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簡要介紹一下「金元四家」的區別?

2025-04-02 04:00:24 字數 3130 閱讀 7431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金元時醫學產生了許多流派,在學術上爭鳴,最具代表性的有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和朱震亨,被稱為「金元四家」。

劉完素(1120~1200),字守真,號通玄處士。金代河北(今河北河間)人,行醫民間。他治學態度嚴謹,具有獨創精神,尤重《素問》的研究。

著有《素問玄機原病式》、《宣明論方》等,前二者為代表作。他很重視運氣學說,卻不拘泥於此,認為五運六氣,火熱居主要地位;發病病機也以火熱為主;六氣皆可從火化,因而大力倡導火熱論,**上以清熱通利為主,善用遊談寒涼藥物,後世稱為寒涼派。

張從正(約1156~1228),字子和,號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蘭考)人神晌碰,家世業醫,學術上私淑劉完素。著有《儒門事錄》。

張認為任何疾病都是由邪氣所致,因此治病就是要攻邪,邪氣去而人身的元氣自然恢復。去邪的方法主要有汗、吐、下三法,張氏特別善於應用這3種方法,他擴大了三法的應用範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人稱攻下派。

張氏並非反對補法,他提倡以食補為主。

李東垣(1180~1251),字明之,名景,號東垣。金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師事張元素,繼承易水學派,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寶秘藏》等。

學術思想的中心是「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認為人體內在元氣充足時諸病不生,而元氣的充足與否主要取決於脾胃有無受傷。導致脾胃受傷的原因有飲食不節、勞役過度和七情所傷。**上當以公升發脾陽為主。

人稱為補土派。

朱震亨(1281~1358),字彥修,號丹溪。謹穗元代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拜羅知悌為師,很快成為名醫。著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本草衍義補註》等書。

朱氏在學術上認為人體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人的生命源泉在於生理之相火,而相火之變為病理,相火妄動則煎熬真陰。在**上提倡滋陰降火之法。

人稱滋陰派。

2樓:匿名使用者

劉完素!善用寒涼藥物!後世稱為寒涼派!

張從如純正,治病就是要攻邪,人稱攻下派。李東垣櫻橡段,**上當以公升發脾陽為主,人稱為補土派。朱丹溪,**上提倡滋陰降火之法,人稱滋陰脊譽派。

3樓:匿名使用者

朱震亨 滋陰派手如 在**上提倡滋陰降火之法。

李東垣 補土派 **上當以公升發脾陽為主。

張從正 攻下派 去邪的方法主要有汗、吐、下三法,張氏特別善於應用這3種方法,他擴大了三法的應用圓兄範圍 劉完素 寒涼派 六氣皆可從火化,因而大力倡導火熱論,**上以清熱橘薯襲通利為主,善用寒涼藥物。

元四家是哪四個?

4樓:生活常識愛分享

關於元四家,主要有二說:一說指趙孟頫、吳鎮、黃公望、王蒙四人,見明代王世碼搏貞《藝苑卮言·附錄》。

二說指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人,見明代董其昌《容臺別集·畫旨》。

元四家橋侍對於山水畫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四人均是江浙一帶人,都擅長水墨山水併兼工竹石,為典型的文人畫風格,他們生活在元末社會動亂之際。

雖然每個人社會地位及境況不盡相同,但他們不得意的遭敏模吵遇是相似的,在藝術上都受到趙孟頫的影響,通過他們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巧達到了乙個高峰,對後世的繪畫,尤其是「南宗」一派影響巨大。

金元四家簡介

5樓:溫嶼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註解 附: 1 古籍中的金元四家。

jīn yuán sì jiā

four scholastic sects of jinyuan dynastie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金元四家是金代劉完素、張從正、李杲與元代朱震亨四位著名醫家的合稱。金元四大家,代表了四個不同的學派。劉完素認為疾病多因火熱而起,在**上多運用寒涼藥物,固此稱之為寒涼派。

