶺等地,曾收復州縣多處。公元2023年(宋末帝祥興元年)兵敗被俘,誓死不屈,就義於大都(今北京)。

能詩文,詩詞多寫其寧死不屈的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辛棄疾(公元2023年-2023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

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現存詞600多首,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落職,退隱,公元2023年秋,辛棄疾逝世,享年68歲。《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

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和過零丁洋 兩首詞在表達方面有什麼異同

2樓:天行健管理諮詢

過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裡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與李商隱的《賈生》兩首詩詞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點?

3樓:丫丫

寫法共同bai點:借古諷今(借歷史典du故抒發個人情zhi懷)dao。情感:

甲詞作者專熱情讚頌了孫權的不畏強敵屬,其實是暗諷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乙詩作者借漢文帝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歷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訪道、不顧國計民生的社會現實,也寄寓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與《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風格上有何不同

4樓:匿名使用者

前者風格比較明快,樂觀昂揚;後者沉鬱頓挫,談古傷今。

前者寫三國時的英雄孫權,諷刺南宋朝廷無能而屈辱求和,表達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張收復中原的情懷。後者不僅讚揚了宋武帝劉裕等等多位歷史人物,而且自不甘休,以廉頗自比,表現了仍要抗金的決心,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讚揚,表達了對主戰派的期望和對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諷刺和譴責。

1、《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佔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

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路上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

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擴充套件資料

1、《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或開禧元年(1205),當時辛棄疾在鎮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棄疾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

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創作背景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 ,時辛棄疾六十六歲。當時韓侂胄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閒置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辛棄疾到任後, 一方面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鬥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孤危,深感很難有所作為。

辛棄疾支援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作法,又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

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篇詞中佳作。

5樓:範理曉

詞牌不同,風格不同,前者是豪放,後者是婉約,前者議古抒志,後者談古傷今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6樓:一色長天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作者:辛棄疾。

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版,表達了作者渴望權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和《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都寫了孫仲謀,作用有無異同?

7樓:匿名使用者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和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都寫了孫仲謀版,作用有同有異權。

相同之處是:通過歌頌古代英雄人物孫權,表達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

不同之處是:前者突出寫孫權的年少有為,「年少」而敢於與雄才大略、兵多將廣的強敵曹操較量,這就需要非凡的膽識和氣魄。突出孫權的蓋世武功,他不斷征戰,不斷壯大。

而他之「坐斷東南」。後者重寫孫權有統一中原的雄圖大略,在遷都建業以前,先在京口建「京城」,作為新都的屏障,並且打垮了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了國家。

8樓:匿名使用者

南鄉子登京口北百國重有回和永遇樂京口北國崇宇和都有他們,她們就是後面的都一樣,北國種回顧都有回顧的意思,就是可能就這意思,因為我文化太低了,我也不太懂這個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上下片各運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9樓:抗壓吧務隊團

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遠,千古興亡之事已經逝去,唯有滾滾長江,不捨晝夜,短暫和永恆形成對比;下片用典,表現了作者懷古傷今的感慨。

這首詞諷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對於朝廷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一腔愛國豪情。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此時南宋與金以淮河分界,辛棄疾站在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翹首遙望江北金兵占領區,大有風景不再、山河變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

於是站在北固樓上,詞人不禁興起了千古興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開篇這突如其來的呵天一問,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收回遙望的視線,看這北固樓近處的風物:「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不禁引起了詞人千古興亡之感。

因此,詞人接下來再問一句:「千古興亡多少事?」這句問語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者,兼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和詞人思緒之無窮也。

10樓:以沁沫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遠,千古興亡之事已經逝去,唯有滾滾長江,不捨晝夜,短暫和永恆形成對比;下片用典,表現了作者懷古傷今的感慨。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宋詞表達詩人渴望什麼的願望?

11樓:匿名使用者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專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屬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首詩的上下闕用了什麼手法

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遠,千古興亡之事已經逝去,唯有滾滾長江,不捨晝夜,短暫和永恆形成對比 下片用典,表現了作者懷古傷今的感慨。上闋寫景抒情,下闕議論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寫作手法?寫作手法 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 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拾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上下片各運用了什麼手法 有什麼表達效果

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遠,千古興亡之事已經逝去,唯有滾滾長江,不捨晝夜,短暫和永恆形成對比 下片用典,表現了作者懷古傷今的感慨。這首詞諷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對於朝廷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一腔愛國豪情。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此時南宋與金以淮河分界,辛棄疾站在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翹首遙望江...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哪一句引用了三國故事

全文如下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朝代 宋代 作者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譯文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