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說,自私不是罪,主張自私就是最與中國古語那一句相同

2025-02-21 13:55:06 字數 5102 閱讀 8390

求中國古代有諷刺人自私的名言嗎

1樓:小黑俠

損己一毛而利天下,吾不為也。(鐵公雞的名言,楊子)但他是有後一句的,損天下而利己一毛,吾亦不為。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丘。

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貝爾奈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 呂坤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陶鑄人人都是自私的(普勞圖斯)

自私是永遠存在的(伏爾泰)

自私是萬物之源泉(騷塞)

自私是平靜的,它是自然力量,你可以說,樹也是自私的(羅·路·史蒂文森)

起支配作用的自私慾常常被誤解為乙個人投身人類事業的神聖熱忱(埃·哈伯特)

2樓:有些愛像斷線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3樓:貴州

酒囊飯袋,也敢自稱英雄。

4樓:暴君狂怒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看佛教講究先利人後利己,那如此下來老慣著別人,把別人都養成越來越自私之輩,那社會不就更亂了?佛

5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師兄,佛法所說的自利利他,與我們所說的自利利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師兄可能誤解了。

世間人所說的自利,是指一切所為皆要為自己帶來慾望上的滿足,比如說名利、地位、愛慾等等。一切是站在這樣物質及精神各方面慾望上來說的。而不知道這一切的慾望糾纏,正是我們痛苦煩惱的根源。

而佛法當中的自利,則是以真正的解脫智慧,令自己脫離五欲之火的煎熬,擺脫生滅輪轉的泥潭。佛法當中的利他,亦是指幫助他人究竟解脫煩惱痛苦的五欲之坑,到達清淨自在遠離生死的彼岸。

這些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先滿足眾生某些欲求,比如說飲食,比如說衣具等等,然後再曉以正理,逐漸引導,令出泥潭。就好象,乙個人餓得快要昏了,你跟他說道理,他**聽得進去。若是先令他肚子不餓,身上不冷,再擇機曉以正理,則容易被接受。

這是所謂的順度。也有的人,不適合順度,大菩薩也會化現種種的境界,也會善巧方便地使用各種法,令其回頭,舍離痛苦泥潭。就如同,乙個人陷在乙個大坑中,很久了,也不想再爬出來了。

不論怎麼做工作,人家就是不想出來。這時候,若是有人要打他,他就會使盡全力,爬出這個坑。這是所謂的逆度。

不論是順還是逆,都是令眾生真正的解脫煩惱痛苦生死糾纏。

這樣的自利利他,是慈悲,是智慧,豈能令人越來越自私,社會越來越亂?

6樓:網友

按照樓主的說法,人都應該自私自利吧。構建和諧社會就是需要這種先利他人的精神。

7樓:最勝子

何謂利益他人,佛教中利益他人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依據業果的道理行善斷惡,使他人得到暫時安樂,一是依據依據戒定慧三學斷惑證真,使他人得到究竟解脫。

在佛教中無論哪種利益他人的方式,都不能隨順、縱容煩惱與惡習。四無量心中的頭兩句不是「願眾生離苦,願眾生得樂」,而是「願眾生遠離苦與苦因,願眾生具足樂與樂因」。苦樂的因緣無非煩惱與業力,佛教暫時與究竟的利益他人,也無非要解決這兩個問題。

助人為樂固然很好,但是與佛教的自利利他還有相當差距。如果我們沒有般若的出世正見,也沒有業果的世間正見,僅僅把做個老好人大善人當做慈悲心腸,這不是真正的慈悲,既利益不了自己,更利益不了他人,當然容易把別人慣成白眼狼。

8樓:人生問題諮詢

佛法是大智慧 應該善用世間一切法。

找合適的機緣用合適的法 但是 基礎是慈悲心。

9樓:網友

佛教慈悲,並非簡單地施捨物品,更是要理性地施捨智慧,讓芸芸眾生破迷開悟,走上覺悟之路。

在大徹大悟者的行列裡,可能會有貪得無厭的狼嗎?

