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何時用上眼鏡?中國古代有眼鏡嗎?它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

2025-01-21 00:15:16 字數 4730 閱讀 1296

1樓:熊熊說歷史

嘿嘿,真巧,我也戴眼鏡!

眾所周知,古人呢文化普及程度較低,大多數人不讀書的,又沒有如今的手機電腦等電子閱讀裝置,所以近視眼比較少。但是不證明沒有啊,老花眼總還是不少的。所以古人也想到了眼鏡這樣的工具。

據考證,我們的祖先在南宋時期就已經用上了眼鏡。

靉靆(ài dài),老人不辨細書,以此掩目則明。」—洞天清錄》

而當時的眼鏡和現在的眼鏡並不一樣,並不是架在鼻樑上的,而是圓形的凸透鏡,是拿在手中用的,類似於現代的放大鏡。那個時候的眼鏡即使是手拿,也是十分的稀有和珍貴的。那個時候用的材質是玳瑁,或者水晶,相當地珍貴,也只有部分的皇室貴族可以用,能夠用得起。

因此,人們也把擁有眼鏡看成是身份的象徵。我們祖先最早用上眼鏡,這在一些旅行家的遊記中就曾經提到過,典型的就是馬可波羅的遊記,詳細記錄了中國古代的人戴眼鏡讀書的一些事情。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古代的眼鏡是從西方引進而來的,不過在中國一些地方出土的文物中,我們找到了更加有力的證據,證明眼鏡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而非來自他國。

根據很多的資料證明,中國的眼鏡是產生於南宋,大肆興起是在明朝。

所得宣妙賜物,如錢大者,形雲母,而質甚薄,以金鑲輪,紐之合則為一,歧則為二,老人目皆不辯細書,張此物於雙目,字大加倍」——方州雜錄》當時有個叫孫雲球的人,是眼鏡製造大家,他喜歡平時鑽研一些東西。後來,他發現很多人用手拿的鏡子看東西很不方便,於是就摸索出了把鏡子架在鼻樑上的程式,並付諸實踐。當這個研究成果問世的時候,當時的人們是非常的興奮,感到很新奇,並對這個產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後來,孫雲球又運用凸凹鏡屈光原理,按照人們年齡和不同視力研製出老花、少花、遠視、近視等各種光度的鏡片。此外研製出了適合各種場合用的不同的眼鏡,高倍望遠鏡,可以看更細微東西的的鏡子等等,為近視患者和不同需求的人帶來了福音。

當然,我們不排除咱們的眼鏡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了西方眼鏡的工藝和思想,因為,明代已經又帶著眼鏡的西方傳教士來中國了。

而到了清朝,眼鏡已經成為尋常物品,逐漸進入百姓人家。在1735年,蘇州已出現了專門生產眼鏡的手工作坊。說明眼鏡已經成為了一種可以流通於市場的商品。

2樓:惠華小知識

在古代由於玻璃進入到中國,人們才慢慢用上眼鏡的,不然中國以前是沒有戴眼鏡的。

3樓:庸予言爾

中國從南宋已經有人用上眼鏡了,南宋時期一名叫史沆的獄官發明了眼鏡,材料是以晶石構造而成,當時的人把眼鏡當成尊貴象徵。

4樓:煙花易冷

在中國古代古人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也沒有電子裝置,近視眼比較少,但是老花鏡還是需要的,在南宋時期用上了眼鏡。

5樓:娛樂先鋒隊員

古代是沒有眼鏡的,只有到了清朝中期時才出現。

古代眼鏡叫什麼

6樓:98聊教育

古代眼鏡叫靉靆。明末張自烈《正字通》

提到:「靉靆即眼鏡。」因此,古代戴的眼鏡叫:靉靆。

據說,歐洲的眼鏡是由義大利比薩城乙個玻璃工創制的,時間在1286年之後不久。為了掙錢,他一直將他的製作方法秘而不宣。早期的這種眼鏡,是將鏡片裝在可摺疊木框或金屬框裡,鏡框可以開合。

