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禮望亭逢裳
從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書,漢字的形體逐漸演變。這種演變可以分為兩大階段,就是古漢字階段和隸書楷書階段。前一階段起自商代終於秦代,字型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後一階段其自漢代一直延續到現代,字型有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
兩個階段的分野是小篆到隸書的轉變。下面簡要介紹以下不同形體漢字的特點:
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於占卜,應用在商代後期。相形程度較高,字行的方向相當不固定。
金文。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主要應用在商代後期和西周時期。金文的象形程度比較高,但同時也有了線條化,平直化的趨勢。
大篆。這是西周晚期的文字。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啟秦代的小篆。
小篆。這是春秋戰國使用的文字,秦統一六國後,小篆成為通行全國的文字。小篆字型規整勻稱,字型有所簡化,相形程度進一步降低。
隸書。隸書產生與戰國晚期,西周時發展成熟,是兩漢時期通行的主要字型。隸書把小篆彎曲的線條改為平直的筆畫,字型進一步簡化,書寫變的簡便,但同時使古漢字的象形程度大為降低。
形體扁方而規整,較長的橫化略呈微波起伏之勢,向右下的斜筆帶有捺腳。
6.草書。草書形成於漢代,是輔助隸書的簡便字型,主要用於起草文書和通訊。草書使用連筆,書寫快界,但是難於辯認。
7.行書。行書出現在東漢晚期。楷書產生後,行書逐漸演變為介於草書與楷書之間的字型,比草書容易辨認,也容易書寫。
8.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漢魏之際形成,南北朝時期逐漸成為主要的字型,一直使用到現在。它的字形方正嚴整,有撇,捺和硬鉤,波勢減少,筆畫也趨於平易圓轉,更便於書寫。
2樓:臺長順田戌
魏晉之前是自發階段,魏晉之後進入自覺階段。總體趨勢是由繁到簡。順序:甲金篆隸楷草行(這樣記比較方便)
中國字型演變先後順序是和朝代是?
3樓:鄺華輝利蕭
漢字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西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
2、金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3、大篆:大篆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字型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
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
4、小篆: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
5、隸書: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
6、楷書:楷書又稱正書,或真書,始於東漢。
7、草書: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8、行書: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擴充套件資料:隨著機器印刷術的發展,出現了另外兩種常見字型:
1、黑體:機器印刷術的歷史產物。至少已有一百年的時間,黑體漢字抹掉了漢字手書體的一切人為印跡及其造字淵源,沒有手書的起始和收筆;它以幾何學的方式確立漢字的基本結構(它是構建性的,而非書寫性的),其均勻的筆劃寬度和平滑的筆劃弧度表現出一種穩定的、充滿機器意味的無時間性及共時性特徵。
2、仿宋:顧名思義是宋體的變體,也是印刷體。印刷字型的一種,仿照宋版書上所刻的字型,筆畫粗細均勻,有長、方、扁三體。也叫仿宋體、仿宋字。
4樓:吉紫萱功彭
字型演變: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到新中國成立後改革的簡體字。朝代: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華人民共和國。
5樓:鄭成周亢凱
甲骨文金文。
小篆隸書。楷書行書(商)(周)(秦)(漢)(魏晉)(草書)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中國文字——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西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6樓:以辰良況樹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
小篆→隸書→
楷書→行書(商)
周)(秦)漢)(魏晉)
草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7樓:鮑和愜粟修
甲骨文-->金文(鍾鼎文)--籀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盛行朝代。秦篆---漢隸---魏碑---唐楷---宋行---明小楷。
談談漢字從古到今字型演變的大致過程?
8樓:關關說教育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演變朝代是:(殷商)(周) (秦)(漢)(魏晉)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
漢字改革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主動地治理漢字的過程,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指漢字自然的變化過程。漢字的改革一般是非連續的、劇烈的、短期內完成的;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連續的、緩慢的、長期的。
9樓:抄白楣
漢字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從比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從甲骨文產生至今,漢字字型發展經歷了古文字和今文字兩大階段。
古文字階段可分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個階段。今文字階段可以分為隸書、草書、楷書等幾個階段。
漢字字型演變歷史的順序
10樓:信曼嵐
其實,字是隨著_明程度的不斷提_,越來越多的_從以前的畫畫表意演變成了更加象形_字,在這過程中,也是**的_持推進以及寫字的媒介的不斷變化引起的漢字的規範化,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統_使_的標準字型,_便纖察敗_與_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了_化的不斷發展。
甲__→篆→_書→楷書→_書。(商)(周)(秦)(漢)(魏晉)草書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漢字主要分為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三類。_類、象形字:如「_、川」等,都是描摹事物的形狀的。
這些是狹義上的象形字。漢字最早的起源是在毀顫乙個記事來使用的象形文字圖畫的,當時的漢字很多現在研究的人都不說它們是漢字,說是一種圖畫,但是正常情況下,那時候的象形文字也是用字的概念來記事,所以稱之為是漢字也沒有什麼錯誤,所以後面歷經了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之後出現了甲骨文。
中國文字的演變順序:
賈湖刻符——雙墩刻符——半坡陶符——青墩刻符——莊橋墳刻符——骨刻文——陶寺朱文——夏代水書——甲骨文(商)——金文(周)——大篆(西周)——小篆(秦)——篆書(秦)沒和——楷書(三國)——草書(漢)——行書(漢)
漢字字型的演變順序是?字型的演變順序依次是
從漢字的演變的過程表是?字型的演變順序依次是 字型的演變順序依次是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改革和自然流變。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 前 前世紀 王室用於記事而刻 或寫 在龜甲和獸骨...
宇宙的演化,宇宙是如何演變的?
根據大 宇宙學模型的觀點,宇宙150億年的演化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大 的整個過程大致是這樣的 大約150億年前,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突然,這個體積無限小的點在四大皆空的 無 中 了,時空從這一刻開始,物質和能量也由此產生,這就是宇宙創生的大 人...
哲學是從神話演變過來的嗎,中國神話起源演變
因為好奇,好奇是一切的智慧開端 宗教就是原始的科學,是最初解釋世界的 後來哲學出現了 但是宗教地位沒有發生變化 科學只是哲學分出去的 如自然哲學數學原理 科學以前只是自然哲學 哲學與科學是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 宗教是解決不可知的領域 哲學是解決可知領域 科學是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 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