10樓:質量能

你說得對啊,把人慣著,使人驕縱,這種是溺愛,這不是真慈悲,因為這是沒有智慧的愛,其實往往是對他人成長髮展的傷害,所以佛教要講究「悲智雙運」,而且智慧是佛教首要的,佛教稱無上的大智慧為「摩訶般若」,只是修行修心的開發目標啊,如果個人沒有智慧,自己尚且不得自在解脫,談何解救引導他人解脫走向幸福自由呢,所以學佛啊,無論自利或利他,都是以開發每個人自己的智慧為第一要旨的。

如果人人都有了大智慧,人人自律自愛,都能協調好公眾與自我的和諧關係,那麼整個世界自然會祥和有序!

11樓:號外史名

才不呢 我信我的佛 參我的禪 誰亂來照打不誤 有獅子吼觀音 穢跡金剛 不動明王 就說明武力是能解決問題的 佛教界內部好多人都沒辦法跟他說話 平時不理他們 不跟他吵 煩人了也打 憑什麼不打 一群懦夫一事無成了就拿我們佛法找回自尊心麼 一群酸秀才 之乎者也的 佛祖什麼時候總那種爛文言說過話了。

12樓:網友

在佛法裡面沒有講到先利人後利己。這是你的理解的問題。

佛法裡面最為重要的就是因果原理。你說的所謂:先利人後利己。

幫助別人,自然就會輪到自己也會得到回報的利益。幫助別人有很多方法。對方也是有種種情況。

相對應的種種方法,在佛法裡面叫做方便法門。

比如饑荒成災了,需要藥物,食糧來救濟。但不是永久的。救急過後,還要他們自立。

雖然不是佛經上面的話,叫做救急不救貧。同時,在佛法中好告訴我們,幫助別人(佈施),以法佈施功德最無量。

13樓:網友

你說的,佛教講究先利人後利已。我認為這話不對。試想,如果自己都沒有得到,沒有改變而獲,何以使他人信服,又何從談起先利人後利已。

如此說,那釋迦文佛,先讓他人成佛,自己再成佛,是這樣嗎?終不可以。

我認為這話的真實義是,先要改變自己使自己得獲,但不當只為已,當為眾。大家要真實解法義。不要讓所謂的無私奉獻所迷惑。

如果自己什麼都沒得到,而與人說,我把我的一切都給你,終不可使眾人得以信服。

14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你自己的理解,其實不是這樣。

***說了一句古語。意思是。美國其他國家投資有政治目的就認為中國也是一樣的。有人知道是什麼嗎?

15樓:激情的夏日賽車手

因為誰做老大都會被噴。英國也好,美國也好老大不容易呀,你看看中國有種的,挺那個伊朗,以為美國人傻了,不知道中國資助原子彈。

佛祖說的:「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是什麼意思

16樓:網友

1、意思:本人有著凡人難以企及的氣度。

2、出自《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第一卷,據《大唐西域記》(646年成書)記載為釋迦牟尼所說。釋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乙個千年的中期。

3、昔日佛祖在菩提樹下立地成佛,手拈鮮花,指天誓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當然這不是說佛祖要稱霸稱尊,「我」代表我「我識」,既是說: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保持本我更重要的了,人什麼都可以不在乎,唯獨不能忘記自己的本心……

17樓:匿名使用者

昔日佛祖在bai菩提樹下立。

du地成佛,手拈鮮花,指天zhi誓地,曰:dao天上地下,回。

唯我獨尊!當然答這不是說佛祖要稱霸稱尊,「我」代表我「我識」,既是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保持本我更重要的了,人什麼都可以不在乎,唯獨不能忘記自己的本心……

18樓:匿名使用者

全世界各個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乙個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

回格自居的。這答個神能夠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他主宰著人類的吉凶禍福,它操縱著萬物的生死榮辱。人類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讚美與謳歌,把一切成功與榮耀歸於萬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對他的只有墮入地獄,絕無抗辯申訴的餘地。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他來到人間的第一句話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裡要注意的是:

唯我獨尊』的『我』字,並不是單指的釋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體人類的每乙個人。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人在宇宙中是頂天立地的,每乙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而不必聽命於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有多種解釋,樓上的單純只是看到「我」了,現在我把我所悟得的全部告訴你。(一)首先,天上是乙個極端,地下也是乙個極端,佛總是教導我們不要總是有分別心,人若沒有了分別心,便也就沒有了是非善惡好壞之別,這就是不二法門。即未應有,也不落空,以空假中一心三觀來看一切,尤其是中觀,故說人行中道是為正道。

這個唯我獨尊也可指法講,當法講,就是指佛說的正道。萬法歸一,佛從法中生,法中佛口流。佛法一體,法門不二!

