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最先被誰發明的,漢服是哪裡發明的?

2025-03-21 19:15:18 字數 2498 閱讀 7760

1樓:匿名使用者

黃帝 漢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國上古黃稿配帝時期,並一直保留風格傳承而不斷的發展演化。漢服的統一性表現在從黃帝時期到宋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在團槐歷時近五千年的時間跨度,和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空間廣度上,所有漢族人的服飾在其主流中擁有的鍵或指共同特點。即以右衽、大袖、深衣為典型代表。

漢服是**發明的?

2樓:網友

一、漢服的由來。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援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周代後蠢褲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嗽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

並創造深衣。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二、漢服的五大基本特點。

1)歷史性。

雖然剃髮易服的暴力強制已經消失,漢服趨向於復興,但已不可能成為常服。因為,為了減少交流阻力,落後民族習慣於按發達民族的習慣改變外貌。

2)傳承性。

傳承性即漢服歷史具有傳承性。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漢服歷史的發展一直遵循著代代相傳,世世相襲的特點,這體現了漢服歷史發展的傳承性。

3)多樣性與同一性。

多樣性與信談同一性是指漢服款式的多樣性與漢服型制(或樣式)的同一性。作為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事物,漢服從來就不是一種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豐富多彩的款式體現了作為一種悠久的民族服飾應有的多樣性。雖然漢服歷來款式豐富,但漢服的基本形制(或樣式)「交領右衽,不用釦子,而用繩帶繫結」的特點卻是千古未便的,這就是漢服的同一性。

同一性與多樣性的統帶坦簡一是漢服的一大特色。

4)完備性。

完備性是指漢服自身**體系的完備性。經過千年的發展,漢服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服飾了,它不但**種類豐富,工藝考究,而且漢服的配飾也非常繁多而豐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漢服與傳統文化的相融性,漢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被視為正宗傳統文化的象徵了,而且漢服本身就處處體現著傳統文化,漢服與傳統文化是和諧的一家。

漢服的由來

3樓:愛創文化

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展而來。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是從黃帝即位到西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

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橋者發展而來。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西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

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 ,源自黃帝制頌蘆冕服 。定敏櫻薯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

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 ,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

漢服的演變

4樓:網友

漢服的演變如下: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西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拿數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

據《史記》載,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製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並普及至民眾。

清朝初年,滿族統治者執行「剃髮易服」政策,禁止人民穿著漢服、蓄長髮。從此漢服漸漸從人民生活中消失。由於清廷「十從十不從」政策,漢服並沒有完全消失,人們仍能看到她的影子。

例如道教、佛教的僧侶服飾就保留了下來。

漢服歷史悠久、款式消消眾多,歷朝歷代皆有自己的特點,但主要特徵不變,以「交領右衽」、「褒衣寬袖」、「繫帶隱扣」等獨特服飾結構而聞名,帶著濃郁的民族文化風格。大畢裂家都知道漢服衣冠華美,但是否瞭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呢?下面記錄的是從秦漢時期到明末時期漢服的演變圖。

古代的「戰車」是誰最先發明的,戰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戰車的鼻祖是始祖黃帝。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到了夏代,乙個叫奚仲車輛管理人員對戰車進行了改造。在 後漢書 的記載裡,戰車就已經登上了戰場。在史書中的記載中,戰車稱之為武剛車,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戰車,用途自然而然的也是很廣泛。我們仔細看它的構造,也會覺得這個設計真的是精美絕倫,同時我們也看出設計者對於戰...

最先發明電流磁效應的科學家是誰,最先發現電流磁效應的物理學家是A奧斯特B法拉第C安培D歐

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 h c oersted,1777 1851 1820年4月的一天晚上,奧斯特在為精通哲學及具備相當物理知識的學者講課時,突然來了 靈感 在講課結束時說 讓我把通電導線與磁針平行放置來試試看!於是,他在乙個小伽伐尼電池的兩極之間接上一根很細的鉑絲,在鉑絲正下方放置一枚磁針,然後接通...

歷史上是誰發明了戰車,古代的“戰車”是誰最先發明的?

戰車的鼻祖是始祖黃帝。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到了夏代,一個叫奚仲車輛管理人員對戰車進行了改造。在 後漢書 的記載裡,戰車就已經登上了戰場。在史書中的記載中,戰車稱之為武剛車,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戰車,用途自然而然的也是很廣泛。我們仔細看它的構造,也會覺得這個設計真的是精美絕倫,同時我們也看出設計者對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