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缺三問王倪,王倪三次答以 吾惡乎知之 什麼意思

2025-03-18 22:00:11 字數 1099 閱讀 3176

1樓:睡影望空

釋義:齧缺三次問王倪,王倪三次:道心之吾為什麼要去知道呢。

出處:戰國莊子的《齊物論》。

原文節選:齧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

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無知邪?

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

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

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女:民溼寢則腰疾偏死,鰍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

白話釋義:齧缺問於王含洞世倪說:「先生知道萬物所共同的那個根本嗎?

王倪說:「道心之吾為什麼要去知道呢!」齧缺又問道:

先生知道您那個為什麼不去知道嗎?」王倪說:「道心之吾為什麼要去知道呢!

齧缺進一步問道:「那麼萬物是否也都是一樣的什麼也不去知道嗎?」

王倪道:道心之吾為什麼要去知道呢!儘管如此,也需要試著將其道理說明。

怎麼能知道我所說的道心的大用止於「知」,也就是道心之吾的那個「知」並不是不能知道啊?道心的大用止於「知」,則正是道心之吾的那個「知」明明就在卻不去知啊!

現在吾且試著問於你:我們如果在潮溼的地方安歇就會腰痛乃至偏癱,泥鰍會這樣嗎?我們如果在樹木上安歇就會擔心掉下來而心驚恐懼,猿猴會這樣嗎?

對於人、泥鰍、猿猴這三種動物的安歇方式而言哪一種是正確的呢?

2樓:

原文 :齧缺問於王倪①,四問而四不知。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②。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③。

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④,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⑤。泰氏,其臥徐徐⑥,其覺並散脊于于⑦,一以己為馬⑧,一以己為牛;其知情信⑨,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

譯文:齧缺絕滲向王倪求教,四次提問王倪四次都不能作答。齧缺於是跳了起來高興極了,去到蒲衣子處把上述情況告訴給他。

蒲衣子說:「你如今知道了這種情況嗎?虞舜比不上伏羲氏。

虞舜他心懷仁義以籠絡人心,獲得了百姓的擁戴,不過他還是不曾超脫出人為的物我兩分的困境。伏羲氏他睡臥時寬緩安適,他覺醒時悠遊自得;他聽任有的人把自己看作馬,聽任有的人把自己看作牛;他的才思實在真實無偽,他的德行確實純真可信,而且從不曾涉入物我兩分的困境。」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