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鴻蒙音波死媽
三大歷史使命:
(1)、政治上,勇敢而持續地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民主。
(2)、經濟上:發展社會生產力,促使封建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興建和發展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建立民富國強、繁榮發達的新社會。
(3)、思想文化上:反對和批判奴化思想和封建復古思想,學習西方,引進科學技術,辦學校,育人才,建設新文化。
一、中國的歷史方位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判明中國的歷史方位。
15世紀末葉至20世紀,西方社會由封建主義而資本主義,而帝國主義。19世紀中葉,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中國社會淪為半殖民。20世紀初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政體,中國社會由封建主義而半殖民地、半封建主義。
20世紀中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中國社會結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歷史,從新民主主義而社會主義。
當前,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跨入新世紀,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當今世界,經歷了20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和一場世界性的冷戰之後,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日益突出,成為時代的主題。但是和平問題沒有解決,發展問題更為嚴重。和平是世界的東西方問題,發展是世界的南北方問題。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的國家,由溫飽而總體達到小康,但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國是世界的政治大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但面對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交織,國家的主權和安全仍是第一位的。國際上肆意干涉發展中國家內政的事件屢屢發生,企圖把自己的社會制度、發展模式和價值觀念強加於人的傾向還相當嚴重。
世界南北關係的基本態勢是北強南弱、北富南窮、北攻南守,這一態勢將長期存在大國之間的既有的矛盾和利益衝突,已有了多方面的調整,但並未消失。世界各種力量的重新分化組合,各種利益的重新分配,正處於關鍵時期,對中國的影響將是相當深刻的。
當前,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作為世界均衡的全球性政治大國,正處於世界東西方、南北方的聯結點上,同時又處於其矛盾的交叉點上,是乙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方位。
當今人類經濟,仍處於工業化時期,發展很不平衡。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高新技術特別是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使人類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開始進入資訊化和智慧型自動化的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範圍經濟**發展和資金技術流動加快,各國經濟和市場進一步相互開放、相互依存;隨著虛擬經濟的自然發展,一方面,已對實體經濟發展起著積極推動作用,虛擬資本形式愈來愈多樣化,資本虛擬化程度愈來愈高;另一方面其過度發展和自發性也對經濟發生消極影響,在世界經濟中,中國是正在興起的**大國,是世界**組織的新成員國,入世一週年後,仍面臨7年內每年一次的考核。中國會遇到經濟全球化中被邊緣化的嚴峻挑戰,但也迎來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機遇。
進入21世紀初,包括資訊科技、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等新一次的科技產業化正撲面而來,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互動推動日益增強。這為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當前,中國以中級階段的工業化水平成為世貿組織中新興的**大國,正處在工業化和資訊化的聯結點和交叉點的歷史方位上。
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產業化是兩大潮流。而且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愈來愈突出。世界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以民族文化的自導狀態存在和發展著;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以一種多民族文化相互聯絡而又相互激盪的狀態存在和發展著。
文化的經濟活動作為極少數人的某種謀生手段,早就存在,而在市場經濟和高新科技的支援下,文化不僅以產業形態出現。而且新的文化產業群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迅速崛起,在發達國家成為支柱產業。乙個突出的現象是,美國的文化產業,正在世界文化市場上建立和擴大霸權;其他國家也出於維護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多樣化,維護本民族文化,反對文化霸權主義,加速發展自己的文化產業,全面以文化為重要組成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中國文化從上古到中古的過渡是在歷史上正常連續程序中實現的,中古文物、典籍的繁富為世界所僅有。其所開通的「絲綢之路』,把已連成三片的古代文明(地中海東部到印度河一片,印度河到恆河一片,中國一片)鏈結起來。四大發明西傳,對歐洲歷史起了重要影響。
而從中古至近代的過渡,失去了歷史程序的正常連續性,坎坷於半殖民、半封建的歧路。中國現代文化的奮起是在世界殖民體系的衰落中實現的,但又處於文化霸權主義的巨大壓力下。
當前,中國作為乙個文明古國向社會主義大國的跨越,其文化發展,將因其歷時性程序在共時性的俱進中而處於乙個非常特殊的文化歷史方位。
鑑於上述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所處的歷史方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清晰地展現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高揚民族精神之中。
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國的地域範圍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地理條件的複雜造成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自古而然。由於地理條件在人類早期生產中的作用相當大,黃土高原上原隰相望,長江中下游膏壤湖汊間處。
加上歷史的平穩過渡,在上古到中古的生產發展中,中古到近代的生產發展中,依次遞進的採集經濟、狩獵經濟、畜牧經濟、農業經濟於中國都有很高的成就。特別是經所謂「康乾盛世」,農業經濟高度繁榮。據史家所推,2023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的40%以上。
2023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總量的26%,中國工業產值3倍於英國,還是儼然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秦漢以後的隋、唐、宋、元的外交主動已顯逆轉,明清兩季閉關鎖國,對世界形勢一無所知。發生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產業革命則基本完成於19世紀的30年代末,70年間打造出人類新的工業經濟的平台。
