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鵬的古詩詞名句
1樓:free黃思思思
關於鵬的古詩詞名句有很多,以下列舉幾個代表性的:
1、"鵬程萬里,不在高飛。" 唐代李白《將進酒》
2、"振翅凌霄漢,俯視百川圖。" 唐代杜甫《登高》
3、"鵬雛欲飛先試翼,鯉躍何時方掀波。"—宋代蘇軾《赤壁懷古》
4、"鵬立東海波,鳳舞九天闕。" 唐代李商隱《夜泊牛渚懷古》
5、"鵬舉霄漢闊,鯨吞海嶠深。" 唐代白居易螞乎《賦得古原草送別》族物虛。
這些句子都以鵬為象徵,表達了鵬的高飛、雄渾和壯志凌雲,寓意著人們的追求和奮鬥精兆燃神,具有深刻的意義和美感。
與鵬有關的詩詞名句
2樓:網友
與鵬有關的詩詞名句如下:
1、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天台曉望》李白。釋義︰大鵬一日從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高。
2、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臨路歌》李白。釋義︰大鵬奮飛啊振過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濟。
3、雲垂大鵬翻,波動巨鰲沒。——天台曉望》李白。釋義︰天空中雲彩如同大鵬的翅膀一樣翻騰,蒼海里巨大的鯨魚隨波逐浪。
4、金丸落飛鳥,夜入瓊樓臥。——少年子》李白。釋義︰白天用金丸射落飛鳥,夜晚入瓊樓醉臥。
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陶淵明。釋義∶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6、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潼關吏》杜甫。釋義︰「那些防禦工事高聳入雲端,即使飛鳥也不能越逾。
7、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登鸛雀樓》暢當。釋義︰鸛雀樓高高的在飛鳥之上,遠離塵世間。
8、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餞別王十一南遊》劉長卿。釋義︰你像乙隻飛鳥不知歸宿何處,留下這一片青山空對著行人。
有關鵬的詩句有哪些?
3樓:一粒紅塵
1、逍遙遊。
先秦 ·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槐肢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方的海里有一條大魚,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變化為鳥,名字叫鵬。睜友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悉明槐像掛在天邊的雲彩。
這隻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
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鵬鳥奮起而飛,旋轉扶搖而上直衝九萬里高空,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
與鵬有關的詩句
4樓:小楠愛教育
與鵬有關的詩句如下:1、鯤飛今始見,鳥墜舊來聞。
譯文:今天才看見魚能飛起來,鵬鳥往下墜落倒是很早就聽說過。
2、鯤鵬蜩鷃子知不,小大形殊各有儔。
譯文:輥鵬蟬鵲子知不知道,大小形狀不同各有一些。灶公升仔。
3、年少寧知道廢興,搏風變化羨鯤鵬。
譯文:年輕怎知道興衰,捕捉風變化羨輥鵬。
4、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
譯文:鯤鵬在擊打著三千里的水面,練習好後就要高飛十萬裡。
5、六月天兵徵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
譯文:六月時候,紅軍征伐腐敗的惡勢力,人民笑租要用長長的紅纓把鯤鵬捆縛。
6、已忘海運鯤鵬化,那計風微燕雀高。
譯文:自己年老體衰,已經忘記了鯤鵬藉助扶搖徙於南冥的遠大志向,也不計較風小,像燕雀一樣飛不高了。
7、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譯文:打算乘風破隱汪浪,放舟南下,說不定就像扶搖直上的九天鯤鵬。
8、鯤鵬運海涯,豈復顧泥沙。
譯文:輥鵬運海邊,難道考慮泥沙。
9、斥鷃蒿蓬足,鯤鵬謾北溟。
譯文:排斥鵲蓬蒿足,輥鵬謾北溟。
10、溟海不振盪,何由縱鵬鯤。
譯文:亂世出英雄,溟海不振盪,鯤鵬怎麼才能展翅高飛。
關於鵬的詩句和解釋,關於鵬的古詩詞名句
關於鵬的古詩詞名句 關於鵬的古詩詞名句有很多,以下列舉幾個代表性的 鵬程萬里,不在高飛。唐代李白 將進酒 振翅凌霄漢,俯視百川圖。唐代杜甫 登高 鵬雛欲飛先試翼,鯉躍何時方掀波。宋代蘇軾 赤壁懷古 鵬立東海波,鳳舞九天闕。唐代李商隱 夜泊牛渚懷古 鵬舉霄漢闊,鯨吞海嶠深。唐代白居易螞乎 賦得古原草送...
關於杜鵑的古詩詞,關於杜鵑的詩句古詩
關於杜鵑的古詩詞有 1 杜鵑花裡杜鵑啼。2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3 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關於杜鵑的詩句古詩 關於杜鵑的古詩詩句如下 1 杜鵑花發處,血淚染成丹。2 染紅不到枝頭上,想是啼鵑血盡時。3 愁鎖色雲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4 主人來已早,花逐杜鵑飛。5 曲終聲盡意無窮,杜鵑...
關於勵志的詩句,關於勵志的古詩詞
例如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遊 病起書懷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 詠史二首 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陸遊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章碣 焚書坑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蕭掄謂 讀書有所見作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李白 渡荊門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