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五帝基本上是直系親戚,不是說當時是禪讓制嗎,怎麼回事

2025-01-26 02:10:17 字數 4762 閱讀 3395

1樓:網友

上古之時,乙個部落就是一家,禪讓也好,世襲也罷,都在一家人中流傳。另,中國都有個傳統,喜歡給自己找個牛b的祖先,比如,李淵說自己是老子後代,朱元璋說自己是朱熹後代,實際鬼才知道,到司馬遷寫書的時候他也分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只能按照傳說記載。您看現在那家修家譜不是說本家是黃帝,堯等等的後裔,最少也是出自周代姬姓。

比如劉姓:一、出自祁姓,為帝堯陶唐氏之後。相傳祁姓是黃帝的後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後來祁氏被封於劉國,亦即今定州唐縣。

其子孫以國為姓,相傳姓劉。史稱劉氏正宗。

二、出自姬姓,為周王室的後裔。劉康公,名季子,為東周諸侯國劉國開國君主,他為周頃王的兒子、周匡王、周定王的弟弟,周定王八年(西元前592年),又封劉邑與王弟季子,王季子稱劉康公,其後裔以邑為氏。

三、出自他姓,為他族、他姓改嫁或賜姓劉。據史書記載:1、漢高祖劉邦實行和親政策,以皇室宗女嫁於單于為妻。

依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這部分宗室女的子孫於是皆從劉姓。於是便生成這支劉姓。2、據史籍記載,齊人婁敬在洛陽向劉邦獻入關中建都之策,得到劉邦的重用,劉邦稱帝后,賜姓劉氏,其後保持此姓;劉邦為了感謝項伯在鴻門宴上對他的救命之恩,賜他劉姓。

3、北魏時,原匈奴中部帥劉猛的後裔劉路孤率獨孤氏部落歸附鮮卑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複姓獨孤氏一部分改為漢字劉姓,成為當時八大貴姓之一。其他入遷中原的少數民族也有改作劉姓的。

象我唐姓: 1、出自祁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帝堯之子丹朱被舜封為唐侯,後其國被周成王所滅,子孫有以國為氏者,此為陝西唐姓。

又周昭王時,為奉唐堯之祭祀,封丹朱裔孫在魯縣(今河南魯山縣)為唐侯,後被楚所滅,子孫以唐為氏,此為豫魯(今屬河南、山東間地)唐姓。 2、出自姬姓。據《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載,周成王封唐國給唐叔虞,叔虞子孫中有以國為氏者,此為山西唐姓。

又有春秋時,楚地(今屬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所滅後,子孫以唐為氏,此為湖北唐姓。3、出自堯,堯是陶唐氏。堯也是黃帝后裔。

然後姬姓又出自黃帝,誰知道呢?

樓主看你的家譜,是不是也是出自遠古,基本又和黃帝掛鉤。

實際五帝都不可考,誰知道出自哪哦。

2樓:繆琛

這種本來就很難說,畢竟歷史離我們太遠,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所寫,比方說舜倒地是篡位還是接受禪讓,這都是不確定的,不能只聽那些儒家學者的說法,你就讓這個問題爛在你肚子裡吧,沒人會真正解答的,除非他是個活了5000多年的老頭了。

3樓:網友

不是直接老子傳給兒子的,經過部落的選擇的。

關於五帝時期禪讓制的思考?

4樓:暮靜雨

其實「世襲制」根本不是從大禹的夏朝開始,上古的五帝之間根本也是世襲制。

舜傳位給治水的大禹,大禹是黃帝的不知道第幾代孫子,黃帝活了120歲有25個兒子,估計其中有些兒子和孫子的年紀都差不多,甚至孫子輩比兒子被年齡還大。總之上古時代包括夏、商、周的開國國君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一部分國君都是黃帝的直系後代。

所以別再信什麼「禪讓制」,都是軒轅黃帝家的那幫人在內鬥博弈而已。

5樓:來自公升金湖有氣勢的老虎

禪讓制度的出現是基於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沒有多餘的食物儲存,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推舉賢良有才之人保證部落大多數人的利益。禪讓制並不是說部落的人一人一票決定禪讓給誰。而是由部落或者部落聯盟的有影響力的人決定的。

6樓:近來不好

那時候的禪讓基本上都是逼不得已,最後落得個好下場就算不錯的啦。基本上就是軟暴力。

堯舜禹其實有血緣關係,為什麼要說他們的即位不是世襲制,而是禪讓制?

7樓:風蕭蕭兮刀筆吏

按照《史記》的說法,堯舜禹確實來自同乙個祖先,問題是他們算不上直系近親。事實上,堯舜禹應該來自於不同的部落,不然的話,上古流傳的說法就不會是禪讓。距他們有數百上千年之久的後人,譬如孔子、司馬遷,他們寫的又怎麼能算正確呢。

8樓:網友

大禹治水有功,得到部落人民的尊重,聯合推選他為繼承人,與血緣無關,所以為禪讓制。而禹的兒子繼位不是傳統得有選舉產生而是直接由他授予,這才是世襲制的開始,從此開始了我國長達5000年擬封建歷史!

9樓:成浦秋梵

你從那看到的堯舜禹有血緣關係?唐堯 虞舜 夏禹,氏都不同哪來的血緣關係?

史記五帝本紀反映了什麼制度?這種制度的實質是什麼?

10樓:月魂淡淡

禪讓制禪讓制的基本原則是選賢任能。

禪讓制的實質是在部落聯盟顯貴家族內民主推選首領的做法。

11樓:幽冥天月

禪讓制 實質我也不知道。

我看<史記>.上五帝都是父子\爺孫的關係,為什麼會說禹傳啟才是"家天下"的開始.

