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因為當時德軍的另乙個戰線,就是東線受到了威脅,德軍只能從西線上面調遣兵力過去,所以主動權就讓蘇聯拿到了。
2樓:雲水南
因為當時盟軍從西西里島登陸了,而希特拉為了去挽救,因此將庫爾斯克地區的德軍精銳撤離了,導致德軍喪失了戰場優勢。
3樓:三棵樹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德軍先佔戰場主動權的優勢,拱手相讓的原因,首先德國沒有戰爭的主動權,其次,德國在戰略上存在了很大的失誤,蘇德雙方兵力發生了逆轉,蘇聯的兵力源源不斷的送來,而德國遠道而來補給線太長。
4樓:流浪在清風
在庫爾斯克戰役當中,至今雖然首先佔據了戰場主動權。但是由於蘇軍整體實力相對比較強大,此外具備強大的後勤體系兵源充足,況且德國的閃電戰已經被蘇聯軍團所熟悉,因此面臨失敗也是必然。
如若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
5樓:網友
不可能發生逆轉,如果庫爾斯克戰役德國人勝利的話,其最佳效果就是:擊潰**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德國缺少機械化步兵,難以徹底合圍。這個問題在此前的哈爾科夫戰役中已經顯露)拉平**集團軍群和頓河集團軍群之間的突出部,節約出20-30個師的機動兵力,繼續實現其機動防禦的作戰方式。
即便庫爾斯克戰役德國人勝利,由於前期史達林格勒戰敗後,德軍退出高加索,遠離蘇聯的石油基地,無法進一步獲取石油資源。他們只能保住頓巴斯的煤和烏克蘭的小麥。而且美國人正在不斷打擊德國的石油加工工業,由於無法獲得作為補充的石油,德國的戰爭機器將逐步停頓。
實際上,史達林格勒戰役失敗後,德國人已經沒有了繼續向莫斯科推進,消滅蘇聯的能力,充其量也就是將東線的失敗向後順延1-2年。
反觀蘇聯方向,如果庫爾斯克失敗,**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被擊潰,草原方面軍受到部分損失。但還是可以接受的,一方面,大量退到烏拉爾山脈後的工廠開始滿負荷生產,能儘快補充裝備損失;另一方面,毛子具有人力資源優勢,可從列寧格勒、高加索、遠東等方向進一步抽調人員,重組這些部隊。
這麼看下來,即便庫爾斯克戰役勝利,德國還是無法讓對方屈服,仍陷在持久戰的泥潭裡面,而蘇聯人憑藉著龐大的人力資源和援助,還是可以支援下去的。充其量就是晚勝利1-2年。
在庫爾斯克會戰之後,為啥德軍再也沒打過蘇軍?
6樓:瑞娟的歌聲
在庫爾斯克會戰之後,為啥德軍再也沒打過蘇軍?提到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相信很多人腦子裡最先出現的應該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先簡單談談這場戰役,然後具體說明一下自己的看法。當時德軍在對列寧格勒的圍攻中剛剛緩和,1942年7月17日當天集結150萬兵力進攻史達林格勒,蘇軍為了保衛史達林格勒,了防禦行動,一勞永逸地奪取了史達林格勒方向的德軍。
這場戰鬥進行了約200多天,蘇聯軍隊於1942年11月開始反擊,於1943年2月2日將德軍全部殲滅,這場戰鬥結束。
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是庫爾斯克戰役嗎?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知道史達林格勒戰役的人會知道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聯從德軍手中奪取戰略主導權的開始,庫爾斯克戰爭意味著蘇聯完全獲得了蘇德戰爭的戰略主導權。庫爾斯克戰役也是德軍對蘇聯的最後一次大型作戰。德軍以對蘇軍實施沉重打擊、恢復戰爭主導權的想法發動了庫爾斯克戰爭,但沒有想到庫爾斯克會戰會以德軍失敗告終。
德國50萬精英戰士也遭受了巨大損失。這場戰役後,蘇聯紅軍在德國戰場上佔據了完全有利的地位,德國人不僅失去了優勢,而且從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蘇聯紅軍在庫爾斯克戰役後走上了恢復土地的道路。
德軍的士氣因庫爾斯克會戰失敗而受到沉重打擊,此前從未在戰略進攻戰中失敗的德國國防軍在離出發地200公里的地方經歷了所有失敗,這些失敗都發生在寒冷的冬天。在此之前,「蘇軍冬季攻擊、德軍夏季攻擊」的作戰方式也完全轉變為庫爾斯克戰爭。德軍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戰鬥中被擊毀數千輛以上,造成大量人員**,損失相當大,德軍精銳裝甲部隊也身受重傷,士氣低落。
