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多少歲寫的滕王閣序

2025-04-19 13:00:14 字數 4259 閱讀 7812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認為是26歲,即西元676年。下面是網上的資料:

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內)探望做縣令的父親。途經洪都(今江西南昌)時,都督閻伯嶼因重修的滕王閣落成,定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在那裡宴請文人雅士和賓客朋友。他的女婿吳子章很有文才,閻伯嶼叫他事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時當眾炫耀。

王勃是當時有名文士,也在被請之列。宴會上,閻伯嶼故作姿態,請來賓為滕王閣作序。大家事先都無準備,所以都託辭不作。

請到王勃時,他卻並不推辭,當場揮毫疾書,一氣呵成,寫就了著名的《滕王枝拿殲閣序》,各賓客看了一致稱好。閻伯嶼讀後也深為欽佩,認為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寫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讓吳子章出場著文了。不久,王勃離開洪都,前往交趾。

不幸的是在渡海時遇難,死時才26歲。

不過有人提出異議敏歷:

王勃作《滕猛衝王閣序》一般定為26歲赴交趾省父途經南昌時而作(如清人姚大榮的《王子安年譜》及一般的教科書)。其實,那是因為他們不相信如此流傳千古的美文會出自一年僅14歲的少年之手。實際上,早在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中便有一段生動的記載:

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

及從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去,專會人伺其下筆。第一報雲: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談。

又報曰:『星公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沈吟不言。

又云:『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

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其實,我們怎能把王勃這樣乙個「六歲屬文」、「九歲讀顏氏漢書」、「十歲包綜六經」的天才少年,與一般少年等量齊觀呢?《滕王閣序》中一再申說:「童子何何知,躬逢勝餞」、「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等語,都表明作者是個未成年人,與王勃後期的心態、境遇不合。

況且,他晚年(王勃死時僅27歲!!)早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四傑」,四海揚名,都督閻公豈能「不之信」?楊炯《王子安集序》雲:

年十四,時譽斯歸。」這「時譽」不正是指王勃寫了《滕王閣序》而名滿天下的事實嗎?

滕王閣序王勃多大年齡寫的

2樓:網友

十四歲。王定保的《唐摭言》中便有一段生動的記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

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從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

公大怒,拂衣而去,專會人伺其下筆。」

滕王閣序是王勃多大年齡寫的?

3樓:商葉楓

關於《滕王閣序》

寫作時間,主要有四種說法:

1、「十三歲」說:

1)《太平廣記》

記載王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

2)《古今事文類聚前集》記載:「唐王勃字子安,六歲能文,詞章蓋世。年十三,侍父宦遊江左。

舟次馬當,寓目山半古祠,危欄跨水,飛閣懸。」

2、「十四歲」說:

五代。王定保記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

都督閱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閱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筆紙巡讓語賓客,物不辭。

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其下筆。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

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談。

又報雲:『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

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

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請宴所,極歡而縣。」

3、「二十二歲」說:

清初吳楚材等注《古文觀止》

認為作於「咸亨二年」(671年),王勃時年二十二歲。

其注云:「咸亨二年,閻伯嶼為洪州牧,重修。九月九日,宴賓僚於閣。

欲誇其婿吳子章才,令宿構序。時王勃省父,次馬當,去南昌七百里。夢水神告曰,助風一帆。

達旦,遂抵南昌與宴,閻請眾賓序,王勃不辭,閻恚甚,密令吏,得句即報。至落霞二句,嘆曰,此天才也。想其當日對客揮毫,珍詞繡句,層見疊出,海是奇才。

清人蔣清翊在《子安集註》中亦主張作於「省父」六合縣之時。

4、「二十九歲」說: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王福峙謫交趾。

今越南北部)之後。王勃前往省親,過南昌而作。

父福時坐是左遷交趾令。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誇盛事。勃至入謁,帥知其オ,因請為之。

物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酒麴辭別,帥贈百,即舉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九。」

這裡所說的「二十九」是虛歲。

滕王閣序 王勃 幾歲寫的

4樓:貓先生

滕王閣序 王勃 幾歲寫的介紹如下: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25歲左右寫的。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的一篇蘇州赴洛陽遊歷所作的序文,是漢族文化中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藝術瑰寶。全文共540餘字,以洛陽滕王閣為主體,描繪了閣樓的壯觀和歷史文化的濃厚氛圍,展現了作者欽佩、讚美古人文化創造力的思想深度。

