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星座家
西方社會強調邊界,有事情自己負責,自己解決不了的苦惱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比如心理諮詢師。
而中國的社會中,銀此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比較模糊,習慣互相幫助。
大家遇到問題總是喜歡找認識的人幫忙,即使找心理諮詢師,也需要有人介紹才放心。盯搏賣。
但是,親友(熟人)是不能做心理諮詢的。
為什麼呢?1.心理諮詢中最重要的設定叫做單一關係。
什麼意思呢?
即諮訪雙方只有在諮詢室內是有連結的,出了諮詢室即沒有關係,彼此不捲入對方的生活。這樣的設定有利於保護來訪者能在安全的環境下坦露心聲。
假設求助者與助人者在生活中還有其它多重關係,比如工作關係、親友關係,一想到日後還凱逗需要接觸,求助者在表達時,就會有所顧忌,這樣無疑是會影響諮詢效果的。
2.假如雙方有雙重關係,諮詢師很難做到中立與節制,即無法做到更專業地工作。
3.心理諮詢的過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談話與聊天, 對環境是有要求的。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紛紛擾擾的環境,心理諮詢需要在乙個安全、安靜、不受打擾的環境中進行。
專業的事情需要在專業的場所進行。
4.專業心理諮詢是有時間設定的,一般在50分鐘左右。根據短程或長程需要,雙方共同約定諮詢的頻率。時間的設定是有意義的,能夠保證專注在焦點問題上,有效率地解決問題。
而朋友之間的聊天因為沒有時間上的設定,往往不會專注,因而會造成浪費時間,問題也一直在拖延著。
那麼,有心理諮詢師的朋友,有什麼作用呢?
心理諮詢師朋友可以告訴你,碰到什麼樣的問題適合去尋求專業幫助。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不能和來訪者做朋友
2樓:go紅月亮
做了朋友。
求助者很容易對心理諮詢師產生依賴和移情。
這依賴和移情是不允許的。
因為心理諮詢就是幫助求助者。
能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的。
3樓:北府涵
諮詢師與求助者是社交關係,諮詢結束,兩人的關係也就結束,沒有必要在今後的生活中再次聯絡。因為心理諮詢的特殊性質,使得諮詢關係與其他關係不同。兩人只能限定在諮詢與求助的關係中,兩人的聊天內容也應當限定在心理諮詢的範圍內。
在心理諮詢中,求助者是主角,心理諮詢師一般不談論自己的話題,除非談論的內容與求助者有關,或者可以促進求助者的自我探索,或者能夠與求助者產生共情,否則沒有必要。因為,如果諮詢師透露出自己強勢的一方面,容易使得諮訪關係不平等,求助者無法心平氣和袒露自己的心聲;如果諮詢師談到了自己弱勢的一面,會讓求助者對諮詢師的信任打折扣,不利於有效諮詢效果的產生。
所以,如果諮詢師和求助者成為朋友,求助者就會瞭解到諮詢師日常的生活,對於諮詢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很多人也經歷過這種情況,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候,感到傷心時,並不想想找身邊的朋友傾訴,而寧願和陌生人發發牢騷。對於諮詢也是一樣,求助者與諮詢師之間沒有更多熟悉的方面的時候,求助者才能敞開心扉,如果成為朋友,反而會對很多話題有所保留,人們總是想在朋友面前有點尊嚴的。
由此,來訪者與諮詢師是不能做朋友的,諮詢師也不應給朋友做諮詢。
心理:為什麼心理諮詢師不能和來訪者做朋友
4樓:網友
心理諮詢師不能和來訪者做朋友、做事業上的合作者、不能收來訪者的禮物等等,其實這裡面就涉及到了心理諮詢中的雙重關係問題!
雙重或多重關係的危害。
1. 影響諮詢師的專業判斷。由於諮詢師和諮客之間雙重或多重關係的存在,諮詢師在諮詢中,就會偏離諮詢師本應由的中立和客觀,帶有另一重或另幾重關係的主管因素,做出主觀的、有偏頗的判斷,阻礙諮詢過程的進行,甚至是形成錯誤的判斷。
2. 迫使諮詢師進入倫理兩難的困境。諮詢師和諮客之間單一純粹的專業諮詢關係,諮詢師需要遵守的是諮詢師的職業倫理,但是一旦雙方之間存在雙重或多重關係,諮詢師必然在諮詢中要顧及另一重或另多重關係的倫理,兩種或多種倫理混合在一起,可能會使得諮詢師在心理上形成倫理兩難的困境,破壞專業的諮詢倫理,做出有損諮詢師職業倫理的言行。
3. 損害諮客的利益。在諮詢關係中,諮客帶著問題來進行諮詢,同時也帶著對諮詢師的信任和依賴,那麼,如果是單純的諮詢關係,諮詢師和諮客之間就是平等的關係,但是一旦存在雙重關係或多重關係的情況,諮客對諮詢師的這種信任和以來就會成為一種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損害諮客的利益和心理上進一步的傷害。
4. 損害諮詢師的名譽。雙重關係或多重關係的存在,諮詢師的專業性受到挑戰,可能會做出不恰當的診斷,甚至是錯誤的診斷,這就會使得諮詢師的職業能力受到懷疑,損害其在諮詢行業的名譽。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無法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做諮詢
5樓:京師博仁
建議是儘量迴避。諮詢師和來訪者既然是親友關係,那就意味著有共同的親戚或朋友,來訪者與這些人相見時,會不會有尷尬的感覺?
