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如何區分侵入岩和噴出巖
1樓:探索瀚海
岩漿岩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
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上的岩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岩石,稱為侵入岩。侵入岩固結成巖需要的時間很長。據估算,乙個2000公尺厚的花崗岩體完全結晶大約需要64000年。
岩漿噴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稱為噴出巖。噴出巖由於岩漿溫度急聚降低,固結成巖時間相對較短。1公尺厚的玄武岩全部結晶,需要12天,10公尺厚需要3年,700公尺厚需要9000年。
2樓:網友
噴出巖在地表,冷卻迅速,結晶性差,通常是多晶體或非晶體,甚至出現空洞,晶格缺陷嚴重。噴出巖難形成高質量的寶石。而侵入岩冷卻緩慢,物質有充分的時間結晶,會出現許多單晶體。
另外,高壓也有利於結晶的有序化。 參考資料。
在野外如何用肉眼來識別三大類岩石(3)
3樓:池康適
三、變質岩 地殼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漿活動、地殼運動產生的高溫、高壓條件下,使得原來岩石的成分、性質發生改變,由此形成的岩石稱為變質岩。變質岩以其特有的變質礦物、結構和構造區別於岩漿岩和沉積岩地理。 (一)變質岩的礦物 變質岩中含有僅在變質作用下才能形成的變質礦物。
最常見的具有特徵性的變質礦物有:滑石、石墨、紅柱石、石榴子石、藍閃石、絹雲母、綠泥石、陽起石等。 (二)變質岩的結構 1、變晶結構。
在變質過程中礦物重新結晶所形成的結構。最常見的變晶結構有:①等粒變晶結構:
礦物晶粒大小大致相等,多呈它形,互相鑲嵌很緊,不具定向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②斑狀變晶結構:
與岩漿岩的斑狀結構相似,在細粒的基質上分佈著一些大的晶體——變斑晶。如某些片麻岩和片岩常具有這種結構。③鱗片狀變晶結構:
片狀礦物(雲母、綠泥石等)定向排列,如各種片岩。 2、變餘結構。由於重結晶作用不徹底,原巖的礦物成分和結構特徵可以被保留下來,稱為變餘結構,也稱殘餘結構。
此外,還有壓碎結構、交代結構等。 (三)變質岩的構造 變質岩中最常見的片理構造也是鑑別某些變質岩的重要根據。岩石中片狀、板狀和柱狀礦物,在壓力作用下呈平行排列的現象叫片理構造。
具體可分為如下幾類: 1、 板狀構造:岩石易剝成板狀,破裂面光滑平整,肉眼難以分辨礦物顆粒。
2、 千枚狀構造:在岩石的破裂面上可看到強烈的絲絹光澤和皺紋。 3、 片狀構造:
岩石中大量片狀礦物和粒狀礦物都呈平行排列,構成較薄而清晰的片理。 綜上所述,在野外用肉眼識別三大類岩石,必須從理論上熟練掌握三大類岩石的基本特徵。與此同時,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深入研究三大類岩石的標本。
在此基礎上,廣泛開展對學校及居住區周邊環境中岩石型別的調查。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
野外如何生火
有火源的話直接生火即可,無火源的話有擊石取火 電池生火 藤條取火 凸鏡取火四種,具體如下 1 直接生火 有火源的情況下,譬如有打火機等可以點火的東西,直接將幹樹枝樹葉等聚集起來生火就行了。2 擊石取火 這乙個方式常見於 及電視劇集中,需要帶有打火石,方法就是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鋼鐵向下敲擊 火石 產生火...
如何避免在野外迷失方向,野外迷失方向該怎麼辦?
避免在野外迷失方向主要靠嚮導引路,如果單人在野外可以通過指南針或指北針 太陽 星宿來判斷方位。通常森林公園的面積較大,往往林中無明顯標誌物。因此進入森林時一定要結伴而行,並 請嚮導引路,不要過分深入叢林。穿越森林過程中注意留意路邊的一些自然標誌物,像古樹 泉水 河流 怪石等。萬一迷路時不要慌亂,可以...
如何在野外尋找燧石,在野外怎麼尋找打火石
一 可以在石灰岩的突出風化面中尋找結核狀燧石,為有球狀 卵狀 棒狀 盤狀 葫蘆狀 不規則狀等結核體。也可以在含磷和含錳的黏土層尋找層狀燧石,分層存在,單層厚度不大,有塊狀和鮞狀的區別。特徵 是一種緻密堅硬,常具有貝殼狀斷口的隱晶質岩石。下圖為碳酸岩石中的燧石,上為結核狀燧石,下為層狀燧石。下圖為層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