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欄梨花 前兩句寫春末夏初景物特點,請具體賞析

2025-03-26 08:50:26 字數 1838 閱讀 4571

1樓:翁典司馬家馨

第一句從顏色的角度寫,用「淡白」「深青」寫梨花。

和柳葉,言梨花已盛開,柳已老;第二基判鍵句從形狀角度寫,以柳絮紛飛,梨花滿城,言春已去,夏將至;兩句之間,以「柳絮飛」呼應「柳深青」,以「花滿城」呼應「梨花淡白」,極精工,以此簡潔地寫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點。

第一句是些梨花的顏色,第二句是寫梨花的多,梨花淡白—衝配—是描寫顏色,一株雪——是形狀的修飾。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梨花的潔白和美麗,由梨花的盛開到梨花的凋零,和春天的離去,作者感到惆悵與悲傷。表達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思想感情。

清明時節春基本過半搏巧,此時梨花方開,柳樹也已經長成深綠色(初生的有淡黃的茸毛覆蓋與葉,所以看起來就像是黃的);而當柳樹飄絮則是夏天悄悄取代春日的時候,這是自然春花悉已開遍。

《東欄梨花》中情景交融、富有哲理的兩句詩是哪兩句?

2樓:塵心之素

東欄梨花》中情景交融、富有哲理的兩句詩是「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東欄梨花。蘇軾 〔宋代〕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東欄梨花》為北宋詩人蘇軾所做七言絕句。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感情,讓人們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東欄梨花》這首詩描寫的是早春還是陽春的景色?

3樓:裘墨徹星酉

東欄梨花》描寫的歷巨集是早春的景色。

這是一首感傷肢慶冊的詩,詩人因為梨花盛開而感嘆時光的流逝。這差飢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蕩的風骨。

東欄梨花 蘇軾前兩句分別是從什麼角度來描寫春末夏初景物特點的

4樓:

第一句從顏色的角度寫,用「淡白」「深青」寫梨花 和柳葉,言梨花已盛開,柳已老;第二句從形狀角度寫,以柳絮紛飛,梨花滿城,言春已去,夏將至;兩句之間,以「柳絮飛」呼應「柳深青」,以「花滿城」呼應「梨花淡白」,極精工,以此簡潔地寫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點。

第一句是些梨花的顏色,第二句是寫梨花的多,梨花淡白——是描寫顏色,一株雪——是形狀的修飾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梨花的潔白和美麗,由梨花的盛開到梨花的凋零,和春天的離去,作者感到惆悵與悲傷。表達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思想感情。

清明時節春基本過半,此時梨花方開,柳樹也已經長成深綠色(初生的有淡黃的茸毛覆蓋與葉,所以看起來就像是黃的);而當柳樹飄絮則是夏天悄悄取代春日的時候,這是自然春花悉已開遍。

5樓:三國之長空

一、第一句是從色彩描寫的角度、第二句是從動態描寫的角度來分別寫出春末夏初景物特點。

二、擴充套件知識:

1、原詞欣賞: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2、作品簡介:《東欄梨花》為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詩作。此詩通過寫梨花盛開而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感情。

全詩語言質樸自然,卻涵蘊甚深,引人深思。

3、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

蘇洵之子。嘉祐進士。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

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

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江南春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的景色,後兩句寫的是()的情景,流露

前兩句寫的是江南的景色,後兩句寫的是南朝篤信佛教造成寺廟惡性發展時的情景。以下是具體的課件。望採納。你好老人你j了下來街上在家有事如意金箍棒 江南春前兩句寫的是 後兩句寫的是 是杜牧的嗎?江南春前兩句寫的是 江南千里美景 後兩句寫的是 對人世滄桑變化的感慨 不知對否,只是學過 杜牧 803年 805...

舟夜書所見的前兩句寫什麼,後兩句寫什麼

前兩句是靜態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絡在一起,顯得形象鮮明。第一句 月黑見漁燈 月黑 兩字很有特色。這是乙個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卻沒有光,人們見到的只是月亮的輪廓和黑影。見漁燈 的這個 見 是不見中的 見 寫的是視像,有突然發現的意思。因為月黑無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見到河中的一盞漁燈,格外引人注目。第...

村晚這首詩前兩句寫什麼,後兩句又寫什麼

南宋詩人雷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原文為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譯文 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裡的水呢,幾乎溢位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 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