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不僅僅是誠實
我:餘、予、吾屬、孤、妾、兒、臣、僕
朕,孤,寡人,哀家,本宮,臣妾,妾,老身,小女子,某,吾,餘,臣,鄙人,草民,小人,本官......
2樓:娷鷥湄
妾身,嬪妾,本小主,本尊主,本王,臣女,老夫,奴家,奴婢,奴才,本小姐,本少爺,本夫人。
在古代還有哪些字是代表「我」的意思?
3樓:豫北不肖生
一般自稱都用謙稱。
有吾、餘、予、愚、某、我。我不算謙稱。朕,秦始皇以前普通人也可以用,但是不常用,秦始皇以後就成為皇帝專用了,現在皇帝沒了,普通人應該可以用了。
不才、晚輩、晚生、後學、末進、區區、在在、小可(小可是舊白話)。
孤、寡人是王侯自稱,戰國以後寡人不怎麼用了。
對主上就說臣、微臣什麼的。
對下級就可以隨便一些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朕、予、孤、不穀(不榖)、寡人、僕、餘、吾、俺、鄙人、,不才,不肖,
5樓:匿名使用者
朕(帝),本宮(後妃嬪),本爵(公候伯子男),予,餘,某,某家,區區,小子,小的,在下,本座,洒家,本鎮(諸侯及節度使),本督(一省總督),本府(知府),本縣(知縣),咱(za)家(太監),奴才,奴婢,老身,小婦人,小女子,奴家,老朽,老夫,門生,門下(管家家丁等)
6樓:小平安小貓貓
區區,小可,在下,餘、吾、俺、咱
7樓:李崢
餘、吾、朕、俺、寡人、孤等
在古代還有哪些字是代表「我」的意思?
8樓:旗五阿哥
一般自稱都用謙稱。
有吾、餘、予、愚、某、我。我不算謙稱。
朕,秦始皇以前普通人也可以用,但是不常用,秦始皇以後就成為皇帝專用了,現在皇帝沒了,普通人應該可以用了。
不才、晚輩、晚生、後學、末進、區區、在在、小可(小可是舊白話)。
孤、寡人是王侯自稱,戰國以後寡人不怎麼用了。
對主上就說臣、微臣什麼的。
對下級就可以隨便一些了。
歷史學上通常指 奴隸制時代。一般也包括 原始公社制時代。因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在世界範圍內無統一之時限。
埃及、 兩河流域、中國、印度、波斯等,約當西元前三十世紀到公元初的幾個世紀(各國情形不一)。希臘和羅馬,約當西元前八世紀到公元五世紀(公元476 年)。但在中國史學上,中國古代也包括封建社會。
基本解釋
(1) [in ancient times]∶在我國歷史分期上泛指 十九世紀中葉以前的時代。
大洪災,就是古代也是有過的。
(2) [antiquity]∶ 歷史分期。指 原始公社制時代和 奴隸時代。通常把奴隸制時代稱古代, 封建社會稱中世紀。
(3)[in the past;formerly] 過去,年代已久遠。
古代神話。
古詩詞中表示『我』的字有哪些?表示「你」的呢?
9樓:麥田淡淡的稻香
我:一般人:我,餘,吾,予,在下
大臣:臣
皇上的弟弟妹妹:臣弟,臣妹
皇上:朕,寡人
嬪妃:臣妾,妾身,
在下,吾,予,身,區區。僕,鄙,愚,鄙人,卑人,小人,小子,小可在下,末學,晚生,不佞,不才,不惠,不肖,牛馬走乃公 老朽,老拙,老夫,小老兒,老漢,老可,老軀,老身,朽人老妾,老身,老娘
你:君,爾,汝
10樓:匿名使用者
吾、餘、予、愚、鄙人、在下 先秦以前:寡人 皇帝:朕、寡人 皇后、太后:
哀家 老頭:老朽、老夫 老婦:老身 出家人:
洒家 官人:下官 女子:妾、區區、奴、奴婢 讀書人:
小可、不才 下人:奴才、老奴
通俗的:我、吾,餘、予、僕、咱、俺、區區、小子、晚輩、小可、鄙人、敝人、不才、某家、洒家、老朽(男)、老身(女)貴族類:孤、孤家、寡人、朕、不穀、哀家、**:卑職、微臣、奴婢(滿族)
表示「你」的:女(汝)、爾、若、而、乃、 注意:女(汝)、爾、若 可以作 主語、定語、賓語。/ 而、乃 很少作主語,不能作賓語,一般只作定語。
11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南北朝的時候女子稱情人(相當於現在的男友吧……)稱作歡,還有「儂」表示我的意思(貌似現在上海話裡的儂是你的意思,大概是古今異義吧。)
12樓:◇如淉愛丅去
我可以用 吾 。如果是**就稱自己為寡人,老夫啊什麼的 。 你就是用 「爾」或者「汝」
13樓:諸歌飛雪帆
一般人:我、餘、吾、予、在下、愚、在下、區區、鄙人、小人、小子、小生、小可、末學、晚生、不佞、不才、老朽、老拙、老夫、小老兒、老漢、老可、老軀、老身、朽人、老妾、老身
大臣:臣、卑職、微臣
皇上的弟弟妹妹:臣弟、臣妹
皇上:朕、寡人、孤
嬪妃:臣妾、妾身
古代的我字都都有多少說法,會在哪些情況下用?如(餘,吾,...)
