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摯愛夢著玉
如果根據現有文字,應該很晚。
有空幫你看看,記在孔子名下的有沒有「禮義廉恥」之說。
牧民》不好講,疑古派連整個文字都不信。我不是疑古派,還沒細看看《管子》。
從思想脈絡上講,疑似是戰國時代才會強調的。
先秦舊籍殘存的太少,就是新近態仿粗出帆鎮土的也還不足以支撐你這「具體」問大銷題的確認。
有空看看,再給你個不可能一定契合現實際的。
孔子的提倡的禮與荀子提倡的禮有何不同
2樓:正版家襄鈴
其一,荀子**了「禮」的起源。荀子認為,禮是由聖人(先王)而制並用來止亂的。荀子得出這一結論是基於對人性惡的認識。
首先,人性惡表現在感官慾望上,「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荀子性惡》)這種慾望實際上是人的自然本能。其次,人性惡表現在人的權勢慾望上。
夫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名為聖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荀子王霸》)人們慾望的不斷膨脹,導致對世間財物的盡情佔有和掠奪,正如《荀子富國》篇所言「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矣。」爭奪造成天下大亂,正常的生活秩序遭到破壞,必須有一種人們所遵循的規矩來約束這種失範的局面,故荀子在《禮論》篇中說明了他歲液對禮的起源的看法: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配衝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慾,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其二,荀子闡述了禮的全方位作用。
1)禮是為政的大節,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其主要觀點如下:
禮者,政之挽也。為政不以禮,政不行矣。」(荀子大略》)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培雀殲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修身》)
禮者,治辨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荀子議兵》)
彼國者,亦有砥厲,禮義節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荀子強國》)
國無禮則不正。禮之所以正國也,譬之猶衡之於輕重也,猶繩墨之於曲直也,猶規矩之於方圓也,正錯之而人莫之能誣也。
原子論的提出者是誰,原子爆炸論的提出者是誰
原子論的最早提出者,本是德謨克利特的老師留基伯 leucippus,約西元前500 前440年 但這位提出過 絕對虛空 這個虛空中運動著的原子 和 必然性 3個新概念的留基伯,據說他的著作中僅留下這樣乙個片斷 沒有任何事物的產生是無緣無故的,萬物的產生都有其根源,都是必然的。德謨克利特繼承並發展了留...
班級授課制的提出者是誰?班級授課制是誰提出
班級授課制最早是歐美一些學校出現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隨後誇美紐斯對此組織形式進行總結而確定下來。後來赫爾巴特完善了這一理論,蘇聯的教育家凱洛夫最終完善了這一理論。中國最早使用班級授課制是1862年。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 它可以大規模地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一位教師能同時教許多學生,擴大了單位教師...
趣味教育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誰,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家誰最早提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趣味教育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梁啟超先生。趣味 二字是梁啟超最大的人生信仰和教育理念,他曾在講座 文章中不止一次地表達這個觀點。他撰寫了 趣味教育 趣味主義 等文,認為 第一,趣味是生活的原動力,趣味喪掉,生活便成了無意義。第二,既然如此,那麼教育的方法,自然也跟著解決了。我們為什麼學數學?因為數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