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起源是什麼,除了紀念屈原,還有什麼呢?

2025-02-18 11:20:17 字數 3642 閱讀 6963

1樓:聊點古今事

端午節究竟是為了紀念誰?根據民間傳言,有人說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有人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而來,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2樓:焱淼雜談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來的。相傳楚國大夫屈原投汨羅江後,人們為了找到屈大夫的完整屍體而不被魚食,爭相用公尺團投入江中成了後來吃粽子的習俗。也有人認為塵塵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吳國伍子胥冤死屍體被江而設立的。

而在我的家鄉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它倒是更加側重於拜祭我們死去的親人。

我們會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摘竹葉或是到去買粽葉,洗粽葉、炒糯公尺、包粽子。我們包的粽子有兩種,分別是白色的糯公尺粽子與淺黃色的鹼水粽子。我們會將煮熟的粽子用架子把他們晾在通風的地方。

另外,我們會到自家的田地裡找艾草,將艾草連同泥巴一起帶回家。在端午節的到來前,將帶有泥巴的艾草貼於大門的邊上。聽父輩們說,艾草能驅除邪祟,保平安的作用。

我們還會去藥店購買雄黃,將雄黃撒在蟻蟲行走的牆道上或是將雄黃拌水灑在自家的庭隱兄答院中。

而最為熱鬧的是端午節當天村子裡舉辦的龍舟節,我們會到鹿溪邊上看一年一度的划龍舟比賽。參加划龍舟比賽都是村裡的青壯年,贏了比賽會得到相應的彩頭。

除此之外,我們村子裡會在端午節的當天送粽子。如果在這一年中,村子裡有戶人家的老人去世,我們會看他家的門上貼著白條,那麼,我們就會讓家裡的人小孩子給這戶人家送乙個粽子過去,以表示慰問之情。到現在,這個習俗在我的印象裡似乎逐漸淡化。

而我的家鄉沒有端午節喝黃酒的習慣,也沒有五黃與綠豆糕等。

所以,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很簡單,也很平凡的乙個端午節。可能由於地域灶慧文化不同,每個區域裡的端午節大同小異吧!

3樓:小美生活小集錦

綁紅繩,吃粽子,賽龍舟,包粽子,在外面懸掛艾草,這就是端午節的乙個習俗。

4樓:巨蟹阿斯頓

端午節的習俗有,我們在這一天會吃粽子,賽龍舟賽,打掃屋子,撒雄黃粉,喝雄黃酒,等等。

5樓:劉心安兒

人們一般都昌遲會划龍舟,然後也會吃粽子,也會戴端午繩,有的地方枝迅野也會喝雄黃酒,人們也會吃一些比猛喊較豐盛的美食。

端午的來歷是為了紀念屈原,有哪些風俗呢?

6樓:自己滴定

一定要賽龍舟,然後吃粽子,也要用艾草洗澡,也必須要帶上五色線,之後,賞花燈,猜燈謎,祭祀。這都是端午節的風俗。

7樓:小美生活小集錦

在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系端午繩,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家人團聚在一起,這都是一些風俗。

8樓:巨集盛巨集盛

這些風俗就是,吃粽子,賽龍舟,祭奠自己的祖先,賞花燈,也會猜燈謎,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出現的習俗。

9樓:過法國法國和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端午的來歷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哪些說法?

10樓:網友

1.為了紀念伍子胥。

2.端午起源於龍圖騰信仰,當褲鍵滲胡脊時有五個龍圖騰,五亮笑這個數字極為神聖,於是五月初五就是乙個神聖的日子。

11樓:帳號已登出

1、紀念遊答屈原枯埋。

2、紀念伍沒磨螞子胥。

3、孝女曹娥。

4、惡日禁忌。

5、夏至。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由來是什麼

12樓:夢之緣文化

西元前278年,楚國京都郢城被秦軍攻破了,60多歲的屈原感到異常絕望,他到處奔波一心救國的願望落空了。在苦悶之中,他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湖南長沙附近的汨羅江。當地人對屈原的愛國熱忱十分欽佩,當聽到他自盡的訊息之後,紛紛划船來到汨羅江進行撈救。

人們還不約而同地將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認為讓江裡的魚蟲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咬屈的身體了。還有的人將雄黃酒倒入江裡,也是希望能夠把蛟龍水獸藥暈,以免傷害屈大夫。人們擔心飯糰被蛟龍所食,就用樹葉子包飯,外面用彩絲緾住,後來逐漸演變成為粽子。

從此以後,每年五月初五,民間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飲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中國傳統端午節的由來,具體原因是什麼?

