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大小乘佛教的基本特徵

2025-04-01 08:05:28 字數 1362 閱讀 5022

1樓:匿名使用者

大乘佛教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追求目標,在普渡眾生的鍛鍊中,在菩薩道的地位上依次進步,最終歷睜成為佛;小乘佛教強調修煉自我,斷盡一切煩惱,了櫻伍知無我,最終成為阿羅漢。道路雖不同,但就像小溪與大江都流入大海,最終都達肢頌歲到涅盤,純一味道。

2樓:網友

說簡單些,小乘是隻渡自身,講求獨善其身;大乘是渡世人,追求普渡眾生。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和特點

3樓: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著明顯的區別和特點,下面是它們的主要區別:1.宗教學說體系不同:

小乘基本保持了釋迦牟尼的遺教,強調倫理教誨,只以佛陀為導師,不拜偶像。而大乘佛教則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釋迦牟尼的學說,宣揚神異,造出各種偶像加以崇拜。2.

修行途徑不同:小乘主張眾生自救,人人都能通過修道而進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而大乘則主張不僅要自渡,還要兼渡梁租他人,認為只要虔誠地信仰,人人皆可成佛(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為佛)。3.

哲學理論不同:小乘主張「我空法有」,否定主觀的真實性,但不徹底否認客觀存在;而大乘主張「法我皆空」,不僅否定了主觀的真實性,也否定了客觀的真實性,是徹底的唯心主義。4.

解脫境界不同:小乘認為要超脫生死輪啟兆回必須自己切實修行,甚至要出家過乞討度日的生活;而大乘則主張信徒可以悄渣租作為居士,照常過家庭生活、經營、佈施,便可修功德,甚至只要誠心念佛,就可以超脫輪迴。總的來說,大小乘的差異在於對佛法的解釋論證方式不同,漸進方向不同,因此導致了行持方式(修行方法)的差異。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和特點

4樓: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如下:1.主張不同:

小乘佛教主張自我解脫,自度眾生;大乘佛教主張普度眾生,要度一切可以度過的。2.經典不同:

小乘佛教的經典有《阿含經》《四分律》《五分律》《俱舍論》《成實論》等;大乘佛教的經典有《法華經》《華嚴經》《般若經》《攝大乘論》等。3.對待出離心不同:

小乘佛教主張修出離心;大乘佛教主張修菩薩道,修佛心。4.修行方法不同:

小乘佛教的一般修行方法有六種,叫做「六度」,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大乘佛教的修行方法有菩薩行,即布猛悄指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5.宗旨不同:

小乘佛教的運禪宗旨是能夠自渡;大乘佛教的宗旨是能夠普渡。特點:小乘佛教注重自我解脫,修行出離心,以自我為中心,主要追求枝配個人的解脫;大乘佛教注重普度眾生,修菩薩道,以眾生為中心,主要追求度一切可以度過的眾生。

總的來說,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區別在於他們的宗旨、主張、修行方法、經典以及對待出離心和世俗的態度。雖然它們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它們都是佛教教義的重要部分,殊途同歸,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實現普世救世。

知覺的基本特徵是什麼,知覺的基本特徵?

知覺有這樣幾個特性 整體性 恆常性 意義性 選擇性,知覺適應。自己能感覺到自己的細微動作 就是它的特點嘛,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恆常性 知覺的基本特徵?知覺有四個基本特徵 知覺的選擇性 人只對自己有意義的外來刺激才注意醫學教 育網蒐集整理,才選擇性地對其進行加工稱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的整體性 指知覺...

現代禮儀的基本特徵,現代禮儀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現代社交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 禮貌 儀式 儀表等。現代社交禮儀的原則 真誠尊重的原則 真誠是對人對事的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待人真心實意的友善表現,真誠和尊重首先表現為對人不說謊 不虛偽 不騙人 不侮辱人,所謂 騙人一次,終身無友 其次表現...

琥珀的基本特徵

1 化學成分 有機質化合物c10h16o。2 結晶形態 非晶質體,呈不規則團塊,可呈現出流線。這些流線可被成串的包體所增強。3 硬度 2.5。4 相對密度 1.08。5 折射率 約1.54,單折射。6 斷口 貝殼狀斷口。7 光澤 樹脂光澤。8 透明度 透明至亞半透明體。9 顏色 黃至褐色,淺紅至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