在一些情況下,建立純粹諮訪關係有困難。如高校的心理老師,既給學生上課、同時又兼任心理諮詢師。有一位老師曾做過這樣的分享:
有一次我的學生來諮詢。當時我擔任他所在班上的一門課程,在我給全班同學做心理遊戲時,我發現他需要個別心理輔導,下課後建議他到諮詢室。他到諮詢室就來找我了。
我告訴他迴避原則,他有些猶豫:「老師。還是你給我做吧!
我接了這個個案。有一次諮詢時,他突然說道:「老師,現在我很不願意上你的課。
『是嗎?能談談為什麼嗎?
因為,在諮詢室裡,你是給我乙個人做諮詢;在班裡,你是給全班上課。我覺得不舒服。」我們無法得知是什麼方面讓這個學生不舒服,是因為老師關注所有同學讓他不舒服,還是他覺得老師知道了自己的秘密而不舒服?
或者是其他原因?但是,可以肯定「老師加諮詢師」這雙重角色給來訪者帶來了困惑。
諮詢師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有時還是會遇到一些無法迴避的情形。如一位諮詢師曾遇到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乙個認識的人突然打**給我,想要找我做諮詢。
我現在都快瘋掉了,不找個人談談我不知道自己今晚會做什麼傻事!』在諮詢室緊急見了面後,我就知道他的情況有多糟糕:兩隻眼睛血紅;身上一股難聞的味兒,宿酒混合著其他;頭髮和鬍子亂蓬蓬的。
這和他一貫的形象形成多麼大的反差!一開始他情緒激動得連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出。我知道了那個突發的、令他傷心欲絕的故事,他無法承受,他無法入眠,他酗酒,他想自殺,他想瘋狂報復。
狂風暴雨的傾訴之後,他無助地問:『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
在他離開時,他向我承諾不去做那些傻事。之後這麼多年我們再沒有見過一次面,應該是一種刻意吧。我知道他內心的感受:
在他最無助的時候,他把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告訴我了,但過後這讓他很不舒服,沒有安全感。還有,我是和他最低谷的那種狀態聯絡在一起的,他非常不喜歡那種狀態,因而也不願意因見到我勾起傷心往事。我當了一回稻草,卻無法再做朋友。
這位諮詢師後來成為迴避原則的堅定擁護者。
諮詢中的迴避原則是保護諮詢師和來訪者雙方的利益。純粹的諮訪關係既便於來訪者敞開心扉,又便於諮詢師保持客觀和中立的立場。如果有其他關係摻雜其中,諮訪關係可能會受到影響,有時還會波及雙方的後續關係。
6樓:eva愛胡歌
這個問題我一定要好好回答,上次我取得諮詢師職業資格證後,一很熟的朋友就想找我做諮詢,作為第乙個主動前來尋求幫助的來訪者,我還是拒絕了,理由是「我不做熟人。」結果朋友就不樂意了,說我道行不夠啊等話語,其實我也很無奈好嗎,作為諮詢師,我們的熟人關係根本無法很好幫助到你,或許也是我功力不夠,唯有謹遵前輩教導,避免和熟人做諮詢。具體都有哪些原因呢,我想和大家談談我作為諮詢師的想法。
職業道德要求
我國頒佈的《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中有明文規定對心理諮詢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其中有一項規定是:
諮詢師與來訪者之間不得產生和建立諮詢意外的任何關係,儘量避免雙重關係,即儘量不與熟人、親友、同事建立諮詢關係。
諮詢師是嚴格遵守各項道德要求的,所以,在這約束下的諮詢工作更為嚴謹,這是屬於硬性上的要求,也沒有說不允許,說的只是儘量,給熟人做諮詢師可以的,但前提是你的功力足夠。
諮詢師容易角色混亂
因為是熟人,所以很多事情知根知底,在諮詢過程中容易摻入個人情感,甚至被來訪者帶偏,做不到價值中立,而且一些看穿的問題反而不好表明,因為說透了會讓熟人覺得沒面子,這是很煎熬的,有些問題你到底要不要直截了當點透,如果不是熟人,諮詢師反而不會有這些顧慮。
來訪者會有所保留
