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後期,東吳基本上沒有什麼聲音了?

2025-02-21 00:20:23 字數 1349 閱讀 7248

1樓:九月輝哥

我認為三國時期蜀漢和吳國地方不算小但多是蠻荒未開發的地方,人口稀少。人口稀少則兵源稅負都少,以上資料表明蜀漢和吳國的綜合國力和魏國比起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所以不是吳國不願出兵,從歷史上看還是無力出兵或出兵無用。

不要看三國演義上多是以少勝多的戰例,看看軍事史就明白古代戰爭尤其是國家戰爭兵力錢糧是根本因素,只能說魏國完全有能力兩線防守。

東吳靠的是地利優勢,依託長江天險易守難攻的特點堅守自保,雖然堅守有餘,但是這也有弊端,它限制了向外發展,而且他的地區比較集中,人口也不算多,長江天險阻礙以內就像個地籠子罩住了這塊地區,等於說敵人進不去,他也不能輕易出來,這就大大限制了交通,**等等的發展,所以即使他國內的政策如何進行的大旗招展,還是沒能發展成為強國,國力依舊曹魏弱,比蜀國強一點。

其次是諸葛亮很早就明白這點,所以要把荊州拉進來增加國力,失去荊州後他自己也知道沒什麼希望了,諸葛亮文集中有很多和諸葛瑾的通訊,直到他病死,幾乎北伐的每一步諸葛亮都告知了東吳,從諸葛瑾的回信看在諸葛亮北伐期間東吳多次派兵協助,但都以失敗告終。吳國實力強於蜀漢是正確的,但與魏國比還有很大差距,三國經歷多年,老百姓已不願打仗且魏國的政治還是很好的,老百姓有飯吃,曹魏政權的管理者也是兩國伐魏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最後是吳國在孫權中後期政治開始混亂,因為皇子眾多爭鬥不休導致派系林立內政堪憂和蜀漢諸葛亮一人說了算的局面完全不同。在如此內憂的情況下吳國還是多次派兵伐魏以呼應諸葛亮說明吳國大批領導階層還是頭腦清楚的,無奈實在是兵少將寡,加上內部問題都自顧不暇哪能專心打仗?吳國之所以不北伐是因為當時的情況不允許,所以吳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所以吳國就很少出聲了。

2樓:大超說教育

主要還是因為後期東吳內部十分混亂,問題也特別多,根本無法參與到戰爭中,所以沒有什麼聲音了。

3樓:李佳楠那男

因為到了後期東吳已經沒有什麼勢力了,他們的主將都已經去世了,而且另外兩個國家勢力都比較強大,到後來他們已經退出了這個舞臺,所以他們沒有辦法抵抗。

4樓:辰楠侃

因為到後來曹魏和蜀漢的實力特別強大,他們已經沒有辦法跟人家抗衡了,而且到最後他們幾乎已經被佔領了很多地方,所以就沒有什麼聲音了。

5樓:巨蟹阿斯頓

因為當時東吳的經濟實力並不是很強。也是因為這個國家當時的管理制度並不是很好,所以在後期的時候已經沒有任何聲音了。

6樓:愛仕達各色

因為當時的東吳發展的並沒有那麼的好,比起其他兩個國家有一些劣勢,所以自然會比較低調,也是為了積攢力量。

7樓:乙個

在三國後期東吳的發展也不是特別好,綜合國力比較低,而且人口也非常少,根本就沒有兵力,也不能抵禦其他國家。

新三國為什么沒有諸葛亮的兒子,新三國為什麼沒有諸葛亮的兒子

諸葛亮有兒子,只是新三國沒有。正史上,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還很睿智,可惜潛力沒有被挖掘出來就犧牲了,跟他父親一樣,生不逢時。三國裡像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很多,如果每個都加以演義的話,至少要一百多集。新三國刻畫的主要是那五六個人物,這五六個人物一死,也就劇終了。如果下次的三國劇本讓我來寫,我一定會把新三國...

為什麼三國時蜀國稱西蜀,吳國稱東吳,魏國不稱北魏呢

西蜀因屬地在中國西南故稱西蜀。吳國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史稱東吳,魏國是三國時曹丕建立的政權,後人為了區別北魏,史稱曹魏。西南指雲南全省,四川 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 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 越南西北部。西蜀 221年5月15日 1 263年 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

三國沒有曹操,為什麼一提三國就會想到他

而且在三國中,曹操是乙個最愛惜才能的君主,沒有之一,一旦是被他看中的人才,無論是付出多大的代價,曹操都願意將他留在身邊,讓他幫助自己完成雄圖大業。所以說歷史上的曹操不僅是乙個愛惜人才的人,而且他還是乙個 遠矚,有雄途霸略的乙個英雄。雖說曹操雖然在三國時期已經去世,但是他的精神在三國演義中廣為流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