王勃以縱橫捭闔敘事風格,寫出滕王閣越過歷史的時代感,讀來透出一股脈脈溫情和巨大氣魄。其中,王勃還提到自己當時面臨的沉重生活壓力,以及對自己人生價值的思考,表達了對自己的期望和追求。

滕王閣序不僅展現了王勃的文學才華,也傳遞出王勃的人生哲學,用自己的思考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文化的熱愛,提醒大家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更要關注自己精神世界的培養和提公升。尤其現在,隨著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要更加註重傳統文化,樹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滕王閣的文化價值:

1、歷史價值。

滕王閣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的重要遺產之一,代表著唐代文化和宋代文化的交融,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典範。歷史上,滕王閣作為督陣之所,是唐朝時期對南方的統治中心,後來又成為了各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留下了許多歷史名人的詩文作品,成為了中國文化與歷史的見證。

2、藝術價值。

滕王閣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其建築結構和風格的獨特之處,體現殲州攜了建築師的高超技藝和對木結構建築的深刻理解。滕王閣的木構建築技術和裝飾藝術,成為中國傳統木構建築中的代表,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許多建築師和藝術家從中汲取了靈感。

3、文化價值。

滕氏伏王閣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系列文化內涵包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哲理、歷史、思想、文學等,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滕王閣歷經千年歲月,其莊重、美麗、古樸的風跡冊格,成為了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自信的精神內涵。

王勃寫滕王閣序是幾歲

5樓:母嬰小貼士來啦

這個詩人寫《滕王閣序》時是二十九歲。

根據今日頭條資料,《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目前學界廣泛認可《衫州滕王閣序》是王勃二十九歲時創作的文章,《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

元代辛文房所橘塌州著《唐才子傳》,該書稱《滕王閣序》應是上元二年(即公圓蔽元675年)王勃二十九歲時前往交趾(在今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時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從文章內容的博大、辭采的豐富來看,更像是成年人的作品。

滕王閣序王勃幾歲

6樓:a多次拒絕薛之謙

王勃《滕王閣序》(別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中的名句。這是一篇文藻、才氣絕出流俗而垂範千古的文章,但圍繞這篇文章,歷來頗有爭議。爭議之一:

此文究竟是王勃何年所寫?眾所周知,王勃只活了27歲,非為病神凳故,非為戰死,而為溺亡。正因他年壽不永,故爭議空間便有很大的壓縮性,無非兩說:

一說14歲寫的,另一說26歲寫的。如今,1000多年過去了,這事有定論了嗎?很遺憾地告訴你,沒有!

持論14歲所寫遊銷旅者(以下簡稱「14歲派」)認為:663年春,王勃開始了生平第一次遊歷。他在江蘇六合看望了時任縣令的父親王福峙,並於渡江遊覽紹興之後,一路溯江西上至南昌,應邀遊滕王閣後寫下了《滕王閣序》。

明代楊慎曾言:「王勃以十四歲之童子,胸中萬卷,千載之下,宿儒猶不能知其出處。」持論26歲所寫者(以下簡稱「26歲派」)則認為王勃弱冠之年仕途受挫,從此備嘗艱辛,於26歲去交趾省父途經南昌時,才有感而發,寫出鬥巨集了這篇一吐胸臆的傑作。

穿插在這兩個不同年齡段的寫作緣起,即王勃無論14歲還是26歲去的南昌,都涉及洪州都督(即開篇第二句所指「洪都新府」)閻公。因其曾於某年九九重陽,為慶賀滕王閣重修竣工而大宴群僚及賓客,途經此地的王勃亦受邀。在那天的慶典上,閻公有意讓頗有文采的女婿吳子章露上一手,便提前讓其作了一篇《滕王閣序》。

為了彰顯「公正」,不惜設計了乙個禮節性的環節,或曰走個心照不宣的形式,即給每位來賓都發上一副筆墨紙硯,為滕王閣竣工作序。

滕王閣序重要句子,滕王閣序王勃中必考的句子

要求背誦的有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 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 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

關於《滕王閣序》和王勃的問題

王勃當年登樓作賦,一說是十四歲,是他南遊吳越而路經南昌之時,一說他是遠去交趾省父而路出名區之際,那也不過二十七歲。那個海在廣州與交趾之間,應該是南海。人生若只是初見裡有的,我忘了 又找了資料,是因為父親被貶為交趾令而去探親,途中到南海溺死,現在可以肯定了,以前老師也是這麼講的。相關參考 滕王閣序 我...

王勃《滕王閣序》詳細寫作背景,謝謝

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上元二年 675年 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南下探親,路過這裡,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