張從正認為治病應著重驅邪,「邪去而正安。」在**方面豐富和發展了汗、吐、下三法,世稱「攻下派。」李杲認為「人的胃氣為本」,在**上長於溫補脾胃,因而稱之為「補土派」。

朱震亨認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善用「滋陰降火」的治則,世稱「養陰派」。

丁甘仁醫案》:曹序以為術乎!先生之言如此,可以知所尚矣。嗟夫!自金元四家而後,各執仲景一偏,以相牴牾,異說蜂起,統系亡。

本草述鉤元》:本草述鉤元鄒序其歸。皆於物之體用符節相應處。指其所當然而已。金元四家頗欲明其所以然。而不校其性情功用之貼切於病機病。

本草述鉤元》:武進陽湖合志見。揣測人臟腑寒熱虛實。其用藥一準劉若金。備得金元四家補瀉開合精理。凡值錯雜難明病。每每斂數味成方。..

叢桂草堂醫案》:序而先議病。後議藥。悉遵喻氏法程。且其中有學宋人及金元諸家者。有學明人及清之張葉徐魏吳王諸家者。亦有運。

蘭室秘藏》:[卷下自汗門]自汗論。

如何評價「金元四大家」?

6樓:四葉草聊職場

劉完素(西元1100一1200),字守真,河間人,故世稱劉河間,北宋末至金章宗年間,因母病不治發憤學醫,從《內經》病機19條闡發病多從火化,故稱為火熱派的代表人物,藥喜用寒涼,對後世溫病學派影響較大。一生著述頗豐,傳世有《河間六書拿液》

等。張從正(西元1156一1228),字子和,號戴人。睢州考城人。私淑劉河間,但治病以攻邪為主,對汗、吐、下三法有獨到見解,成為攻下派的代表人物,傳世之作有《儒門事親》

等,因其善治急證,故推為四大家之首。

李杲(西元1180一棚敏悶1251),字明之,號東垣,河北真定人,師從《醫學啟源》

作者,易水學派創立者張元素(字潔古)。注重臟腑功能的調節,而以脾胃為中樞,成為脾土派的創始人。傳世有《脾胃論》

等。朱震亨(西元1281一1358),字彥修。騖州義烏人,因其居前有一溪流,名丹溪。

故世人尊其為丹溪先生。學術觀點認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善用滋陰之法,被後世視為滋陰派創始人。傳世之作有《格致餘論》

丹溪心法》等。

中醫源於聖人

傳統觀點認為,中華醫藥知識是伏羲、神農、黃帝等上古聖人傳下來的。《淮南子》

通鑑外記》就提出,「聖人出」才有「醫方興」和「醫道立」;唐代醫學家王冰認為中醫學是「三聖(伏羲、神農、黃帝)道」。

因此,《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黃帝八十一難經》

等早期醫學經典才會託名上古聖人之名。這樣的傳說也非常多,如伏羲畫卦,才有了陰陽學鏈彎說;神農嘗百草,才有了中醫的藥物學知識;黃帝與天師岐伯問答,始有《黃帝內經》。

請介紹一下whether,if的區別

whether和if的用法區別 whether與if作 是否 講,在用法上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一 相同之處。1.whether和if都能引導賓語從句,常置於see,ask,learn,tell,wonder,doubt,find out等動詞之後。如 he asked me whether i...

請簡要介紹一下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

王戎 234 305 在 竹林七賢 中,位居司徒之職,但善為己處,從不忘乎所以。在官場爾虞我詐的環境中,他能左右逢源,八面討好。他膽大心細,因平吳有功,晉爵安豐縣侯,增邑六千戶,賜絹六千匹。後遷光祿勳 吏部尚書。在皇室爭權鬥爭中,他為了明哲保身,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故意做出一些超出常人的舉動。如已拜司...

你能簡要介紹一下簡?愛嗎?

乙個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不自卑的女子 乙個受盡磨難,但不安於現狀,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從不向命運低頭的女子 乙個有尊嚴和尋求平等 自由,看似柔弱而內心極具剛強韌性的女子 乙個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女子 她就是簡 愛。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 默默無聞 長相平庸 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