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審美功能的定義,民俗的作用和功能是什麼?

2021-03-04 01:18:27 字數 4684 閱讀 8348

1樓:泜水布衣

民俗的審美功能就是以民俗文化作為審美物件,形成自覺審美過程的活動。

對於民俗的審美價值,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看:一是民俗事象的感性形式,一是它們的內在意蘊。

例如:以物質形式存在的民俗,如:服飾習俗。

服飾是人類的智慧型創造,也是人類獨有的特殊技巧。服飾具有兩重民俗性格,一是保護身體,二是裝飾。其在自身古老傳承的同時,具有歷史的繼承性,又有不同時代的革新與創造。

我們排除世界許多地方衣著使用不均衡的情況,以我國為例,單從服飾習俗的產生、發展看,從早期原始氏族部落的用樹葉或草,或條帶物來遮蔽和保護自身性器官,到有羞恥感而穿著衣物,再到區分人的不同地位,以及美化自身的內在要求。這些都表明服飾習俗的變化,人們在保護身體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其美化和裝飾作用。每年一度的巴黎時裝周,各式各樣新穎、獨特的服飾,有力的表明了不同服飾的色彩、圖案、造型等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使得其獨特的審美價值突現出來。

再比如:如:節日祭祀。

每年一度的民間祭灶,是我國全民性的大祭祀節日。古代民間五祀中祭灶為大祭,每年臘月二十三(四)為祭日,是以後發展的。據班固《白虎通》:

「夏祭灶。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養也,夏亦火王長養萬物。」祭灶改為臘祭後,逐漸公升格,使灶君由火之主變為「一家之主」,總攬一家的吉凶禍福,於是祭灶的香火便旺盛起來。

這和廟會、儺戲、抓周、滿月、祝壽、婚禮甚至葬禮等一樣,程式複雜,道具多樣,都有很強的觀賞性,可以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來看。因此,它們都可以滿足人們的感性層面的審美需要,具有審美價值。

從舉例的民俗事象中可以看到,其中還有著深厚的意義追求,幾乎都有求吉利、保平安、驅邪、除毒、祈福等內容,這是民俗審美價值的更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滿足的是人們的心靈和精神的審美需要。

民俗所獨具的物質與精神、實在與信仰雙重文化特性, 為民俗文化中的人提供了一種客體主體化的生存環境, 它令每乙個民俗主體都能依憑「精神化」的社會感官去征服、改造有異於人類理想的客觀物件,去建構乙個個充滿人生理想的信仰性文化世界, 使民俗傳人成為永遠渴望追尋自由境界的人, 即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 民俗成為乙個「有意味」的形式,是具有審美的價值的。

民俗的作用和功能是什麼?

2樓:v是

民俗文化中有很多都已經消失了,即便保留也是有其名無其實了!

民俗文化主要市市井文化「飲食文化,澡堂文化,休閒文化,藝術文化等」包羅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樂趣,這種文化的**於清朝的八旗子弟

當然事物都有雙重屬性,正面的就是「玩就玩竟精了,吃就吃明白了」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運用到其他方面也是好的。

個人淺見,胡說八道一大堆,也不知道對不對題,將就看吧!

3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學是一門研究民間風俗習慣及其它生活文化傳承的社會科學。2023年英國學者湯姆斯(w.j.thoms)首先採用folklore一詞,把民俗學定義為關於民眾知識的學問。由於民俗現象的普遍存在,因此,民俗學遂在世界各國比較普遍地得到承認和發展。

中國歷史上有關各類風俗的資料記錄和理性認識,悠久而又深厚,而現代科學意義的中國民俗學,卻是在本世紀初葉受西方學術思想的影響產生的,它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乙個構成部分。

現在,民俗學的研究範圍,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廣泛,在有的國家已經擴充套件到民間社會及文化生活的所有領域,包括各種民間的生產慣習、社會組織及制度、行為規範、精神事象(包括信仰、倫理觀念、知識、民間文藝創作)等。在現代社會科學的體系中,民俗學具有不可替代和引人注目的地位、作用。

