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記》和《大道之行也》整理

2025-03-17 13:10:04 字數 2543 閱讀 1676

1樓:匿名使用者

從前,孔子參加了國君在年終舉行的祭典。祭典結束後,他在宗廟門外的樓臺上游覽,不覺感慨長嘆。孔子的感嘆,大概是感嘆魯國已經喪失了古禮的現狀。

言偃在他身邊問道:「老師為什麼嘆息?」孔子說:

大道實行的時代,與夏、商、週三代英明君主當政的時歲猛代,我孔丘都沒賣餘有趕上,我對它們心嚮往之。」中雀滾。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為生活在變亂紛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乙個太平盛世,所以有這番言論。 [本段]通假字 通假字:

八年級語文那片課文容易考 是 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遊 三峽 觀潮 湖心亭看雪 大道之行也 刻舟記等等 那篇

2樓:匿名使用者

答謝中書書。三峽。觀潮。湖心亭看雪、大道之行也。都是常見的考點。

大道之行也的實詞整理

3樓:網友

一詞多意 修——講信修睦 學習。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修長。

為——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 雕刻。

天下為公 是。

能——選賢與能 能人。

能以徑寸之木 能夠。

分——男有分 職業。

舟首尾長約八分差衫拍有奇 長度單位。

閉——某閉而不興 杜絕。

故外戶而不閉 關閉。

歸——女有歸 女子出嫁。

歸來見天子 回。

詞類活用 不獨親其親,不獨自其子。

親,名詞用作動詞,以……為親。

子,名詞用作動詞,以……為子。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老,形容詞用作名詞,老人。

壯,形容詞用作塌猛名詞,壯年人。

幼,形容詞用作名詞,幼童。

謀閉而不興。

謀閉,動詞用作名詞,耍奸邪之謀的行為。

盜竊亂賊而不作。

盜竊亂賊,動詞用作名詞,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 情。

通假字 選賢與能 「與」(jǔ) 通「虛羨舉」

矜、寡、孤、獨 「矜」(guāng) 通「鰥」

我也剛弄完啊。嗚嗚,寫得好苦。

整理八年級上的《核舟記》和《大道之行也》

4樓:網友

《刻舟記》:

一:通假字:

1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詘」同「屈」,彎曲2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橫著。

3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通「揀」,挑選4 舟首尾長八分有奇。 「有」通「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計算數目。

5 右手攀右趾。 「攀」通「板」,往裡拉。

二:古今異義。

1 高可二黍許(可:大約。 今常用作表示許可,可能,值得,同情,轉折等)

2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曾:尚,還。 今常用義:曾經。)3 蓋簡桃核修長者為之(簡:簡拔,選擇。 今常用義為簡單,簡直等。)

三:一詞多義。

奇1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特殊的異乎尋常的,形容詞)2 舟首尾長約八尺有奇 (零數,名詞)可1 高可二黍許 (大約,副詞)2 珠歷歷可數 (可以,助動詞)為1 為宮室 (做,雕刻,動詞)2 中軒敝者為艙 (是,動詞)端1 東坡右手執卷端 (一頭,一方,名詞)2 其人視端容寂 (正,端正,形容詞)(剩下的一會兒發給你)

5樓:網友

《陋室銘》

名:名詞作動詞,出名,聞名的意思;

靈:動詞;斯:代詞,這;上和入是動詞。

刻舟記 快!快!!!

6樓:網友

詘同"屈" 衡同"橫" 簡同"揀"

7樓:隱林寒雪

沒有通假字在裡面!

《刻舟記》的問題

8樓:_綠水

1,文章的結構模式是怎樣的?

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

2.「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說明了王叔遠怎樣的技能?

說明他構思精巧,技術高超。

3.「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說明了什麼?

說明所用的原材料體積很小,而表現的範圍極廣,可見他有多方面的成就。

4.文章中部分說了什麼?

詳細介紹「核舟」的結構、舟上的人物和題名。可分兩層:第一層(第2至第4段)介紹舟的正面,這是顯示雕刻家巧妙構思和精湛技藝的主要部分。

第二層(第5段)介紹舟的頂部。這一層是略寫,只介紹了題名和篆章,以「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再次顯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藝。題名用黑色,篆章用紅色,對照鮮明,於此可見雕刻家的細心。

5.評價文章的語言特色。

本文語言平實、洗練,特別是摹寫舟中人物情狀,句句都出自作者審視所得,毫無誇飾,逼真而又生動,讀罷令人有如同親見「大蘇泛赤壁」之感。

刻舟記問題

9樓:網友

1.不屬」意為:不同,三人的神情、氣質、風度各不相同。

請分別用兩個詞概括蘇黃和佛印的不同神態:怡然自得,不拘小節。

2.船頭兩舟子也被雕刻的情態各異,乙個的面部表情是「大聲呼叫」,另乙個則是「神色平靜」

桃花源記 陋室銘 愛蓮說 核舟記 大道之行也的通假字 一詞多

具 通 俱 詳細。2.古今異義 無論 古義 不要說,更 不必說 今義 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妻子 古義 妻子和兒女 今義 對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稱呼,指妻子 絕境 古義 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 沒有出路的境地 鮮美 古義 顏色鮮豔美麗 今義 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 古義 交錯相通 今義 各種交通...

核舟記》中核舟右面所刻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宋朝詞人

蘇軾 後赤壁賦 原文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 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

核舟記簡介,核舟記是什麼核

核舟記是什麼核 問題一 核舟記 裡的王叔遠,用什麼核雕刻的,不是所有的核都是空的嗎?大忽悠。怎麼雕刻的 我一開始也為這個納悶 可是蘇東坡 佛印 魯直是坐在船頭的,中間是空的沒錯。船尾有兩個舟子。度娘的那些 都不是正版的 問題二 核舟記中的核是指什麼?桃核。問題三 核舟記 中核舟的材料是什麼 核舟 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