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 物是人非事是休,欲語淚先流 的全詞是什麼

2025-04-20 15:25:21 字數 1327 閱讀 3619

1樓:匿名使用者

宋·李清照《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盯凳納頭。物是人非凱沒事事休,欲語淚粗賣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出自李清照的哪一首詞

2樓:吳璱瑟

「物是人非事事休」出自李清照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這首詞。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原文及賞析:

1、原文: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2、賞析。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悽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後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腔好雹藉。

而且在風沒有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後,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為塵土,所餘痕跡,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空,更無所有,就更為不堪了。所以,「風住塵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於含蓄,反而擴大了容量,使人從中體會到更為豐富的感情。

次句寫由於襪皮所見如彼,故所為如伍帆此。日色已高,頭猶未梳,雖與「起來慵自梳頭」語意全同,但那是生離之愁,這是死別之恨,深淺自別。

三、四兩句,由含蓄而轉為縱筆直寫,點明一切悲苦,由來都是「物是人非」。而這種「物是人非」,又決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變化,而是一種極為廣泛的、劇烈的、帶有根本性的、重大的變化,無窮的事情、無盡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是哪位詩人的詞

3樓:上杉稀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是出自李清照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此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塑造了乙個孤苦淒涼環中流蕩無一的才女形象。

原文: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此詞上片極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悽苦之極;下片則進一步表現其悲愁之深重,並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新穎藝術手法來表達悲愁之多。全詞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對故國故人的憂思,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貼切,絲毫無矯揉造作之嫌,饒有特色。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意思是

4樓:青小青

周圍的景物還跟原先一樣,可是人卻非當時的那個人,好多美好的事情都找不到了,想說話,還沒有說的出口,淚水就已經流了下來。

這句話原來出自——宋·李清照《武陵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用什麼詩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什麼意思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 1135 李清照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那時,五十三歲的她已處於國破家亡之中,丈夫去世,文物丟失,自己也漂泊在外,孤苦無依,所以詞情極其悲苦。與前兩句相比,這兩句由含蓄而轉為縱筆直寫,點明一切悲苦,由來都是 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意思是什麼?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的意思是景物依舊,人事已變,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出自宋代禪族李清照的 武陵春 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大家都知道這是李清照所寫。我不知道作者想隱射什麼。乙個人將暮之時望著窗外回首往事,幾十年興衰風雨。物還在。人已逝。想挽回但是無能為力,想抓住點什麼但是到頭來。過眼。皆空。每個人亦是如此,總是不斷發現周圍的改變。兒時的玩伴如今生疏,曾經愛的海誓山盟,如今被歲月衝去稜角。時間彷佛能改變任何東西。漫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