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無聊的滄海
據易中天說的,就一千萬左右 ,根據一古典大概是780萬,《通典》卷七《食貨 歷代盛衰戶口 丁中》:「則當三國鼎峙之時,天下通計戶百四十七萬三千四百三十三,口七百六十七萬二千八百八十一。」當然這787萬隻是當時三國官府實際掌控的戶籍人口數。
不是總人口。大量人口未列入戶口登記。包括:
一、世家豪族蔭附戶口對國家人口的分割。
二、屯田生產者不列入郡縣的編戶。
三、「兵」、「吏」及其家屬不屬州縣管轄。
四、少數民族大多不在州縣編戶之內。
這些人數具體有多少不得而知,其中還有重複計算的問題,反正至今沒有定論。
通典》這些是從以下**複製過來貼上的。
這裡面有討論東漢末和三國時期人口數量的變化,希望裡面的東西能給你幫助。
三國時期我國有多少人口?
2樓:起個名好難
西元156年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西元208年赤壁大戰後的全國人口為140萬,西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西元263年,蜀國有1082000人 ;魏國有4432881人;西元280年,吳國有2562000人 ,總計郡縣編戶人口為7672881人。
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西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說漢末三國大動盪活下來的人只是原來人口的百分之一,到西元265年,三國人口總計才767萬。
現代學者考慮到被世家門閥蔭庇的佃客、部曲還有屯戶、兵戶、吏戶、逃戶、漏戶、隱戶以及居於漢地的少數民族等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故認為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
3樓:青島牛仔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西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人口數量2361萬(220年),約3000萬(280年)
4樓:小劍你妹
三國時期戶口流動表。
年代 戶數 口數 備註。
東漢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 10,679,600戶 56,476,856人。
蜀漢漢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 200,000戶 900,000人。
蜀漢漢後主炎興元年(263年) 280,000戶 1,082,000人 於蜀亡之際,人口數含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孫吳吳大帝赤烏元年(238年) 600,000戶 3,000,000人 其中兵八十萬。
孫吳吳末帝天紀四年(280年) 530,000戶 2,535,000人 於吳亡之際,人口數含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後宮五千餘人。
曹魏曹元帝景元元年(260年) 663,423戶 4,432,881人。
西晉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2,495,804戶 16,163,863人。
西晉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 3,770,000戶 18,850,000人 於晉統一中國後,此為晉朝戶口最多時期。
注:本表東漢及西晉的人口資料來源自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第三章〈大動亂時代的人口流動與民族融合〉,第124頁。
三國人口資料來源自《通典卷第七.食貨七.歷代盛衰戶口》。資料僅比較差異,實際上的戶口數會比較高。這是因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戶口資料受到部曲、軍戶或是戰亂等因素使得有隱瞞或不列入統計。
5樓:壓下處間械
三國時期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的時期,也是人口最少的時期。
6樓:手機使用者
西元180年約6300萬 西元281年約2100萬(猜測)那些說不到一千萬的太誇張了。
三國時期中國有多少人口
7樓:網友
根據《通典卷第七.食貨七.歷代盛衰戶口》,東漢晚期的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共有56,476,856人;經過三國爭雄,到西晉統一全國,時間相隔125年,但人口只18,850,000人,減少人口約三分之二,只有東漢人口峰值的。
曹魏,東吳建國,滅亡時期人口是多少
8樓:宕怪星球
魏朝(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中國正史稱為魏朝,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於是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一國。
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由於曹魏在三國之中佔據長江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實力遠勝蜀漢和東吳。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曹魏戶六十六萬餘,人口四百四十餘萬。置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並且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毋丘儉征伐高句麗後,朝鮮半島的一半地區也併入了曹魏版圖。北部幽州的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漢、吳相接。
西元263年,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魏朝疆域達到鼎盛,約為450萬平方公里。
三國時期,全國共有多少人口
9樓:詩聖木椅
三國時期戶口流動表。
年代。戶數。
口數。備註。
東漢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
10,679,600戶。
56,476,856人。
蜀漢漢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
200,000戶。
900,000人。
蜀漢漢後主炎興元年(263年)
280,000戶。
1,082,000人。
於蜀亡之際,人口數含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孫吳吳大帝赤烏元年(238年)
600,000戶。
3,000,000人。
其中兵八十萬。
孫吳吳末帝天紀四年(280年)
530,000戶。
2,535,000人。
於吳亡之際,銷睜人口數含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後宮五千餘人。
曹魏曹元帝景元元年(260年)
663,423戶。
4,432,881人。
西晉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2,495,804戶。
16,163,863人。
西晉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
3,770,000戶。
18,850,000人。
於晉統一中國後,此為晉朝戶口最多時期。
注:本表東漢及西晉的人口資料來源自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嫌燃朝史》第三章〈大動亂時代的人口流動與民族融合〉,第124頁。三國人口資料來源自《通典卷第七.食貨七.歷代盛衰戶口》。資料僅比較差異,實際上的戶口數會比較高。
這是因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戶口資料受虧者歲到部曲、軍戶或是戰亂等因素使得有隱瞞或不列入統計。
三國鼎立的形成
人們平常總說赤壁之戰的結束是三國鼎立局面的開始,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全面.軍閥混戰,導致地方割據勢力強大,這種社會發展的結果只有兩中 1弱小勢力不斷的戰亂,土崩瓦解,強大勢力統治社會.2弱小勢力聯合對抗強者,不斷壯大.三國屬於第二種情況,所以赤壁之戰之後,形成三國勢力 東漢有種監察 叫做刺使,東漢末年,...
三國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一 州牧坐大,軍閥混戰。東漢王朝為了應付地方起義改刺史為州牧,全面掌控一州的軍政財權。平定起義軍後,這些州牧 太守,大多擁兵自重,為此後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奠定了權力基礎。二 董卓之亂,皇權式微。漢靈帝死後,外戚何進與宦官爭權,何進被宦官所殺,宦官集團又被袁紹撲滅,邊地軍閥西北軍董卓藉機率兵人京,獨攬...
「三國鼎立」只得是哪三國?各自首領是誰
呵呵,魏國220年建立,曹丕稱帝,都城洛陽 蜀國221年建立,劉備稱帝,都城成都 吳國229年建立,孫權稱帝,都城建業 今南京 這個 是講述,除了魏 曹操 蜀 劉備 吳 孫權 外,還有三國演義的其他人物介紹,還有各自精彩的史事。魏國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奐 蜀國 劉備 劉禪 吳國 孫權 孫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