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星林的諾言
學習了《孔孟論學習》後,我感到收穫頗多,特別是對於自己的日常的學習有了深刻的啟發。我認為學習過程中,興趣和愛好是非常重要的,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
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最關鍵。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他的目的就是強調興趣和愛好的重要性,事實上也正是真正愛好學習的人,為學習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記得小學時有乙個同學調皮異常,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多不注意聽講,有一次老師讓他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居然十個錯九個,而且筆畫筆順錯誤甚多。
老師就讓他在黑板上抄寫三遍。要平時,在本子上抄他根本沒有自覺性給它抄完。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共同監督下,他很認真地一字不漏地耐衫抄寫著。
並再次對他進行聽寫,效果比第一次好。以後他學習一偷懶,老師就叫到黑板上去聽寫,他居然每次都欣然同意,而且完成得相當不錯。比起以前讓他在練習本上自己去抄寫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們同學就有些不明白,於是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喜歡到黑板上寫字」。後來逐漸他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很強烈的興趣,而且有幾次考試語文成績都名列前茅。可見,興趣對於學習是多麼地重要埃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過類似的經歷,感興趣的,特別喜愛的學科總會學的很好,而興趣不大或反感的學科自然成績會汪握很不理想。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那樣,我們就會成為乙個愛好學習的人,乙個學習成功的人。隨便摘一困畝慶段。
2樓:匿名使用者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是以謂之『文』也。」
新注句讀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是以謂(為)之,文也。」
傳統譯註〕子貢問道:「孔陵數文子為什麼被諡弊咐為『文』呢?」孔子說:「他聰明好學,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不以為恥,所以被諡為『文』。」
新注〕 何以謂(為)之,文也:做了什麼而成名的?。謂,「為」之誤。文,成名。
新譯〕 子貢問說: 「孔文子憑什麼作為而成名的?」先生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樣做而成名的。」
題解〕 傳統譯註認為 「文」是諡號,一是對諡號的誤解,一是不瞭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關於諡號的興起,古今說法不同,多從《逸周書·諡法解》,認為起於周初。郭沫若先生認為,「當在春秋中葉以後」(《金文業考諡法之起源》),諡法之興當在戰國時代」(《諡法之起源》)。楊伯峻先生批駁郭先生這種結論「缺乏堅強的論證,而且太與古代的文獻材料相矛盾」(《論語譯註》),舉的例子其一就是《論語》中的這句「孔文子何以謂(為)之,文也?,其二是「託古作偽」的《左傳》中的記載。很明顯,郭沫若的結論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諡號。在這裡,「文也」是指成名尺卜首。
謂」是「為」之誤,「是以為之」的句式,在《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為孝乎?」。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任何乙個能如此作為的人,怎會不能成名?
孔孟論學習有感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孟論學習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之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者不如 知者, 知者不如樂知者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則不復也 受學重問,孰不順成 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
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孔孟論學習》的讀後感!急需
4樓:新雅
《孔孟論學習》是什麼。
急!!! 以"孔子論語給我的感悟" 寫五百字 (我用來作總結的)
5樓:無賴霸天下
主要突出孔子學習的快樂,最主要的就是前三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就不解釋了,這三句你能弄懂就可以了(我說的是深層次的理解)。
在古代,有兩位大儒,在年輕的時候,曾經請教他們的老師乙個問題;「如何才能學好論語」
老師說:「你們只要能找出論語中所有的「樂」,並體會出孔子的快樂,就學友所成了」。
所以鄙人以為,瞭解論語就要了解論語中的「樂」。
還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也很重要。孔子形容自己是:「廢寢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也矣!
比如有一次孔子聽到一首好的**,為了學習他,感悟它,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最喜歡吃肉的哦)。
關於孔子對學習的樂趣,我說乙個故事,孔子的老師(好像是師襄)教孔子《文王操》,開始並沒有告訴它的名稱,孔子練了乙個月,老師見談得很好,想讓孔子再換學一首,孔子說:「不行,我還沒感悟它的規律」然後乙個月後,老師又忍不住催他,孔子說:「還不行,我還沒有感悟到它的感情。
直到三個月後,孔子才說:「談到這首歌曲,心中浮現乙個人的身影,高高的、瘦瘦的,臉上總是一副憂慮的樣子,這種人歷史上只有周文王」。老師大驚道:
孔夫子,你真乃聖人也,這首歌曲就是《文王操》。」可以想象孔子的悟性和對學習的執著。
並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準備自己怎樣學習心理學
首先打好基礎 學習心理學教材 其次做大量的案例 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心理學的認識 這完全是個人愛好的問題,只要你對心理學感興趣自然就能發現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用處,如果只看心理學在現實中的用處來學習,那麼對現實有用的東西很多,完全沒有必要學習這個。心理學往往能夠洞察人的內心,分析人的性格以及做事的動機。學...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學習《教育學》這門課程的感受
我們的教育是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最複雜的社會現象,人的成長既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發展的歸宿。為了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必須對其進行研究,經過長期積累而成為教育學特定的研究物件。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實踐的發展,對於教育學研究提出更新 更高的要求。有人們深入研究的教育問題很多,例如教育本質問...
結合自己學習書法的經歷談談你的收穫感想和對書法藝術的理解
我的書法練習不是科班兒出身的,我完全是自學的,純粹是因為感興趣。我對書法有一種莫名的好奇心,總想把這個字寫好,寫的好看,人說字如人面,字如其人,見字如見人等等類似的句子說明,子和人的品格品行是分不開的,他能體現乙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和願望。書法中的每乙個字都是象形的,他 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這就是我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