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經濟圈的區位優勢
1樓:網友
1.地理位置——處於bai東北亞地區的du中心2.港口優勢zhi——擁有眾多港口,dao以大連、青島、煙專臺、天津為中心屬,若發揮集團優勢,是我國最優良的港口發展地3.
經濟、科技——經濟總量列全國第一,人口較多,人力資源豐富,高校雲集。
4.資源優勢——臨近山西、內蒙,有良好的資源優勢5.海洋優勢——擁有渤海、黃海等海域,有良好的海洋發展環境6.旅遊優勢——有青島、大連、秦皇島、承德、北京等旅遊勝地。
2樓:網友
國內主要是鐵路交通方便、靠近京津唐經濟圈;
國外主要是優良深港、日俄**。
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區域優勢
3樓:匿名使用者
1.環渤海地區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向南,它聯絡著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各國;向東,它溝通南韓和日本;向北,它聯結著蒙古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這種獨特的地緣優勢,為環渤海區域經濟的發展、開展國內外多領域的經濟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成為海內外客商新的投資熱點地區。
2.環渤海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礦產資源、油氣資源、煤炭資源和旅遊資源,也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基地,耕地面積達萬公頃,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之多,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3%以上。 3.
環渤海地區擁有4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港口群;環渤海地區是中國交通網路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是我國海運、鐵路、公路、航空、通訊網路的樞紐地帶,交通、通訊聯片成網,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陸海空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路,成為溝通東北、西北和華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 4.環渤海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密集區,是中國的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基地,有資源和市場的比較優勢。
環渤海地區科技力量最強大,僅京津兩大直轄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就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科技人才優勢與資源優勢必將對國際資本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5.
環渤海地區以京津兩個直轄市為中心,大連、青島、煙臺、秦皇島等沿海開放城市為扇面,以瀋陽、太原、石家莊、濟南、呼和浩特等省會城市為區域支點,構成了中國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經濟、文化、國際交往和外項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國和區域經濟中發揮著集聚、輻射、服務和帶動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本地區特色經濟區域的發展。在國際經濟中心不斷向亞太地區轉移的大趨勢下,環渤海地區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渤海經濟圈
4樓:彼岸花的願
環渤海經濟區指渤海周邊地區構成的經濟帶,為歐亞大陸橋東部起點之一。狹義上指京津冀地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遼中南城市群構成的經濟圈;廣義上包括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和山西省部分地區。區域協調組織有環渤海區域合作市長聯席會。
該經濟區跨越東北地區、華北地區以及華東地區;其包括的青島市、大連市、煙臺市等位於黃海沿岸但環繞渤海的沿海城市。
三大經濟圈的環渤海經濟圈
5樓:天臧
環渤海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北部地區,通過京津唐城市帶引向中國北方腹地,區位特殊,工業密集、城市密佈,是內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門戶地區。由京津領銜的環渤海灣經濟區產生於1986年,一般認為,狹義上是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其目標是打造以北京、天津為雙核的城市。從更大的範圍來說,已形成了「5+2」戰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遼寧、山東以及內蒙古中東部五個省區,北京和天津兩個市。
環渤海地區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形成了中國重要的工業密集區和大型城市群;區域規劃發展的起步較晚,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明顯落後;開始全力構建環渤海經濟圈區域經濟發展新平臺,建立「多贏」的區域協調和合作新機制。
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重大意義有哪些
6樓:網友
第。
一、環渤海地區屬資源型經濟區域,自然資源豐富,且分佈相對集中,易於開發利用。其中,能源儲量居全國首位,**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43%,煤炭探明儲量佔全國煤炭總儲量的60%以上,在中國居重要地位,已探明對國民經濟有重要價值的礦產資源達100多種。環渤海經濟圈還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漁業資源,同時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和畜牧業基地,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3%以上,牛羊養殖居中國之首。
第。二、該地區海陸空交通發達。區域內擁有4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港口群,海運、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線路密集,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的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成為溝通東北、西北和華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以京津為中心,以沿海開放城市為扇面,以五省會城市為支點的多功能、外向型的城市群。
第。三、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凸現新的優勢,金融環境正在改善。京津冀已經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汽車、紡織、食品等八大支柱產業,同時以優勢的教育、科技資源帶動了高科技產業發展,新興的電子資訊、生物製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等已成為這一地區的主導產業,天津濱海新區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金融區,並對國際金融改革提供嘗試。
第。四、該區域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高度聚集,教育資源堪稱中國最優,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北京的重點高校佔全國的1/4,天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國家級研究中心。全區擁有高等院校376所,佔全國的27%,高等院校教師約佔全國的1/3,高校學生數約佔全國的1/4以上。
從1990-2006年,該地區普通高校數和在校生規模所體現出的整體培養能力一直很強,五省市在中國的比例穩定在22%~24%,超過「珠三角」、「長三角」兩經濟圈的總和。
大上海經濟圈的上海雄心
早在600年前,上海已成為 全國一般棋 中的關鍵一子,而不是傳說中的偏遠漁村。作為證據的是,元朝時,每年有幾十萬噸的黃豆渣餅從東北用沙船經海路運至上海碼頭,然後從長江水系到達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全境,然後傾倒在江南的土地上補充田力。黃豆渣讓江南保有中國最肥沃的土地,養活了大江南北民眾,而上海也因此獲益,...
我們京津冀經濟圈為什麼比粵港澳大灣區還要發達 但沒有見到有廣東人過來這邊打工
我們京津冀經濟圈為什麼比鄂港粵港澳大灣區還要發達?這是時代發展的結果。也沒見北京人去廣東打工,既然已經是經濟發達地區,所以當地人很少到外地找工作,除非能比在當地找到更好,工資高很多的,不然大部分人都不會捨近求遠的。很多到廣東打工的,很多是四川,湖南,湖北和貴州等地的,等他們那裡經濟也好了之後,很多人...
中國三大經濟中心?中國三大經濟圈是那三個?
香港 深圳 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第三個應該是國家目前重點支援的京津為中心的環渤海地區,不過這裡爭議好象比較大,山東遼寧和成渝地區不服勁。京津唐地區 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三大經濟中心圈。中國的西南 華中和華東三大經濟區。北京,上海,廣州,我認為。北京 上海應該沒什麼疑問。另乙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