二)從這個「我」上來說,我不是指個人,不是指神,而是指這世間的所有眾生。所謂命運在手,因果行應。剛才我也說了,天上是個極端,地下也是個極端,那麼在天上和地下之間呢,便是這人世間,命運不是任別人擺佈的,佛說因緣果報,因果是可以改變的,這世間沒有什麼是一層不變的。

所以說:「自造孽不可活」,又說:「求人不如求己」,所以因緣功德福報什麼的,都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靠我們的雙手打拼,莫生歹心,否則惡有惡報,好吃懶做,則必受窮。

因果是可以改變的,就看你自己怎麼做了。佛說:「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佛是人的本性,在人心中。

故說:「唯我獨尊」,記得,佛是說一切有情眾生,可不是單指人說的,誰說畜生就不能成佛呢?我即是眾生,眾生即是我。

三)還有一點,自殺是佛門中的大罪,世間不容,與道義不通,明白麼,愛惜生命,孝敬家人和雙親,自殺並不是解脫,有人把自殺當成解脫,這是一種愚蠢的行為,自殺更不是出世間超越時空的行為,超越時空,是涅槃,但涅槃得需個悟性。緣生方生,緣滅當滅,不要強求,更不要執著於形式。

20樓:向南傑

「我」的意思是宇宙離不開「我」 樹木是宇宙,太陽是宇宙,動物是宇宙,人類也是宇宙,有了那些東西宇宙才能永存,所以不要相信什麼神,背後沒有神在操控你,你就是你,沒有任何人管理你。

21樓:網友

天上地下唯吾獨尊是老子的上聯易兌,下聯我不說,稍有易學基礎的人應該能悟出來。上聯,老子告訴後人,自己是獨子,並告訴自己的出身日,更重要的是告訴後人,自己是被老三與釋迦牟尼密謀,在老子生曰那天,在酒裡下毒!!!同時也告訴後人,老三的為人!!!

22樓:孔子找老子取名

沒有這種覺悟,你打坐是入不了定的,你入不了定就,就進不了門,你進不了門,就沒有菩提波若菠蘿蜜。所以這是一種覺悟,乙個導火索,有了就有了,沒有可以結合打坐的入定來尋找體會。然後就明白了就見如來了就開啟了乙個全新的世界。

人是不是都是自私的,人都是自私的嗎?

從廣義上來說人都是自私,我為人人的另一面不就是人人為我麼。但是人跟人是不一樣的,在乙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過程中往往會通過觀察別人來思考自己,這種做法是正確的,但是好的咱就繼續發揚,壞的就不要理他了,以人為鏡,以人為鑑吧!把自己的學習搞得好好的,而自己做人有非常無私 樂於幫助別人,相信你會比心胸狹...

我是不是很自私,我是不是乙個很自私的人

記得有一句話 是這樣說的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人都自私。但是這個問題你也不應該失控,也不需要失控,和你媽媽好好商量 術後護理 也沒有多少天 關鍵的時間段 讓你媽媽護理 等你基本能自理了 就可以讓親戚 護理了 不就解決了嗎。老人老觀點 兒子是自己的 姑娘是人家的 兒媳婦能傳宗接代 還是想著 將來的孫子哪...

我是不是很自私

那就等吧.等乙個你愛的,他又愛你的人出現.你愛的人如果也像你一樣,那就是說你們都沒戲了。我們總是以為,我們會找到乙個自己很愛很愛的人,可是後來,當我們猛然回首,才發覺自己曾經多麼天真。假如從來沒有開始,你怎麼知道自己會不會很愛很愛那個人呢?其實,很愛很愛的感覺,是要在一起經歷了許多事情以後才會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