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活寶就是不上班
當時地球屬於小冰期,導致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生活受大受打擊,所以這些遊牧民族集體南下,與當時的漢政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在這一時期少數民族漢化頻繁,北方的漢人血統中也融入了少數民族的基因,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繼續生存,所以產生了比較混亂的局面。
2樓:可靠的
這是最混亂的時代,少數民族也一樣,內部爭權奪利。
3樓:小自信
人們所說的人多嘴雜就是這樣的,在乙個國家當中種族越多那麼矛盾就會越大。
4樓:孤獨的yu呀
因為當時少數民族都遷移到了中原地區。各個文化之間產生了碰撞,所以那個時代是民族最多也最混亂的時代。
五胡十六國和東晉十六國的區別?
5樓:
五胡十六國和東晉十六國的區別:1、物件不同。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中原這一段時期(304-439年),由主要的五個北方內遷民族在中國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權,其中封邦命氏成為戰國者有十六國。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東晉十六國是指西晉王朝滅亡後,西元317年,鎮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十六國」史稱源出於北魏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併成、夏為十六」,從西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成漢(巴氐)等政權,洞羨總稱十六國。
2、概念不同。五胡十六國主要講的是北方的十六個更替的納巨集拍少數民族政權;東晉十六國是講的東晉建立後的東晉與與十六國的對抗歷史。3、開始時間不同。
五胡十六國是從西晉末絕培年西元304年開始;東晉十六國是西晉王朝滅亡後西元317年開始。
「五胡」內遷:從東漢末年以後,哪些少數民族陸續內遷呢?
6樓:吱吱吱吱心
契丹, 党項,女真,鮮卑,匈奴少數民族都在陸續的內遷,他們都從西部和北部入了中國內地。
7樓:殷琬
朝鮮族,匈奴族,氐族,羌族,羯族,這些少數民族都想內遷到適合自己住的地方。
8樓:番茄味雞腿堡
羯、 匈奴、氐、鮮卑、 羌 ,這些少數民族都選擇了內遷,進行了融合,進行了發展。
請告訴我「五胡十六國」的基本情況?它們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嗎?
9樓:匿名使用者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此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谷渾等都在十六國之外。共有二十國。一、成漢(304-347)巴氐族李雄,347年為東晉桓溫所滅。
二、漢(前趙)(304/318-329)匈奴劉淵(劉曜),329年被後趙石勒所滅。三、後趙(319—351)羯石勒,351年被冉魏所滅。四、前涼(320—376)漢族張軌。
五、前燕(337—370)鮮卑慕容氏,被前秦苻堅所滅。六、代(338-376)鮮卑拓跋什翼犍,建國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堅所滅。七、冉魏(350-352)漢族冉閔,這是十六國時期漢人唯一在中原建立的政權,因而遭到胡人的一致圍攻,被前燕所滅。
八、前秦(351—394)氐苻健, 383年,淝水之戰,前秦大敗,苻堅被姚萇所殺,前秦逐漸崩潰。九、後燕(384—409)鮮卑慕容垂,386年自稱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縣),史稱後燕。十、西燕(384-394)鮮卑慕容泓,394年後燕發兵陷長子,殺慕容永,西燕亡。
十。一、後秦(351—417)羌族姚萇,417年為東晉劉裕所滅。 十。
二、西秦(385-431)鮮卑族(一說貲虜)乞伏國仁,431年夏軍圍攻南安,暮末出降,西秦遂亡。十。
三、後涼(386—403年)氐族呂光。十。
四、南涼(397-414年)鮮卑-禿髮烏孤,414年西秦趁南涼進攻吐谷渾乙弗部,乘機襲取樂都,後南涼降於西秦,南涼遂亡。十。
五、北涼(401-439年)盧水胡(或匈奴族)沮渠蒙遜,460年為柔然所滅。十。
六、南燕(398—410)鮮卑族慕容德,410年,被東晉劉裕滅亡。十。
七、西涼(400-421年)漢族李暠,421年被北涼滅亡。十。
八、西蜀(405-413)漢譙縱,亦稱後蜀,東晉時期譙縱建立的短命政權,亡於晉。十。
九、大夏(407—431年)匈奴赫連勃勃,431年,赫連定在西擊北涼時,被吐谷渾所俘,夏亡。二。
十、北燕(409—436年)漢馮跋, 430年,燕王馮弘焚燬龍城宮殿,東逃至高句麗,北燕滅亡。
10樓:匿名使用者
五胡十六國 (304-589) 西晉在曹魏統一北方,進而晉武帝滅孫吳統一中國之後,本可以繼續秦漢統一之格局,但是司馬王朝走的是門閥政體之局。
五胡十六國都是那些民族建立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兩晉南北朝時期,伴隨著晉室的衰落與南遷,原居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紛紛南下,與漢族比鄰,並先後建立了五涼(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四燕(前燕、後燕、北燕、南燕)、三秦(前秦、後秦、西秦)、二趙(前趙、後趙)、大夏等十五個北方政權和乙個西南政權成漢。
由於這些政權主要是由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即「五胡」)所建,史稱「五胡十六國」。其中,前趙、大夏、北涼為匈奴所建,後趙為羯族所建,前燕、後燕、南燕、南涼、西秦為鮮卑所建,前秦、後涼為氐族所建後秦為羌人所建,成漢為巴氐族所建,前涼、西涼、北燕為漢人所建。
所謂的五胡十六國,實際上是由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北方少數民族,西南巴氐族,漢族共同建立的十六個政權。
五胡」統治北方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
12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少數民族咯!哈哈!
