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君子 的說法,怎麼理解君子

2025-03-18 15:10:06 字數 1125 閱讀 5146

怎麼理解君子

1樓:無為國學哲學

《君子》君子,指有較高道德修養且受尊敬的人。

愚以為,一般情況下,《論語》中的「君子」,囊括所有境界不低於君子的人;而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其境界並不低於仁人。

不行大惡的人,比比皆是;而注重細節的人,並不多見。顯然,想要受人尊敬,並不容易。

可以說,境界的差異,主要體現於對細節的注重程度的不同。故古人云:「觀人於微。」

2樓:丨千里快哉風丨

在這個世界上,既有君子也有小人,我們要想理解君子,首先得知道小人是什麼,小人就是討調皮搗蛋的人,所以說相反的話,那些人就是君子。在我的一生中,我見到的君子有很多見過的小人,有很多君子的話,首先是乙個有道德的人,有風尚的人,知趣的人。那麼我覺得這樣的人就是個君子,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

君子的意思

3樓:教育王哥

君子,特指有學問有修養、品德高尚的人,原指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俗稱君主。

君子,德才兼備,文質彬彬,有內涵,有所為有所不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兩千多年來中國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君子為人應如大地一般,厚實和順,仁義道德,容載萬物。

根據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國君之子從小就要進行理想和裂改人格的規範教育,所以君子自然成為國人個人修養上的楷模。後來,君子一詞便被引申為所有道德學問修養極高之人的統稱。

孟子說,人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說,塗之人皆可以為禹。朱熹說,滿街都是聖人。都是激勵我們要做好人,成為道德君子。

君子的起源

君子」一詞早在《易經》(傳為周文王著)中就已出現改行了,被全面引用到士大夫及讀書人的道德品質層面自孔子始,且被之後儒家學派不斷完善,成為漢民族的道德典範。

大學》有「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句,其中「君子」應解為「君王」,還有類似章句,如「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亦如此。可見,先秦的君子有「君主」之意。

論語》中也有對君子的描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核源譁義」就是「宜」,也就是說君子走的路始終是一條適宜的正路。

而小人則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驅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近君子,遠小人」我改怎麼理解,近君子,遠小人,看清君子和小人的區別

多和品德好的人在一起,你會進步 和品德差的人在一起,你會被帶壞 所以 近君子,遠小人 小人與瘋狗最好不要去招惹。生活中遇見這種人遠而避之 工作中應小心提防,必要時就不要給他面子。這種人太陰險了。人前人,背後鬼。盡量在他面前少說話。就是多和志向高大的人在一起,不要和沒有志向的人玩 近君子,遠小人,看清...

如何理解君子不與小人鬥,君子為何不與「小人」鬥?

君子不與小人鬥,這三個人卻最愛與小人鬥。有句話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君子你得罪他了,不會到處找機會報復。喜怒就放在臉上。不會使暗招。小人嘛,你得罪他了,他表面上不動聲色,關鍵的時候,就踢你一腳,讓你措手不及。君子常常鬥不過小人。君子做起事來前顧後看,怕得罪人,怕違法怕亂紀,怕名聲不好。小人無所...

關於花中四君子的古詩,關於讚美花中四君子的詩句

梅蘭菊竹詩四首 梅黃昏風雨斷橋頭,更被群芳妒不休。奇士梅花今古慨,淒涼豈獨問天樓。蘭聞香喜識玉蘭幽,雅潔清新韻欲流。入畫入歌皆不愧,也宜春色也宜秋。菊一 含翠分黃意念深,有人默契費沉吟。群芳鬥艷爭春去,獨向清秋展素心。二含香挹露 靨,耐冷凌霜造化功。不羨繁華桃與李,硃砂石畔笑秋風。三德全五美號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