2023年鴉片戰爭後,中國農業經濟的落日輝煌大大消退。
多數史家認為,明初資本主義已有萌芽,明中葉後,出現較多。清初以後有新發展,但終末能突破衰老的封建主義。經兩次鴉片戰爭,同光年間,中國手工業衰落。
一方面受洋務派的影響,另一方面因外國資本工業入侵,中國機器工業逐漸興起,出現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甲午戰爭後,外資企業在華迅速擴張,受此影響中國官辦工業得到延續和擴充,民間機器工業則在「設廠自救」、「實業救國」的推動下有了初步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到2023年前,中國共有近代工廠1759家,總資本達500620萬元。
2023年國民黨建立南京政權後,中國官僚資本走上從金融壟斷到工業壟斷之路。抗日戰爭勝利後,官僚資本接收了敵偽產業和20717億美元的美援,資產高度膨脹。但蔣介石發動內戰,官僚資本因戰爭而崩潰。
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對官僚資本予以沒收,事後按固定資產原值估算,沒收其資產約為人民幣150億元,轉為新中國的國有經濟。2023年民族資本總額為39億元,至2023年其資本總額增至7447億元,另有東北境內的9.15億元。
抗日戰爭勝利後,民營工業2023年產量大部分僅為戰前的70%,2023年民族資本只佔全部產業資本總額的24.7%。總體說來,新中國成立時,舊中國留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基礎十分薄弱。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於2023年開始施行發展國民經濟第乙個五年計畫,揭開了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歷史帷幕。五年計畫支出總額相當7億兩**,為中國歷史上所未有。此後以五年計畫方式推進中國工業化程序。
從2023年到2023年,為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雖有探索上的曲折,但仍奠定了以後繼續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積累了經驗,培養了骨幹力量。即使在十年「*****」的動亂中,也仍然取得一批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和科學技術(包括氫彈、衛星)方面的重要成就。
2023年同實行五年計畫前的2023年相比,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價計算,增長26倍多,達4100多億元。在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黨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其主要點源之於對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所總結的十條基本經驗。
黨的十二大確定這條道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乙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黨的十三大比較系統地論述了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過程中,實現了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十三屆四中全會是乙個轉折,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達於關鍵階段。
202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十四年偉大實踐作了基本總結,帶有某種歷史決議的性質,核心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基本路線。同時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內容做了九點概括。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根本在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以***南方談話和十四大為標誌,新時期的歷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從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六大召開,13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舉世矚目。十六大對這13年做了總結,歸納出10條基本經驗。
10條基本經驗歸結起來就是,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係
2樓:貞觀之風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就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兩個任務確實有很大不同但是又密切結合。
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前乙個任務是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改變落後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
後乙個任務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社會極度落後狀況,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前乙個任務為後乙個任務掃除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乙個任務是前乙個任務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係
答 1.中華民族和外來列強的矛盾。2,中國民族內部矛盾。a第乙個是主要矛盾,因為封建帝制和中國傳統文化其實是發展到了乙個巔峰,如果不是外來的堅船利炮,中國還將在一治一亂的輪迴中,輪迴很多年。但是歷史沒有假設。外來的野蠻文明雖然沉重的打擊了中國的傳統文明。卻無法對中國的文化造成大的衝擊,其實 中學為體...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官僚資本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巨大障礙?
官僚資本主義並非不能促進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的早期,它因為速度快,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甚至是非常快的發展。另一方面,所有國家 地區,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多數都是由官僚資本主義主導。另一方面,在欠發達國家,在轉型國家中,官僚資本主義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展經濟的。官僚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危害體現在 a.降...
梳理近代中國歷史的主要線索,這一歷史發展揭示了我國社會發展的什麼規律
社會蘋命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與生產 關係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兩對矛盾構成社會的基 木矛盾在社會基木矛盾的運動過程中,生產力始 終是最活躍的因素,是這一運動的起點 生產力的變 化和發展,使舊有的生產關係逐漸不適應jl遲旱要 發生變蘋 生產關係的總和即經濟基礎的客觀要求,又導致上層建築領域.我國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