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恥近乎勇」是出自孟子還是孔子

2025-02-09 19:10:15 字數 2566 閱讀 2537

1樓:郎幼白野思

知恥近乎勇和知恥後勇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孔子的意思就是說,喜歡學習就接近了智,努力實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恥就接近了勇!

「辱,莫過於不知恥,知恥近乎勇」,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呢?

2樓:阿樂秋季雨

在我的理解裡,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最大的侮辱就是在於不知羞恥,而知道羞恥並加以改正,才是最大的勇敢。

3樓:社會觀點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乙個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4樓:丁山學長

不知道恥辱就很受辱。知道恥辱就很勇敢一樣。這是我們要知恥。

知恥近乎勇的意思是什麼 知恥近乎勇的解釋

5樓:瀕危物種

1、知恥近乎勇是乙個漢語詞彙,語出《禮記·中庸》。其意思是,知道羞恥就飢散接近勇磨肢粗敢了。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誇耀的品德。是對知羞改過的人的這種行為的讚賞。

2、造句:沒想到你竟然是這瞎鎮種人,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真是知恥近乎勇,知其不可而為之。

知恥近乎勇是什麼意思 知恥近乎勇解釋

6樓:清寧時光

1、知恥近乎勇是乙個漢語詞彙,語出《禮記·中庸》。其意思是,知道羞恥就接近勇敢了。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誇耀的品德。是對知羞改過的人的這種行為的讚賞。

2、出處。知恥近乎勇。語出《禮記·中庸》

字面意思:知道羞恥就接近勇敢了。 儒家所說的「知恥近乎勇」的勇是勇於改過。

這裡把羞恥和勇敢等同起來,意思是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誇耀的品質。是對知羞改過這種行為的讚賞。

知恥近乎勇是誰提出的

7樓:承吉凌

中國是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古國,古人也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一直影腔渣李響今天人們的為人處世。下面伍遲一起來看看知恥近乎勇是誰提出的?

1、 知恥近乎勇是出自《禮記·中庸》,這句話是孔子提出的。

2、 意思是知道羞恥就接近於勇敢了,所以人一定要有羞恥之心。

知恥近乎勇的出處是什麼。

8樓:小溪趣談電子數碼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翻譯:好學的人,離智者也就不遠了;無論何事都竭盡所能去做的人,離仁者也就不遠了;時時刻刻把「榮辱」二字記在心上的人,離勇者也就不遠了。

出處:出自戰國末期至西漢子思創作的《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翻譯:孔子說:「好學的人,離智者也就不遠了;無論何事都竭盡所能去做的人,離仁者也就不遠了;時時刻刻把「榮辱」二字記在心上的人,離勇者也就不遠了。

明白了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修身的方法;知道修身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國家的方法了。」

知恥近乎勇的意思

9樓:拋下思念

知恥近乎勇。語出《禮記·中庸》

字面意思:知道羞恥就接近勇敢了。

儒家所說的「知恥近乎勇」的勇是勇於改過。這裡把羞恥和勇敢等同起來,意思是要人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誇耀的品質。是對知羞改過的人的這種行為的讚賞。 、

正所謂人孰能無過,做錯事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敢勇於承認錯誤,不敢為自己所犯的錯承擔責任。有的人犯了錯並不是想著怎樣去彌補,希望能夠亡羊補牢,減少對他人的傷害,反而是遮遮掩掩、欲蓋彌彰,在我看來此種人是十足的懦夫。

就像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一樣,人可以自由選擇,但前提是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知恥近乎勇

10樓:拋下思念

儒家說「知恥近乎勇」,「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語出《中庸》

知道自己的恥辱了,才能發揮出力量和勇氣。儒家所說的「知恥近乎勇」的勇是勇於改過,正視自己的錯誤。聖人把羞恥和勇敢等同起來,就是要人們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的精神,是一種值得學習、推崇、讚賞的品質。

孟子說:知恥而後勇。他所指的是一種在遭受磨難與打擊後,在困境面前,毫不氣餒、決不後退、決不自暴自棄,進而奮發進取、迎難而上的精神狀態。

恥辱一般具有兩重性,它既是乙個挑戰,又是一次機遇;它既是一種障礙,又是一次磨礪。人往往在知恥後,似乎才有臥薪嚐膽的決心和勇氣,否則往往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認識自己是戰勝自己的前提,不知己知彼,如何能取得勝利?

很多時候,人們都自認為自己很瞭解自己,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忙忙碌碌中無暇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遇此問題,多數人都習慣為自己編織很多實際上是自欺欺人的藉口,披上很多自我保護的外衣,結果是在一陣紛亂對抗中,被打倒的竟是自己。人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敗,就像沒有無緣無故的勝利一樣。

不要見不得失敗,很多事物都有按螺旋式上公升、波浪式前進的方式推進。勝敗乃兵家常事,輸了沒關係,重要的是不服輸,勇於從頭再來。所謂恥者,不足也。

知不足而後勇,忍人所不能忍,為人所不能為,可成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