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一)州牧坐大,軍閥混戰。東漢王朝為了應付地方起義改刺史為州牧,全面掌控一州的軍政財權。平定起義軍後,這些州牧、太守,大多擁兵自重,為此後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奠定了權力基礎。
(二)董卓之亂,皇權式微。漢靈帝死後,外戚何進與宦官爭權,何進被宦官所殺,宦官集團又被袁紹撲滅,邊地軍閥西北軍董卓藉機率兵人京,獨攬大權。董卓的殘暴,激起關東州郡一致起兵反對。
董卓死後,部將李催、郭泡繼續作亂,全國陷人混戰之中。東漢王朝遂名存實亡。
(三)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經過多年的軍間混戰,袁紹佔據了河北諸州,實力最為維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屯田恢復生產,發展迅速。200年,雙方在官渡對崎,曹操焚燒了袁紹糧草,擊敗了袁軍主力,此役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四)赤壁之戰奠定三分局勢。208年,曹操在統一北方後,出兵南下,意圖降服江東,統一全國。孫權派周瑜率軍三萬,聯合劉備,在赤壁與曹軍決戰,周瑜採用火攻戰術,以少勝多,大敗曹軍。
戰後,曹操退守中原,孫權鞏固了江東的獨立地位,劉備相繼佔據荊州和益州。
(五)在地理上,蜀有劍閣、三峽之險,進可攻,退可守;吳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造成三國的相對隔絕。在經濟上,蜀漢佔有的益州「沃野千里」,素有「天府」之稱;吳國佔據的長江中下游,東漢以來經濟也有一定的發展,足以立國。這兩方面因素,為三國鼎立的出現提供了客觀物質基礎。
三大集團的領袖、謀臣、武將在水平上勢均力敵,並各自在自己周圍形成了人才群體。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劉備、諸葛亮以誠待人,知人善任,孫權用人,與臣下同舟濟水,忘短貴長。孫劉聯盟,攻雖不足,守則有餘。
三國鼎立的形成,是區域性的統一。它較之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局面,是乙個較大的進步。它在推動三個相對獨立地區內社會生產力的恢復和發展,開發少數民族地區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2樓:喜腦弓子
人們平常總說赤壁之戰的結束是三國鼎立局面的開始,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全面....
三國鼎立的形成
人們平常總說赤壁之戰的結束是三國鼎立局面的開始,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全面.軍閥混戰,導致地方割據勢力強大,這種社會發展的結果只有兩中 1弱小勢力不斷的戰亂,土崩瓦解,強大勢力統治社會.2弱小勢力聯合對抗強者,不斷壯大.三國屬於第二種情況,所以赤壁之戰之後,形成三國勢力 東漢有種監察 叫做刺使,東漢末年,...
「三國鼎立」只得是哪三國?各自首領是誰
呵呵,魏國220年建立,曹丕稱帝,都城洛陽 蜀國221年建立,劉備稱帝,都城成都 吳國229年建立,孫權稱帝,都城建業 今南京 這個 是講述,除了魏 曹操 蜀 劉備 吳 孫權 外,還有三國演義的其他人物介紹,還有各自精彩的史事。魏國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奐 蜀國 劉備 劉禪 吳國 孫權 孫亮 ...
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是什麼事件,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戰爭是什麼戰爭
基礎大概就是第一曹操的北兵不來到南方不服水土不善水戰,第二曹操太浪了不聽忠言,第三孫劉聯合,第四吳國有個周瑜,等等等等就是這些因素導致曹操赤壁打敗魏國國力大減這才使得三國鼎立的局面。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 三大戰役 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 公元200年 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