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哪裡

2025-03-20 11:25:26 字數 1118 閱讀 8522

1樓:周雪原

孟子 離婁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鬧戚耐 趙岐注: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仔攔;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

趙岐補充: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液春,又延續到現代,父母親看到孩子長大,到適婚年紀,或者兒女結婚多年,卻沒有子嗣,就開始著急,常常會念叨:「孩子不孝。」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一向重男輕女的原因。

2樓: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笑慎上》。趙岐《孟子注》補充說: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慎沒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沒有子孫後代去落實和宣揚祖宗的高尚德行,這是第三種不孝,就是孟子說的最大的不孝。

作品碰孝敬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3樓:聊雲亭荊妮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的意思是:

不孝的表現有很多種,但以不盡到做後輩的責任(本分)為最(大不孝)。舜在取妻的時候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是沒有盡到做後輩的責任(本分)。

此語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塌攔「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應該解釋為:

不孝陪衫運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做後輩的本分為最。舜在取妻的時候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是沒有盡做後輩的本分。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是沒有多大的區別。

這裡的前情:舜娶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蘆梁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稟告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另外,「三」

在古漢語中多數用來表示「多」的意思,而並不是真的表示數詞「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孟子 離婁篇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岐注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 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趙岐補充 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誰說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見父母過錯諫,是一孝。供養父母,乃二孝。娶妻生子,為三孝。斷絕香火乃封建社會最忌之事,故為大。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

孟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分別是哪「不孝」

首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中的 三 只是乙個虛數而已,是 很多 的意思,並不是特指哪三件事情。而東漢時期的一位經學家根據自己的理解,再次註釋了孟子所說的 三不孝 即一味順從父母,不供奉父母和不娶妻生子,具體分析如下 一.孟子所說三不孝,並不是確切的數字 三 是指沒有盡到後輩本分的行為。不孝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