13樓:李語梅聊情感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傳統節日之一,節日當天都有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門楣插柳技、喝黃酒的悉銀腔習俗。那麼屈原,中國傳統端午節的由來,具體原因是什麼?

此節日由來已久,睜衫始於春秋戰國,已有2000多年曆史了。關於此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而搏皮最接近民間傳說的應是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記載: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人。作為楚國舉足輕重大夫,一度提出了很多抵禦侵略,關懷百姓、發展生產、富國強民的主張,但由於佞人當道,終被讒言所害。不僅正確建議得不到,還被慘遭流放!

流放期間,依然「未敢忘憂國」,寫下了《離騷》、《天問》 等千古名篇,極具憂國憂民情懷,對後來墨客騷人的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西元前278年,秦攻楚。屈原目睹祖國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蹂躪,心如刀割痛不欲生,終於留下《懷沙》 詩篇後抱石投江而亡,楚國百姓哀傷不已,不約而同去憑弔屈原。有的划起船隻,企圖打撈屈原的屍體,更有拿出公尺飯傾倒江中,目的是讓蝦兵蟹將吃飽喝足,就不會啃噬屈原的身體。

後來群眾爭先仿效,歲月流逝,山河依舊,幾經變遷,終於把傾倒公尺飯的做法改成投放粽子。世易時移,到現在每逢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目的都是為紀念憂國憂民的屈大夫。

屈原己走兩千多年了,但,當五月初五來臨,人民對他的故事耳熟能詳、記憶猶新、彷彿如昨,投粽子反映了人民保護自己民族精英的美好願望,節日延續至今也體現了勞動人民薪火相傳正能量的迫切要求。往往,我們說乙個人是否成功,不是你在場時贏得了眾人的喝彩,而是你離開後還能得到人民的懷念!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再次證明了這一真理。

14樓:行秦

端午節這一天是為襲譽了紀念屈原。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河,百姓們為了屈原不會脊輪被魚蝦所吃,紛紛包粽子投進河裡。後拍野段來為了紀念屈原,也就有了端午節。

15樓:羅文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才有的乙個節日扮局,相傳屈原不忍心看祖國的江山被侵略者踐踏,然後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想打撈屈原的廳握讓屍體,把公尺飯撒在江裡皮培,讓江裡的一些魚不要吃去的身體,經過時間流逝人們到了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16樓:巨集盛巨集盛

端午節的由來告鏈就是,居然是乙個非常著名的將軍,在戰爭失敗之後中陸,屈原投江自殺,人民為了防止屈原的身體被江中的魚蝦吃掉,所以就將一些糯公尺扔賣友頃到了江中,所以就形成了粽子,也就形成了端午節。

17樓:王芳芳麼麼噠

具體原因是屈原是乙個特別有名的詩人,他跳河自盡之後,名稱為了紀念他,所以自此開始過端午節了。

18樓:花花就是我

其實就是屈原的國家被滅了,因為熱愛自己的國家就投江自盡了,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往河裡扔粽子。

為什麼端午節要紀念屈原?端午節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 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 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 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 祛寒嬌耳湯 醫治凍瘡。他把羊肉 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 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嗎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三大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許多活動來熱鬧一下。人們會喝雄黃酒 插蒲艾,以此求得平安。據說在5月,由於天氣由暖轉為濕熱,許多害蟲頻繁生殖,在5月初5這天更為厲害,因此,人們就在這一天避邪趨惡。在這一天,人們還要吃粽子,賽龍舟。這是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