蘇聯軍隊在庫爾斯克戰役中遭受的損失也很慘重,但這種犧牲是值得一看的,因為蘇聯軍隊已經完全掌握了戰爭的主導權。
在很多人眼裡,蘇聯軍隊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取得勝利是值得慶祝的,但蘇聯的表現太過平靜,連領導層都認為這場戰爭太容易了,似乎沒有道理。他們不甘心繼續與德軍作戰。蘇聯紅軍有這種感情是很正常的。
兩軍交戰以來,蘇聯一直處於被動,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戰勝法西斯,沒有希望就不會失望。他們對戰爭已經開始非常平靜地對待了。在戰勝德軍的時候,蘇聯人看到了希望,這時情緒變化很大。
事實上,任何戰爭交戰雙方都會付出一定的全部。沒有乙個國家能在沒有一瓶的情況下獲勝。戰爭一詞充滿血腥和暴力,因此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歲月。
只有擺脫戰爭,才有機會擺脫犧牲。
7樓:網友
因為庫爾斯克會戰是德軍最後一次戰爭動員,如果打光了就再也補不上來了,反觀蘇軍越打越多越挫越勇。這也是為什麼德軍會用閃電戰,因為人少拖不起。具體點講,庫爾斯克會戰德軍補充兵員之後陸軍數量達到峰值330萬,其中280萬分布在前線,剩餘50萬精銳的裝甲預備隊,這50萬精銳是德軍最後的精神寄託。
而這50萬人一旦打光是無論如何都補不上來的,因為精銳部隊要經歷多年實戰的積累。結果庫爾斯克恰恰把這幾十萬人損失殆盡,得不到預備隊補充的德軍,要麼把各個部隊釘陣線上一動不動等著捱打,要麼放棄某些陣地縮短防禦陣線騰出預備隊。無論哪種方式,蘇軍都將逐步蠶食德軍的陣地,這就是為什麼庫爾斯克之後德軍就再也打不過了,因為在所有陣地上的德軍都只能孤軍奮戰得不到增援。
8樓:魅力生活記
在庫爾斯克會戰之後,德軍再也沒打過蘇軍。是因為德國在這次戰爭中沒有獲得收益,反而損失的很多,所以他再也沒有打過蘇軍了。
9樓:小白象
冬臨將至,與其說德軍沒打過蘇軍,不如說是德軍敗給了西伯利亞的冬天。
10樓:小自信
因為德軍根本受不了蘇聯的天氣,在那麼天寒地凍的狀況下他們不打仗也會把自己凍死。
在庫爾斯克會戰,德軍的損失有多大?
1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43年7月5日凌晨2時30分,沃羅涅日方面軍實施了炮火和航空兵的反準備。庫爾斯克會戰就這樣了。
8月23日,庫爾斯克會戰全部結束。法西斯德國被殲滅了30個精銳師(其中有7個坦克師),總計兵力50多萬人,坦克1500多輛,作戰飛機3500多架,火炮3000餘門。這些慘重損失,迫使德軍在整個蘇德戰場上完全轉入了戰略防禦。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時期,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後蘇軍在戰略進攻上是如何安排的?
12樓:北京創典文化
在蘇軍戰略裂槐餘進攻中,蘇軍在西方方向上,計劃以加里寧方面軍、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發起進攻戰役,使德軍無法抽兵南下;在南肆滾翼,計劃以北高加索明亂方面軍收復塔曼半島,並在刻赤半島奪取登陸場。
二戰德軍黨衛軍軍服詳細,二戰德軍黨衛軍軍服詳細資料
上有賣低仿刻版的,全套不包括鞋是600塊,如果你實在是有錢而且有閒的話,可以去尋找一下那種私人訂製西裝的裁縫,他們或許能給你你想要的答案。黨衛軍的軍裝可不是一般裁縫能做的了的,而且材料什麼的都不好找,稍有差錯是會走形的,根本不像。所以個人建議去買 這個不要找一般的裁縫店做,黨衛軍m32黑色 的規格非...
二戰德軍坦克
四號g型坦克全長6.22公尺 含炮管 寬2.88公尺高2.68公尺,重量23.5噸,最大裝甲厚度80公釐 即前甲厚度 成員5人,最高時速40千公尺,最大行程210千公尺,生產數量1687輛。為1門75公釐48倍徑kwk40火炮,備彈87發 1挺7.92公釐mg34機槍,備彈3000發。四號g是f2之...
二戰坦克介紹,二戰著名坦克戰役
馬克1型坦克 世界上第一種坦克型號,其實就是在拖拉機上加一層鐵裝甲,加上兩對履帶,再加上機槍或者炮。該坦克是英軍隨軍記者斯文頓發明的,他看見英軍 慘重,便萌發了在拖拉機上加一層鐵裝甲,加上兩對履帶,再加上機槍或者炮,製造一種牢不可破的戰車的想法。於是將這個想法匯報了上級,上級允許製造,並在斯文頓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