14樓:找
餘、吾、予
古人一般情況下說到自己的時候,都會用謙稱。
古代君主自稱:孤、朕、寡人、不穀。
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
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
女子自稱:妾;
老和尚自稱:老衲
古代有哪些字是我的意思
15樓:匿名使用者
予、餘、在下、吾、某、晚生、後進、末學、卑職、朕、寡人......,如果要一一枚舉那就太多了
16樓:聰辯先生
第一人稱代
詞古漢語中,第一人稱代詞主要有「我、吾、餘、予、朕、臺(專yí)、卬(áng)」等七個屬。其中,常用的是「我、吾、餘、予」四個.
吾:吾與汝畢力平險
餘:餘聞而愈悲
我: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觀夫巴陵勝狀
謙稱古人為了表示自己的謙遜禮貌,在對話中往往不用自稱代詞,而常用謙稱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自稱其名。如: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自稱低賤的身份。如:①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司馬遷《報任安書》),「牛馬走」指「像走馬一樣被役使的僕人」,是謙稱。②愚以為宮中之事。
此外:「臣、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稱時是謙稱。
注意「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諸侯自稱。
如:孤不度德量力,安陵君其許寡人
「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稱,秦始皇以後專門用於帝王君主的自我稱謂了。如:朕皇考曰伯庸。(屈原《離騷》)
「卬(áng)」,多用在《詩經》中,「臺」多用在《尚書》裡,後代都不使用了。
「臣」是春秋戰國時的人自稱。後來則變成臣子的自稱了。
17樓:匿名使用者
餘,吾,其,孤,寡,不穀,朕,
古代漢語中 我 除了 吾 餘 予 還有什麼??
18樓:普美如來
鄙人;山人;寡人;老夫;小人;小的;小可;小子;小生;小道;小僧;貧僧;老僧;老道;貧道;朕;貧尼;咱;小官;老子;本人......
19樓:秋心寒士
在下 鄙人 吾 餘 予 竊 俺 某 某家 某人 洒家 還有因身份而言
文言文中除了「吾」是「我」的意思,還有哪些字是「
20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裡,我的表示法太多了.除了「我」以外,從古到今,用過的,正在用的有:臺(yi)、吾、餘、予、俺、咱、小人、小子、小可、不才、在下、本人、僕、愚、洒家、們、阿拉、老子、爺、爺爺、你爺爺、老爺、你老爺、偶……
身份不同,自稱不同:寡人、孤、不穀、朕、哀家、臣、老臣、下官、小官、小將、末將、本督、本帥、本*(王、爵、宮、府……)奴婢、為父、為母、為夫、為丈夫、為妻、咱家、不肖男、子、女、老朽、老身、老媳婦、奴家、妾、小女子、奴才、老奴、……
身份不同,自稱不同.一般多自稱賤,寡人、不穀、孤、哀家這些賤稱卻只有天子、皇后才能自稱.朕本是什麼人都可以自稱,如屈原,在《離騷》裡就有「朕皇考曰伯庸」(我死去的父親叫伯庸)這樣的句子.
秦始皇以為這個字尊貴,把它獨霸了,從此,只有皇帝才能用.
自稱貴的多含一股霸氣.如:爺爺、你爺爺、你老爺……老子、俺、洒家、們、阿拉……是方言.
如此多的自稱,學漢語的老外要想收集齊全,倒是一件趣事.
古時的「我」用什麼字來表示?