配戴時夾在鼻子上,不用時,將其摺疊,置於鏡盒裡,作於1380年的教皇保羅畫像中,保羅所戴的正是這種眼鏡。

早期的眼鏡都是老花鏡,也就是遠視。

者所用的凸透鏡。

到16世紀中葉,才有近視。

者用的凹透鏡。

眼鏡的發展歷史早在1268年的歐洲,羅格·貝肯將玻璃熔化後滴入模子制吵春成最初的眼鏡,當時的鏡片主要為凸鏡,用以矯正老視,後來人們又發現凹鏡。

有助於近視患者看清遠公升豎耐處物體,從此鏡片開始依據度數分類,而不再依據年紀分類。另據考古發現,中國東漢時期已有製作精纖伍細的水晶石。

放大鏡,這也證明了中國發明眼鏡的悠久歷史。

7樓:小等愛旅遊

古代眼鏡叫靉靆,音「ai四聲dai三聲」。

這是眼鏡的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的音譯,前者寫吵春為al-unwainat,後者寫為ainak。古代原有同音的靉靆兩字,於是人們借用此詞作為眼鏡的書面語。「靉靆」原指雲彩遮住太陽,《一切經音義》卷三引文說:

雲覆日為靉靆也」。可見,「靉靆」的原意與眼鏡毫不相干。

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靉靆》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

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餘。餘曰:此靉靆也。

描繪明永樂年間南京城區民眾生活場景的明代繪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而清代趙翼則稱眼鏡傳入中國是在明朝宣德年間。

清嘉慶年間,眼鏡得到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

根據清李光庭所著《鄉言解頤》記載,我國古代眼鏡根據子醜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深淺標度。

鴉片戰爭以後,西方的配鏡技術傳入我國,為眼鏡行業的崛起開闢了新的道路。清朝末年,首先是英國人約翰·高德在上海開設了「高德洋行」,專營機磨檢光眼鏡。之後其他洋人接踵而來。

如託極司開設了「明晶洋行」,英籍猶太人雷茂頓開設的「纖伍雷茂頓洋行」等。

眼鏡的發展歷史

早在1268年的歐洲,羅格·貝肯將玻璃熔化後滴入模子製成最初的眼鏡。當時的鏡片主要為凸鏡,用以矯正老視。後來人們又發現凹鏡有助於近視患者看清遠處物體,從此鏡片開始依據度數分類,而不再依據年紀分類公升豎耐。

另據考古發現,中國東漢時期已有製作精細的水晶石放大鏡,這也證明了中國發明眼鏡的悠久歷史。

中國古代有眼鏡嗎?它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

8樓:土地婆婆講故事

通常認為,眼鏡是明代時由西方傳教士。

傳入中國的。然而考古發現,在明代以前的墓葬中也有眼鏡。13世紀末,遠道而來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書中記錄了中國老人戴著眼鏡讀書的場景。

可見,眼鏡在中國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了。

眼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鏡片,在玻璃沒有被造出來之前,古代的鏡片主要用水晶石。

製作而成。傳說,在黃帝。

時代,古人就發現了水晶透鏡可以「放大」物體的神奇功能。考古人員在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劉荊的墓中發現過乙個製作精巧的水晶放大鏡,這是一片圓形的水晶凸透鏡。

鑲嵌在乙個指環大小的**圈裡,可以將微小的東西放大4到5倍。

北宋。時有乙個獄官叫史沆,他在斷獄時,看不清案牘上的字跡,於是選用各色水晶做成橢圓形的透鏡來幫自己看得更加清楚。

明代制鏡專家孫雲球年輕時曾專門學習過制鏡技術,他結合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傳入的幾何與物理知識,在長期的實踐和探索中,掌握了「磨片對光」技術,並且可以「隨目對鏡」,根據患者年齡和症狀的不同,配製出適合每個人的鏡片。

用水晶製作鏡片,不僅是因為它透明度好,在古人心目中,質地清涼的水晶還具有清心明目的功效。有的鏡片邊上鑲有玳瑁。

因為在古人看來,玳瑁解毒清熱的功效和犀牛角相當。這樣的眼鏡屬於珍品,造價不菲。可見,古人佩戴眼鏡不僅是為了提高視力,也是為了追求保健以及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