五個胡是指匈奴、鮮卑、羯、氐、羌。
十六個國是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五胡十六國和東晉十六國的區別?
13樓:匿名使用者
從時代上講五胡十六國和東晉十六國是一樣的意思。
從字面上講有乙個小小的區別:
五胡十六國:特指北方政權,由五大少數民族建立的十六個北方政權。
東晉十六國:是「東晉」、「十六國」的合稱,南方政權稱為「東晉」、北方政權統稱「十六國」。
西晉王朝滅亡後,西元317年,鎮守建康(今江蘇南京)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
十六國」史稱源出於北魏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併成、夏為十六」,從西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成漢(巴氐)等政權,總稱十六國。
14樓:網友
東晉十六國指的是當時整個中國的政治態勢:東晉和五胡十六國南北對峙的時期,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當然,嚴格意義上講,五胡十六國中最早的國家在西晉。
15樓:乘化歸盡
呃,五胡十六國就是單指五胡建立的十六個政權。
東晉十六國包括了同時期的東晉和五胡建立的十六個政權。
16樓:南柯之夢未醒
五胡十六國表明了十六國的出處(其實十六國中有漢人建立的國家前涼)
東晉十六國代表了乙個時期。
但是實際上是沒區別的。
17樓: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中原這一段時期(304-439年)
東晉十六國是從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
18樓:王有子善
五胡十六國,是指這些國家的建立這是北方胡人,所以稱五胡十六國。
東晉十六國,是隻這些國家建立的時代,正處在漢民族建立的東晉政權時代。
一種形式,不同的表述而已,。
魏晉南北朝何止五胡!北魏劉宋時代竟有八胡
不止有八胡,我們所說的五胡指的是很有實力 人數比較多的胡人部落,如果加上那些小的胡人部落,在北魏劉宋時期至少有十胡。北魏劉宋時代確實存在八胡,只是在歷史的記載上面則因為其中兩胡沒有太多歷史記載而選擇了忽視,可八胡的歷史是不會改變的。根據歷史記載北魏劉宋時代的確存在著八胡,之所以只提到五胡的原因,一 ...
三國之後,五胡十六國時期是不是比三國更殘忍
五胡十六國是相當混亂的,戰火不斷,兵戈不絕,但比起三國,不能說更殘忍,畢竟東漢末年到西晉建立這期間,全中國死了4000萬人。可以說是漢族很黑暗的一段時期。都差不多,主要是傳統思維作祟,漢人可以殺漢人,吃了都行,胡人殺了漢人就叫殘暴。現代人沒有嚴謹的對待歷史的態度,連歷史學者也大多靠著爭議問題搏出位。...
劉亦菲胡歌十年之約是在電影裡說的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說的
生活中的,當年一起拍過仙劍1,當時定下十年之約要拍電影 是在仙劍奇俠傳一電視劇裡說的吧。放煙火的時候一群人定下十年再見的約定,最後只剩李逍遙,虐die觀眾的橋段,順便唐人要拍電影,就拉出大家的懷舊情懷,炒一炒唄 胡歌劉亦菲十年之約怎麼回事 劉亦菲對胡歌又愛又恨 個人覺得胡歌不太適合三生三世,十年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