12樓:洪宇騁

五位上古帝王的說法有很多``第一種:炎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第二種:太暤(即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暤,顓頊```第三種:

少昊(暤),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

他們的關係是:

帝嚳號高辛氏,相傳有4妻,姜原生棄(棄,即稷),為周族祖先;簡狄生契,為商族祖先;慶都生堯;常儀生摯。

舜是堯的繼承人``但非堯之子``史稱虞舜。

禹是鯀之子,而鯀則因治水不利被舜殺死在羽山,大禹受命治水13年`後生子啟。

禹是舜的繼承者,後傳位其子啟``

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奴隸制國家``開始了世襲制``而在禹之前大多是禪讓制```

13樓:醜雅可

上五帝並不是父子\爺孫的關係啊,禹和啟才是父子。上五帝都是禪讓制。但禹傳啟是世襲制。所以才說是"家天下"

家天下」就是以天下為家,即統治天下,即做國王,實際上,這個詞語出自啟繼承禹的王位,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說一說禪讓制是怎麼一回事

14樓:科幻散人

所謂禪讓制,是指三皇五帝時期君主傳讓皇位的一種方法。禪讓制的宗旨是「讓賢」,即傳於當時社會有才德之人。後大禹傳位於伯起,其子殺而代之。

從而「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即傳子不傳賢。

15樓:西伯利亞的狼

禪讓制,中國統治者更迭的一種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將統治權讓給他人。形式上,禪讓是在位君主自願進行的,是為了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通常,禪讓是將權力讓給異姓,這會導致朝代更替,而讓給自己的同姓血親,則被稱為「內禪」,讓位者通常稱「太上皇」,不導致朝代更替。

16樓:網友

在大禹之前,君王都使用禪讓制,意思是自己死後,不把王位留給兒子,而是徵求民眾意見,把王位讓給有才能的人。

17樓:毅感歡者

在禹之前有這個禪讓制,就是將王位讓給有才德的人。但禹的兒子啟在禹死了之後就自已奪權了,

18樓:網友

真實的歷史上沒有禪讓制。

中國古代有沒有禪讓制?原因

19樓:清芸淡夢

受禪(禪讓制),是中國上古時期推舉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即部落各個人表決,以多數決定。相傳堯為部落聯盟領袖時,四嶽推舉舜為繼承人,堯對舜進行三年考核後,使幫助辦事。堯死後,舜繼位,用同樣推舉方式,經過治水考驗,以禹為繼承人。

禹繼位後,又舉皋陶為繼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為繼承人。這是部落聯盟推選領袖的制度,史稱「禪讓」。據說首領要躲在樹林中,然後由族人擁戴他出來。

但另一種說法是,禪讓制只是到禹就終止了,他建立第乙個朝代——夏朝。

中國上古時期的禪讓制度,最早記載於《尚書》之中,但其真實性一直存在爭議。後來中國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禪讓之名,行奪權之實的。這些「禪讓」包括。

8年,西漢的孺子嬰禪讓給新朝的王莽;

220年,東漢獻帝劉協禪讓給曹魏文帝曹丕;

265年,曹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西晉武帝司馬炎;

420年,東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南朝宋武帝劉裕;

479年,南朝宋順帝劉準禪讓給南朝齊高帝蕭道成;

502年,南朝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南朝梁武帝蕭衍;

557年,南朝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南朝陳武帝陳霸先;

581年,北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隋朝文帝楊堅。

20樓:三隻腳的大烏鴉

沒有。去讀讀司馬遷的史記就知道了,自黃帝以下一直到秦朝滅亡,所有的統治者都是黃帝的直系子孫。堯舜禹都只是黃帝后裔的不同分支而已。

21樓:網友

沒有,人在權利面前從沒有謙讓的事情,王位甚至可以用骨肉親情去換,何況已在手中再給人家?

22樓:網友

堯舜禹都是,但是禹的王位是傳給了他兒子。

23樓:網友

有禪讓制~~堯。瞬。大禹這些都是~~傳給聲望高,能力強的人~

24樓:未來メ戰士

五帝時期有,但是到了夏朝就被世襲制所取帶了!

原因是由-生產力的發展,使土地和財產私有出現,進而出現父傳子,子傳子等模式,世襲制也隨著出現了。

25樓:網友

舜應該是被逼退位的, 美其名曰禪讓。

26樓:網友

應該有~~~

後來生產力發展了,有了剩餘了~~~於是都想得到那最肥的了~~~

27樓:網友

好像沒,有世襲制。

關注最終答案!

28樓:查查她妹

哪有真正的禪讓啊。是人就會有私心,怎能談及禪讓!?

史記五帝本紀裡的一句話,求解。

難道要全文翻譯?帝堯命令羲氏 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據日月的出沒 星辰的位次,制定曆法,謹慎地教給民眾從事生產的節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鬱夷,那個地方叫暘 y ng,陽 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別步驟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晝與黑夜一樣長,朱雀七宿 xi 秀 中的星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

三皇五帝中的五帝為何沒有神農炎帝,蚩尤跟炎帝到底有何關係(同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 帝王 但是不同史家對 三皇五帝 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具體三皇是誰,五帝是誰,存在多種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還是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為久遠,時...

「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中的五帝和三王分別指誰大神們幫幫忙

上海市高階教材課本中 三王 指的是 夏禹 商湯 周文王 五帝 指的是 黃帝 顓頊 帝嚳 堯 舜 五帝 黃帝 顓頊 帝嚳 堯 舜 三王 夏啟 商湯 周武王 來自 大學語文,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誰知道古代 三王五帝 所指的是誰?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原地區在夏朝以前歷史的乙個籠統稱呼。不同史家對 三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