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的趙子(趙氏)是誰

2025-03-14 02:15:24 字數 2941 閱讀 8998

1樓:網友

一、二樓說的不正確!

孟清拍返子生卒年代為西元前372--289年。。很明顯不是三國的趙子龍和東漢的趙岐。。

這個趙子史書記載不多。。據我估計應該是指西元前340年--295年的趙武靈王---趙雍(趙肅侯之子)。。他搞的最出名的就是胡服騎射。。。

他是《趙氏孤兒》中記載的趙氏(趙朔)之後:趙朔-趙武(趙文子)-答飢趙景叔-趙鞅(趙簡子)-趙伯魯—代成君(趙周)-趙獻侯(趙浣)-趙敬侯(趙章)-趙成侯(賀攔趙種)-趙肅侯-趙武靈王。

順便推薦一下。。《趙氏孤兒》有必要了解一下。。。

至於趙武靈王與孟子有何關係,個人認為應該沒什麼直接關係。。。趙武靈王作為一代英主。。作為亞聖的孟子提及同時代的英明之主。。。實在是很平常的事情,趙武靈王趙雍詳細資料見。

2樓:夜讀偶記

1、趙岐。東漢〕(?至二o一)字邠卿,京兆長陵(今陝西咸陽)人。

按隸續謂其家在荊州古郢(今湖北江陵)城中。初名嘉,字臺卿,後避難故自改名字。桓帝延熹元年(158)因得罪宦官黨羽,懼受禍,變姓名逃匿北海(今山東昌樂西北),賣餅市中。

安丘(今山東安丘東北)孫嵩看出趙岐不是普通人,把他帶回家中,藏於複壁之內三年。岐隱忍困厄,以堅強的毅力在複壁中作《孟子章句》,所注精審翔實,多有發明。

附:四書章句集註》之孟子集註 宋·朱熹。

孟子序說。史記·列傳》曰:「孟軻,(趙氏曰:

孟子,魯公族孟孫之後。」漢書注云:「字子車。

一說:「字子輿。)騶人也,(騶亦作鄒,本邾國也。

受業子思之門人。子思,孔子之孫,名急。索隱雲:

王劭以人為衍字。」而趙氏注及《孔叢子》等書亦皆雲:「孟子親受業於子思。

未知是否?)道既通,(趙氏曰:「孟子通《五經》,尤長於《詩》、《書》。

程子曰:「孟子曰:『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

孔子聖之時者也陵森。』故知易者莫如孟子。又曰:

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又曰:『《春秋》無義戰。

又曰:『《春秋》天子之事』,故知《春秋》者莫如孟子。」尹氏曰:

以此而言,則趙氏謂孟子長於《詩》、《書》而已,豈知孟子者哉?」)遊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

按《史記》:「梁惠王之三十五年乙酉,孟子始至梁。其後二十三年宴首,當齊愍王之晌汪數十年丁未,齊人伐燕,而孟子在齊。

故古史謂「孟子先事齊宣王后乃見梁惠王、襄王、齊愍王。」獨《孟子》以伐燕為宣王時事,與《史記》、《荀子》等書皆不合。而《通鑑》以伐燕之歲,為宣王十九年,則是孟子先遊梁而後至齊見宣王矣。

然《考異》亦無他據,又未知孰是也。)當是之時,秦用商鞅,楚魏用吳起,齊用孫子、田忌。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

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趙氏曰:

凡二百六十一章,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韓子曰:「孟軻之書,非軻自著。

軻既沒,其徒萬章、公孫丑相與記軻所言焉耳。」愚按:二說不同,《史記》近是。)

3樓:網友

趙氏`應該是趙子龍吧`!

「孟子」指的是誰?

4樓:教育之星

「孟子」指的是孟軻,字子輿。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孟子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孟孫氏衰微後,有一支從魯遷居到鄒國,就是孟子的祖先。

孟子的歷史評價:

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遊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

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班固《漢書·楚元王傳贊》:「自孔子歿,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

韓愈《進學解》:「孟軻好辯,孔道以明。」

林語堂《需說才志氣欲》:「現代青年人,應該多度孟子,常讀孟子;年年再讀孟子一遍(萬章、告子、盡心諸篇最好。)孟子一身都是英俊之氣,與青年人之立志卒勵工夫,是一種補劑。

孟子專言養志與養氣,志一則氣動,氣一則動志,是積極的。」

《孟子》的作者是誰?

5樓:網友

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孟子》是孟子和其學生萬章等人撰寫的,作者有孟子本人參予主導。

孟子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遊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並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由於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枯和人著書立說,「序《 詩 》《書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我們所見的《孟子》七篇,每篇分為上下,約三萬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比現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趙岐在為《孟子》作注時,對十一篇進行了鑑別,認為七篇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為偽篇。

東漢 以後,這幾篇便相繼失沒培盯佚了。趙岐在《 孟子題辭 》中把《孟子》與《 論語 》相比,認為《孟子》是「擬聖而作」。所以,儘管《漢書。

文藝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中局書,但實際上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經把它看作輔助「經書」的「傳」書了。

《孟子》的作者是誰?

6樓:卑新知

孟軻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戰國時期魯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

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有作品《孟子》流傳後世。]

7樓:網友

孟子的作者是他爸媽。《孟子》的作者是孟子]

趙氏的來歷

一 出自嬴姓 漢族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 姚姓,後代以姚為姓 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 顓頊帝孫 為 嬴 並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二 周代諸侯國姓 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

趙襄王飲酒,趙襄子飲酒學案中的題目答案

解釋 成語。諷刺趙襄子的不思進取,原本應該感到羞恥的東西卻感到很自豪。原文。趙襄子飲酒,五日五夜不廢酒,謂侍者曰 我誠邦士也!夫飲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優莫曰 君勉之!不及紂二日耳。紂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懼,謂優莫曰 然則吾亡乎?優莫曰 不亡。襄子曰 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莫曰 桀 紂之亡...

趙氏輩分請,趙氏家譜全部的字輩是什麼?

趙姓字輩 西平趙氏輩序為 仲才恭鳳之,天良景成增,殿啟從名聖,尊嚴宜思齊,高遠慶鹹若,熙甫昭封題,傳世振興榮,福善盡登昌,觀君培惠儒,文理濟函光,錦琳育公升茂,楨廉賀衛襄,碩權巨集志順,英敏貴端剛。山西沁水縣趙姓族譜 老字派為 忠 和 樹 德,孝 友 傳 芳 重點是 忠 孝 目標是 德 芳 天水堂趙姓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