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論語》中,「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的翻譯

2025-02-19 15:20:10 字數 1291 閱讀 3657

1樓:網友

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家,如果由我來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人富足。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2樓:芊芊和你說民生

以,連詞,表示順接。後句是隨著前句的進一步發展。

一、原文。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二、譯文。(冉有)說:「乙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於修明禮樂,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了。」

三、出處。先秦《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論語》後世影響。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古文翻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樓:年底想你

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民富足。

4樓:皇室藍冰

乙個方圓六七十里 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 等到三年 可以使民富足 至於振興禮樂教化 要等賢人君子了。

把下列《論語》中的文段翻譯成現代漢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5樓:棟寄春

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學有所成,可以在社會上立足了;四十歲我已通達事理,不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我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真假,也能聽之泰然;到了七十歲,我就能隨心所欲地做事,而絕不違背禮義,逾越規矩。」

就思想境界來講,孔子一生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

十、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思想和言行融合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

6樓:網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一不亦君子乎。

請問香港六七十年代的歌星有哪些,香港六七十年代的歌星有哪些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歌手當屬羅文 許冠傑 關正傑 徐小鳳等 張國榮 陳百強 譚詠麟 梅豔芳等基本是七十年代末開始嶄露頭角 羅文現在的歌迷恐怕對他很陌生,但提到 射鵰英雄傳 的那幾首主題歌大家一定還記憶猶新。羅文是香港歌壇一顆長青樹,七十年代已經是一名巨星了,以他頗為奇特的聲線折服眾多歌迷。主要 有 好歌...

翻譯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此句出自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華侍坐 選自 論語 先進 篇,標題為後人所加。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華這四個 言志 的一段話。生動再現了孔子和學生一起暢談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輕率急躁,冉有的謙虛,公...

論語十則的第六 七則有什麼不同

孔子說 見到賢能的人就要 努力向他 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 以他為反面教材 做自省。應該是這個意思。出處 論語 里仁 大意 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點。提示 這是孔子說的話,也是後世儒家修身養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 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使自己努力趕上 見不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