民俗學的研究物件及社會生活裡的種種民俗文化現象,大體具有以下特點:它們是社會性和集體性的,一般要經過民眾的認同和長期實踐,才能成為風俗;它們大多以型別或模式的形態存在;它們在時間上具有傳承性,空間上具有擴充套件性。上述特點使得民俗現象能夠顯著地區別於社會生活中那些個人的和暫時性的現象。

民俗文化現象是適應一定的社會生活,首先是物質的生活和相應的社會心理需要而生成、傳播和繼承的;同時它也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相應的功能,即主要在於規範、便利和調節人們的社會生活,使之得以鞏固和發展。即便一些在以後失去原來意義的風俗,往往也能夠以某種變通的方式被保留下來,在生活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滿足人們的社會與文化需求。研究各種民俗文化現象,將有助於對社會歷史傳統的梳理與展示,有助於對民眾實際生活及其觀念、心理的考察與理解,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發展。

現代民俗學的研究注重實證,要求開展田野實地調查以獲得研究的基本依據,包括蒐集在民間儲存、記憶、變通運用的各種民俗資料,觀察和體驗民眾實際生活。同時,至少在中國還應結合已有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民俗學研究強調對民族或地方的生活文化進行客觀描述,也對其形成及演變規律、內外部關係和性質特徵等作出解釋。

由於研究的內容比較廣泛和需要有多種觀察角度,因此,亦經常借鑑相關學科的資料、理論和方法。

文學的審美功能主要包括審美娛樂功能,審美認識功能和什麼?

4樓:何處惹丨塵埃

是審美教育功能。

文學是主體審美意識的語符化顯現,屬於審美意識形態,有其特殊的功能。對文學功能的認識,經歷了從實用到審美的過程,文學的審美功能是文學最基本、最常規的功能,它包括審美認識功能、審美教育功能和審美娛樂功能,最終它們構成乙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5樓:我是誰

文學的審美功能包括審美認識功能、審美教育功能和審美娛樂功能,它們構成乙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1、審美認識功能

文學以其生動、 具體的藝術形象,給人們以歷史和現實生活的知識,從而擴大人的視野、發展人的智慧型,幫助人認識社會和人生,這就是文學的審美認識功能。

2、審美教育功能

指文學通過所反映的生活內容及滲透於其中的是非判斷和愛僧傾向,對人們的政治思想、 道德情操、精神性格等所產生的影響。

3、審美娛樂功能

文學作品通過生動的形象、優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使人精神上得到審美愉悅、生理上得到休息快適的功能就是審美娛樂功能。

6樓:雅默幽寒

文學的審美功能包括文學的審美認識功能,審美教育功能和審美愉悅功能。

自古以來,對究竟什麼是文學,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古人說「詩緣情」、「詩言志」;現在有人說文學是一面「鏡子」,反映社會現實,有人說文學是遊戲,給人帶來娛樂,也有人說文學的意義在審美,倡導為藝術的文學。其實,上述種種說法,涉及的內容都不是文學本質,而是功能。

世上能對其它事物產生影響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功能是事物的屬性,在事物各種屬性裡,它屬於潛在的能力。說「詩言志」,或者「詩緣情」,其實是說詩能夠表達志向,能夠抒發情感,但它不一定非得表達志向,非得抒發情感,它只是具備了類似的功能而已。

本質則不然了,本質不是事物的屬性,而是核心,決定事物的性質,本質和功能不可同日而語。文學具備某種潛能,就有可能達到某個目的,或者呈現某種形態,而它的本質決定了它是什麼又不是什麼。

功能不能取代本質。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許多文學本質之爭,其中的大部分,其實都是功能之爭。文學有許多功能,其中沒有主次之分。

文學的諸多功能決定了文學的多元,文學的多元決定了文學的多義,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如此紛繁燦爛的文學現象。如果把其中之一定義為本質,就是在它們中間分主次輕重--文學的根本意義取決於它的某個功能,而其它的功能只能隸屬於它。於是就有了在文學內容上的題材大小和意義大小之分。