當時還沒有出現像現在這樣的眼鏡架,因此人們用來固定眼鏡的方法千奇百怪:有的用紫銅做成鏡架架在兩邊的鬢角上;有的用細繩纏繞在雙耳上;有的用繩子緊緊地系在帽子上;還有的乾脆用細繩拴上一塊玉飾,越過後腦勺搭在兩肩上。

總結:眼鏡日漸流行開來,眼鏡盒也應運而生了。古代的眼鏡盒材質多種多樣,有木、皮、緞、錦、銅、漆、貝殼……人們還喜歡用繩子把眼鏡盒穿起來佩在腰間,上面垂著用作裝飾的流蘇,堪稱精美的藝術品。

9樓:戶冰鑲

中國在宋朝出現眼鏡雛形,在明朝中期便出現了眼鏡。蘇州就是我國眼鏡的發源地,明代崇禎年間蘇州山現了一位眼鏡史上傑出的技師孫雲球,他看到視力不健的人很痛苦就精心研製一種可常架在眼鏡上的鏡片。中國古代的眼鏡是大橢圓形並鑲在龜殼做的鏡框裡,用銅製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或用細繩子拴在耳朵上,而且當時的眼鏡造價很高,曾有記載一位鄉紳用一匹馬換一副眼鏡。

10樓:行樂

有眼鏡,在當時出現在了義大利,而且當時的眼鏡是用乙個黑漆的木塊,然後將繩子進行乙個簡單的固定,最主要是這是眼鏡的最原始的樣子,而且這樣的發明也是非常的先進。

11樓:懶得可愛的小李

有眼鏡。是水晶鏡片。 在當時這種眼鏡的**也是非常的昂貴的,普通人根本就佩戴不起。

在中國古代,眼鏡是何時出現的?

12樓:漫閱科技

多數的考古學家認為,眼鏡出現於中國南宋時期,發明者是獄官史沆。那時,中國眼鏡的外形是乙個橢圓形的透鏡,透鏡是用岩石晶體、玫瑰色石英、黃色的玉石和紫晶等材料製成的。

在中國,眼鏡是什麼朝代開始用的

13樓:mo無

百科上:

中國的姑蘇(蘇州)是我國眼鏡的發源地,蘇州生產眼鏡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對我國的眼鏡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明代崇禎初年(西元1628年)、蘇州眼鏡史上山現了一位傑出的技師,名叫孫雲球,字文玉,又字泗濱,原籍吳江。用天然水晶石磨製出鏡片。

同時他又掌握了"對光"(驗光)的技術,按照人的年齡和不同的視力研製出老花、近視、遠視等品種以及各種光度的鏡片,並編制了一套"隨目對鏡"的原始驗光方法用以驗目配境。這樣就可以隨目配鏡,效果絲毫不差,戴在臉上也比較方便舒適,以適應各人視力的需要,這是我國自主驗光配鏡的開始。

也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

中國古代裝飾花紋,中國古代紋樣有哪些

有好多 直接搜就回有答 lz去這 中國古代紋樣有哪些 1 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 魚紋 鹿紋 狗紋 人面紋 花卉紋 網紋 水紋 海貝紋 編織紋 火焰紋及曆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

中國古代的數字,中國古代的數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 十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 除了一到十,百,千,萬外,還有表示大數字的。億 10的8次方,也就是數字後加8個0,以下類推。兆 10的12次方。京 10的16次方。垓 10的20次方。秭 10的24次方。穰 10的28次方。溝 10的32次方。澗 10的36次方。正 10的40次方...

10首中國古代詩歌,中國古代詩歌

一 年代 唐。作者 張籍。題目 寄孫衝主簿。內容 低折滄洲簿,無書整兩春。馬從同事借,妻怕罷官貧。道僻收閒藥,詩高笑故人。仍聞長吏奏,表乞鎖廳頻。二 年代 唐。作者 張碧。題目 答友人新栽松。內容 石門新長青龍髯,虯身宛轉雲光黏。聞君愛我幽崖前,十株五株寒霜天。越溪老僧頭削雪,曾云手植當庭月。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