21樓:無敵大臉咪
先秦時期的第一人稱代詞有「我」「吾」「餘」「予」「朕」「臺」(yi2)「昂」。
「我」是既回無謙卑答也無尊崇的通稱說法。
「吾」和「昂」是來自周人的母語。
「餘(予)」是謙卑的說法。
「朕」是尊崇或倨傲的說法,所以秦始皇欽定這個詞由皇帝專用。
「臺」是「餘」的變體,只見於《尚書》。
到魏晉時期又出現了「身」、「儂」
先秦時期還沒有地道的第三人稱代詞,「厥」,「其」,「之」都有指示代詞功能。《尚書》和《詩經》裡用「厥」較多,春秋以後逐漸被「其」所代替。到漢魏以後,「其」才可以做主語和賓語。
魏晉以後出現「渠」和「伊」,「渠」是「其」的方言變音。
子、吾子、夫子是對人尊敬或親近稱呼語。
「先生」到戰國時可以用來對人的尊稱,而且一直沿用到漢朝以後。
君、卿、公(明公)、官(明府)等也可以當做敬稱。
執事、足下、閣下、節下、麾下、左右、陛下、殿下等屬於一類。
22樓:小時候的圍巾
吾,鄙人,朕,咱家,奴家,寡人,孩兒等
吾:三省吾身
朕,寡人:古代皇帝稱自己是使用
鄙人:自己的謙稱
咱家:古代奴才稱呼自己的方式
孩兒:對自己父母稱呼自己的方式,也顯示尊敬。
23樓:匿名使用者
最佳bai答案1.鄙人——對自己的謙稱
2.臣—
du—臣子對自己的zhi稱dao呼
3.孤—版
—君王對自己的謙稱
4.小人——舊時男子權
對地位高於己者自稱的謙詞
5.在下——對自己的謙稱
6.陛下——對君王的尊稱
7.閣下——對人的尊稱
8.令郎——對他人兒子的尊稱
9.愚——對自己的謙稱
10.奴才——對自己的蔑稱
11.先生—— 一般指對他人的尊稱
12.奴家——古時女子,婦女的自稱
13.晚生——後輩的自稱
14.卿——古代夫妻或朋友之間表示親愛的稱呼15.令尊——稱對方父親的尊稱
乙個人若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無所有,甚至隨身沒有一件行李,但是他不揮霍,不傲慢,他的生活就必定是快樂的。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留取丹心照汗青。
月落烏啼霜滿天。
24樓:匿名使用者
朕、吾、我、予(皇后自稱)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2343134、妾某氏等(后妃自稱)、兒臣(皇太子對皇帝或者皇后自稱)。
「她」可稱為「伊人」。「他」……
「尊稱」:(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
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台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
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5)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範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7)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
唐代以後,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曆為乾隆皇帝。(8)對尊長者和用於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
(10)對品格高尚、智慧型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
文言文裡「吾餘」和「予」都是我的意思,它們有什麼區別
我 第 bai一人稱複數名詞。du指王室 王族 zhi貴族。甲骨文資料中dao的 我 內,全部用為集體名詞。餘 容,第一人稱代詞,我或我的。通常用作 書面語 吾 本義 中立的。引申義 在你 我 他三種單數人稱中介於 你 和 他 之間的人,即 我 通常用在 口語 請問文言文中的 吾 餘 予 都有表示 ...
我國古代除了長城以外還有哪些偉大的建築奇蹟
萬里長城 兵馬俑 京杭大運河 都江堰 紫禁城 長安城 頤和園 圓明園 布達拉宮 趙州大石橋 敦煌莫高窟 大同雲岡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 樂山大佛 褒斜棧道 故宮 紫禁城 都江堰,趙州橋 故宮 秦始皇兵馬俑?我國古代除了長城以外還有哪些偉大的建築奇蹟 布達拉宮 西安兵馬俑 敦煌莫高窟 趙州橋 故宮 圓明園...
除了趙州橋還有那些古代建築的橋,除了趙州橋還有哪些古代建築
五亭橋 位於江蘇揚州瘦西湖內,橋基由12條大青石砌成,橋身為拱圈形。由3種不同的圈洞聯合,共有15孔,孔孔相通,橋上置有五亭,而且亭之間又以廊相連。盧溝橋 坐落在北京廣安門西南約10km之處,該橋因跨越在盧溝橋上因而得名盧溝橋。全橋均用白石建成,兩邊石欄雕柱各140根,石柱頭上雕有蹲伏形態各異石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