許多年前,我在校園書店翻過一本當時的文學理論書籍,我只看了看目錄,沒有細讀。書的作者列舉文學幾種常用功能,例如反映社會生活、抒發人的情感、教育作用、審美作用,給它們分別命名為本質、特質和特徵。用類似術語命名功能,等於說給它們排座次,老大,老二,老三--認為它們在文學中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至於其它文學功能,就更等而下之,連「特徵」都撈不上。這種做法聰明,但不可取,因為事實並非如此。虛的不說,就說具體運用吧,會影響對作品的評價,那些不能體現那所謂的文學本質的作品,哪怕再優秀,也只能算二流之作了。

舉個例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記》

詩人寫自己站在高台上,望望天地,想想古今,然後感傷地落下眼淚。它的內容就是如此簡單,無論從「言志」或「緣情」上看,都無法表現充分,從反映社會生活的角度來看,更是淡如雲煙了--然而,它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詩,即使在唐詩裡,也屬不可多得。它的意蘊不可能與文學的根本意義無關。

一部公認的傳世之作,其內容與公認的文學本質若即若離,另一部作品則直接體現了公認的文學本質,而世人卻又公認它不如前一部好,這種現象如何解釋?把文學的某個功能提公升到本質的高度,確實會出現類似令人尷尬的情形。白居易最優秀的詩理應是《長恨歌》和《琵琶行》,但在從前流行的幾種文學史裡,評價最高的是新樂府。

編者認為文學的本質是反映社會真實,當時屬於階級社會,階級壓迫是普遍現象,白居易的新樂府涉及了這方面內容,因此文學價值最高。

類似的例子還有。如果認為娛樂性是文學的本質,《紅樓夢》自然不如《西遊記》。我上小學時讀《西遊記》,上中學時讀《紅樓夢》,讀《西遊記》時津津有味,讀《紅樓夢》卻苦不堪言,雖然已經比讀《西遊記》時年長許多。

如果改變一下文學的價值觀,情況又不同了。無論哪一種功能視為文學的本質,《紅樓夢》的價值都高於《西遊記》。(我在寫此文時,發現「紅樓夢」作為乙個片語,已經被收入電腦詞庫,說明它已經屬於常用片語了,而「西遊記」在詞庫中則找不到。

)把文學的功能定義為本質,任何一種可能的價值取向,都必然導致評價的偏頗,不是朝這一方面偏斜,就是朝另一方面。

必須跳出視功能為本質的爭論怪圈,對文學有乙個新認識。我認為文學應該分成兩類:一類是作為形態的文學,另一類是作為生命的文學,前者指文學作品,後者指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

作為生命的文學,通俗地講,也就是人的文學情懷。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每個人都有。你見到美的事物,內心受到感動,那就是你擁有文學情懷的緣故。

文學作品**於你的文學情懷,有了文學情懷,才能創造有血有肉、有生命活力的文學。文學的生命力來自人的生命力。

分析民間文學的民俗文化意義,民俗文化的意義是什麼?

民間文學它是在民間發生的實事上寫作的,和民間生活密不可分,也是一種民俗文化的傳播與繼承。民俗文化的意義是什麼?民俗性從廣義的 文化涵義理解,中國各民族民歌都是該民族民俗文化的一種表現,民俗生活是所有民歌產生和依存的土壤,脫離民俗文化的民歌無論從本源意義還是從傳播功能來看,都是不存在的。民俗,是依附人...

民俗的社會功能有哪些

民俗信仰與其教化功能成為促進社會和諧,國家昌盛 民族團結 民生富饒的推動力。中國民俗文化 的社會功能有?中國民俗文化bai具有多樣性 復合du性 地域性 實zhi用性 群眾性 傳dao承性的特徵。民俗回文化現象 答是適應一定的社會生活,首先是物質的生活和相應的社會心理需要而生成 傳播和繼承的 同時它...

關於民俗的詞語,和民俗的詩句,關於民風民俗的古詩

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 杜牧 清明 重陽節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春 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 元日 中秋節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 蘇軾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元宵節 有燈無月不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