依舊是面子上的問題,如果來訪者和諮詢師很熟,他一般會有所保留,不會把真正的情況說出來,因為前來諮詢就是想得到幫助,某一方面關於私隱的內容他會有顧慮,哪怕諮詢師一開始就表明過有保密原則,但是有些熟人他就是會有擔憂,害怕真正的自己在熟人諮詢師面前展露。
關於收費的問題
為什麼熟人會找上門來,可能是覺得彼此認識,諮詢會更省時省力,事實有時候與此相反,為什麼呢,因為諮詢師要收費的,你作為熟人,我怎麼好意思收錢,所以這種免費的諮詢是會減弱諮詢師的積極性的,越到後面可能越進行不下去。
7樓:一次回眸丶
準確的說是在諮詢過程中不能超越單一的諮詢關係,諮詢結束後如雙方皆認同,可以成為朋友,只是成為朋友後,就不再適合做心理諮詢了。單一的諮詢關係是心理諮詢行業的基本要求,目的是為了保證心理諮詢的效果,同時也是為來訪者和心理諮詢師提供的一種保護。
心理諮詢師就是幫人解答心理問題,服務心裡有問題的一群人。利用自己所學的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識來解決向你尋求**的一群人的問題。
俗話就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清官難辦家務事,這都是古人的智慧啊,這都是前人留下來的經驗,前人已經死在了溝裡向你招手你再不能陰溝裡翻船了。
8樓:越幸運越努力
心理諮詢師無法給。
copy自己的親。
bai朋好友做諮詢的。
du原因是因為對自己的親朋好zhi友太熟悉,再說,再給他dao們做諮詢的時候無法做到站在乙個比較公正的立場,往往會容易感情用事,無法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做乙個比較客觀的分析。
做心理諮詢師,首先自己的心一定要放平,這樣你才能給別人正確的指導。這樣看人看事才會比較客觀。
做心理諮詢師首先應該心理素質特別好。在外要擅長或者是瞭解別人的一些心理,然後才能對別人進行正確的指導。
9樓:紫曼佗羅
或多或少有私人感情,不能保持中立的態度。
為什麼來訪者不能和心理諮詢師做朋友呢?
10樓:心理諮詢師曾妍
心理諮詢師不能做的八件事。
2,與來訪者有身體接觸。討論結果:具體環境下的禮貌社交是可以的,但一定遵守邊界。
3,與來訪者在茶館或者咖啡廳見面。討論結果:不可以。
4,收受來訪者饋贈的禮物。討論結果:不可以。即使是一些表示心意的,並不貴重的禮物也不可以。
5,諮詢結束後與來訪者成為朋友。討論結果:必須要有乙個時間的限制。
6,被主管要求看諮詢的記錄。討論結果:不可以。
7,接受朋友、熟人委託的諮詢。討論結果:不可以。
8,在教學、培訓或測量中不經意透露當事人資訊。討論結果:不可以。
心理諮詢專業倫理的五大原則:公正、善行、誠信、尊重、責任。
為什麼心理諮詢機構不能註冊,為什麼心理諮詢機構不能註冊
註冊心理諮詢公司應該到工商部門去註冊的,你在註冊的時候需要了解是否允許註冊成心理諮詢公司類別,每個地方的情況是不同的。有的城市已經開放了心理諮詢公司的註冊,有的城市不開放,你需要諮詢相關人士。也有的心理諮詢公司是註冊成文化傳播公司來經營的。有的地區確實有這個問題,因為大家對心理諮詢該歸誰管很模糊,建...
做心理諮詢會有哪些好處,心理諮詢到底有什麼好處
1.從心理學的角度了解人生的真正意義,明晰之際的失業與生活目標,準確把握工作與生活的關係,合理協調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平衡,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徑。2.學會如何應對挫折,掌握增強自信 激發潛能的心理學手段。3.學會認識冰控制自我情緒狀態,提高工作生活的質量。4.如果增強自我覺察,改善自我性格限制。把...
為何求助者不能和心理諮詢師做朋友
您好!您可以超職教育了解下。目前心理諮詢師報考條件是以下 對於考心理諮詢師費用相對比較不唯一,因為心理諮詢師會受到報考地區的 報考類別的影響 心理諮詢師可以分為心理諮詢師 和二級 導致收費標準也是存在差異的,一般這種不會超過1000元左右,如果需要補課的也就到月幾十到幾百塊錢不能的 還有一點就是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