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全盼芙儲碩
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梁友城」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
伐:本意是殺伐,征討。這裡可解作「征服」、「取勝」。
上兵:用兵的上策。
交:結盟,交好。
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在戰略上挫敗敵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挫敗敵人,再次是用進攻挫敗敵人,最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在實際運用上,可分為兩個範疇、四個層次。「伐謀」和「伐交」屬於「不戰」思維;「伐兵」和「攻城」屬於「慎戰」思維。其一,「上兵伐謀橡渣歲」是指依靠謀略運用,包括政治、經梁睜濟、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綜合運作,不待對立雙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決爭端。
其二,「其次伐交」是指當矛盾已經顯現時,動員本國和有關國家的力量,顯示決心,造成壓倒優勢或力量制衡,輔之曉以利害,經過折衝與妥協,達到不訴諸武力而達成戰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動用部分軍事力量,在敵方政治、經濟重心之外解決敵人,以便把戰爭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項努力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即攻取敵方戰略要地乃至全部領土。
必須承認,在軍事對抗中,完全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局,即使處於優勢與主動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實現的。
孫子在這裡的意思其實就是說:要以最小的代價去達到戰略目的,能不動武就不要動武,能不犧牲就避免犧牲。
2樓:運籌大師
意思是上乘的用兵方法是通過運用謀略戰勝敵人。
孫子兵法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是什麼意思
3樓:goto歲月
要達到某種目的,最好先使用謀略,其次是通過外交技巧,再次是通過擊垮對方的軍隊,最次才是攻破對方城市。
上兵伐謀:上兵,上乘用兵之法。伐,進攻、攻打。謀,謀略。伐謀,以謀略攻敵贏得勝利。此句意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謀略戰勝敵人。
其次伐交:交,交合,此處指外交。伐交,即進行外交鬥爭以爭取主動。當時的外交鬥爭,主要表現為運用外交手段瓦解敵國的聯盟,擴大、鞏固自己的盟國,孤立敵人,迫使其屈服。
其次伐兵:指動用部分軍事力量,在敵方政治、經濟重心之外解決敵人,以便把戰爭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項努力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即攻取敵方戰略要地乃至全部領土。
4樓:運籌大師
上乘的用兵法則是謀略勝敵,其次是通過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通過戰爭解決問題。
孫子兵法為什麼說上兵伐謀?
5樓:ray聊教育
孫武認為通過策略取勝,不需動用武力,才是獲取戰爭勝利是最好的方法。上兵伐謀是《孫子兵法》中的乙個重要的思想,其進一步在下文中體現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古代軍事理論的重要思想。對後世的戰爭有很大的影響。
在《孫子兵法·謀攻篇》原文為: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翻譯過來就是用兵之道,以計謀取勝為上。
其次的方法以外交手段瓦解敵人。最下的是靠攻城取勝,攻城取勝的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孫子兵法上兵手段是指什麼
6樓:小馬快跑
孫子兵法中上兵的手段是伐謀。
孫子兵法·謀攻篇》:「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伐謀」,指以己方之謀略挫敗敵方,不戰而屈人之兵。孫武認為伐謀最為有利,故為「上兵」,是最好的戰爭手段。
相關舉例:在三國時期,劉備任徐庶喚敏為軍師,在新野打敗曹操後,後者探聽到原來劉備新任軍師徐庶是個大孝子,於是便截獲其母親,以此為要挾,逼徐庶來投靠自己,將劉備的「謀」也就是指揮大腦伐掉。又比如你知道敵人要來攻打自己,然後散播一些假訊息,讓對方的謀算出錯,或者直接放棄來攻運衡打的想法,和悄枝這也是「伐謀」。
孫子兵法上兵手段是指什麼
7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孫子兵法上兵手段是指伐謀。伐謀的意思是瓦解對方的計謀,讓對方的計劃落空或者直接讓對方謀劃計策的人消失,這裡的「伐」就是討伐、去除的意思,而不是使用。滾團。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纖備如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毀啟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中《形篇》的 形 指的是什麼
孫子兵法 中 形 的概念,除了具有 實力 的含義之外,還具有 佈局 佈陣 陣形 的含義,指的是臨戰時兵力 物資的佈置安排。形就是力量了,就是我們握緊拳頭打出去有力!勢就是對我方有利的東西了,就是發現對手的空虛處然後狠狠地打過去。孫子兵法中形與勢的區別 一 觀點不同 形 指具有客觀 穩定 易見等性質的...
孫子兵法》裡面《謀攻》的三個原則是什麼??
謀攻第三。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 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
孫子兵法》裡面《謀攻》的三個原則是什麼??
謀攻第三 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 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