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曼丹島華人為何不建國

2025-04-11 21:50:17 字數 1593 閱讀 3809

1樓:平安喜樂最重要

民族原因。咱們中國為什麼能成為大一統的國家?因為咱們中國人都是同文同種的中華民族,有共同的思想、語言、行為方式,有統一的鉛臘願望。

而加里曼丹島上有馬來人、印尼人、華人、印度人,各民族語言習慣都不銀激指同,也沒有要統一成乙個國家願望。

歷史原因。這座島歷史上只有汶萊實現了將大部分地區統一,但時間也非短,沒有給人留下統一的思想。如果統一的時間足夠長,200年或100年,他們就形成了乙個國家的概念。

但這座島從來就沒有被統一成為乙個國家,島上的居居也沒有統一的觀念和習慣,甚至可以說沒有統一的基因。如果我們問他們,這座島為什麼不統一?他們可能會反問我們,為什麼要統一啊?

我們可能會啞口無言,是啊,這座島為什麼要統一啊?

地鋒配理原因。加里曼丹島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會對人類的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2樓:玉雙老人

答鉛老: 面積74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三大島,為何不能統一成亂橋乙個國家?

我們中國自古就是乙個大一統的國家,雖然中間也有過沒有大一統的時期,但大一統的思想總是環繞在槐陪公升每位雄主的心中,統一天下是他的終極目標。三國時期劉備「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天下三分」成了劉備最大的遺憾,同樣,統一全國也是每位曹魏君主的任務。對於普通的中國人來說,國家不統一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所以當中國的遊客來到加里曼丹島時,會覺得很奇怪,明明是乙個島,為什麼不能統一成乙個國家?

加里曼丹島的華人史

3樓:蚯蚓不悔

大約在西元414年(晉安帝隆安14年),中國僧侶法顯由印度求得佛法,迴歸中國途中經過南洋,曾有一提及耶婆提(ye-po-ti),根據史家的意見,認為此地是現今的婆羅洲。中國和婆羅洲最早的通航紀錄是出現於《梁書》裡,西元520年(梁武帝普通原年),在中國古籍中,當時被稱為渤泥(poni)、婆利(poli)、或婆羅(polo),後來演變成婆羅乃(brunei),也就是現在通用的汶萊一名。

在梁、隋、唐三朝裡,婆利都有遣送信使向中國朝貢方物,直至宋代這種接觸繼續保持,到了明朝一系列史無前例的官方航海便在此時開始,最著名的要算是鄭和的七下西洋,據記載曾兩次經過渤泥。

世紀時華人曾在沙巴的今那巴打岸河(sungai kinabatangan)居住,有一明朝使者王森屏傳說還做過沿岸地區的統治者-拉者(rajah),當時約西元1375年(明洪武8年)。

18世紀末業,華人活動逐漸轉移到婆羅洲的西部,主要集中在一些金礦開採地區,如坤甸(pontinak)和三發(sambas),大約在西元1772年(清朝乾隆37年),有近百名客家人抵達坤甸,可說是開發此地的先軀者。估計在西元1820年(清道光元年),大約有萬名華人居住在此礦區內,此後至西元1823年(清道光四年)已達15萬人之多。

在荷蘭殖民勢力進入南婆羅洲之後,他們開始忌妒華人在金礦區的利益,並使用權力限制華族移民和**,爾後逐漸減少,不少礦工也被迫遷徙至沙撈越。

蘭芳共和國,是華人所創立的第乙個共和國。但該國最初在加里曼丹島上並非政治組織,而是一家**公司。1770年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加里曼丹西部)成立了「蘭芳公司」,1777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成為「蘭芳共和國」。

蘭芳大統制建立時,第一任總長是陳蘭伯,第二任總長是羅芳伯,蘭芳大統制名稱取之於此。

加里曼丹島詳細介紹,加里曼丹島的自然地理

加里曼丹島 kalimantan island 也譯作婆羅洲 borneo 是世界第三大島位於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西為蘇門答臘島,東為蘇拉威西島,南為爪哇海 爪哇島,北為南中國海。面積為743,330km2。人口907萬 1980 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兩州,兩州之間為汶萊。南部為印度尼西亞的...

中東貴族為何喜愛加里曼丹沉香,為什麼阿拉伯人那麼喜愛沉香

今天,我為大家說的是另乙個香友所關心的問題,就是加里曼丹的沉香到底怎麼樣!確實,這個問題可能一直沒有太過詳盡的回答,畢竟加里曼丹沉香在市面上是最常見的沉香,因此可能我們在平時都忽略了。那麼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論論它 沉香的優劣主要看含油量的多少,而含油量多少與重量成正比,重量越重,含油量越高,其品質就越...

辨別印尼加里曼丹倒架沉香

底子是沉香,至於產地要上手才好判斷,是不是倒架珠子看不出來的 請大神幫我鑑別這是不是印尼加里曼丹沉香 高仿的假沉香。樣子很像加里曼丹,黑線是用化學原料做上去的。沉香是沉香樹受病蟲害侵蝕自身分泌油脂而形成的,油脂應該是充滿棕眼中的,而這串珠子的黑線不是在棕眼之中,明顯可以看到是浮在木頭表面的。14顆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