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來自恭王府有野心的華
et的診斷。
一、臨床特點。
1.起病年齡:各年齡均可發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也有人認為青少年是另一發病高峰。家族性比散發性et患者起病早,多在20歲前起病。
2.臨床核心症狀:以4- 12 hz的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為主要特徵,多數發生於手和前臂。
也可累及頭部(如頸部)、下肢、聲音等。偶爾累及面部、軀幹等部位。震顫可以同時累及多個部位(如前臂和頭部)。
日常活動如書寫、倒水、進食等可加重震顫,多數患者飲酒後症狀減輕。隨著病程的增加,震顫頻率下降,而幅度增加,導致較為嚴重的功能障礙。震顫累及部位可逐步增多,一般在上肢受累後數年出現頭部震顫,軀幹和下肢通常最晚累及。
二、診斷標準。
1.核心診斷標準:
1)雙手及前臂明顯且持續的姿勢性和(或)動作性震顫:
2)不伴有其他神經系統體徵( 齒輪現象和froment徵除外);
3) 可僅有部震顫,但不伴有肌張力障礙。
2.支援診斷標準:
1) 病程超過3年;
2) 有陽性家族史:
3) 飲酒後震顫減輕。
3.排除標準:
1) 存在引起生理亢進性震顫的因素:
2) 正在或近期使用過致震顫藥物或處於撤藥期;
3) 起病前3個月內有神經系統外傷史:
4) 有精神性(心理性)震顫的病史或臨床證據:
5) 突然起病或病情呈階梯式進展惡化。
震顫麻痺歸屬中醫「顫證」範疇。降龍震顫湯認為本病之發生多由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筋脈失養,而致虛風內動,運用養血活血、補益肝腎、熄風通絡之品。在臨床中應結合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2樓:小七1小小
有啊,我就有這個情況,我也不知道是特發性震顫,還是帕金森症候群,症狀就是手老抖,看過幾次也沒有什麼效果。
3樓:網友
我身邊有特發性震顫的人,我看見她走路手抖,吃飯也抖,說話也抖。
4樓:zlay是美德
你好,怎麼說呢。首先你,本人身邊還真的沒有特發性震顫的朋友。
特發性震顫常見的是病人在坐事情時看不出來病人手抖,但病人只要一拿杯子,尤其拿輕一點的酒杯或紙杯時,病人手就會有明顯的顫動,這是最常見的症狀。
希望對你有幫助。
純手打望。
5樓:神隱主犯八雲紫
建議特發性震顫患者多吃抗動脈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蔥等有降壓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穀雜糧,品種越豐富對病情越好。
6樓:丁大哇
有的 這種人隨時都在抖呢。
特發性震顫真的那麼可怕麼?
7樓:庹洛靈
談不上多可怕,因為什麼病都有死人的,抓緊看看就行了,不用那麼害怕。
哪些人容易得特發性震顫?
8樓:交際舞瘸崗
1.從工作性質來看,辦公室白領、銀行、it行業等久坐伏案人員,為特發性震顫高發人群。
2、從受教育程度來看,文化程度高的人群相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來說更易患此病。
3、從個人性格來看,性格急躁、偏執、情緒不穩定的人患此病的幾率較大。
4、人體大腦供血不足是造成特發性震顫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5、從個人體質來看,有各種虛症,如中醫所講的血虛、氣虛、血瘀等人群,氣血不調、寒熱紊亂,平時有頭昏眼花、失眠症狀的人群等患特發性震顫的風險較高。
6、喜歡運動的人,如平時有慢跑、打太極拳、練瑜伽等運動習慣的人患特發性震顫的概率很小。
7、現代快節奏生活環境下,長期揹負較大的工作、生活壓力,作息紊亂、日夜顛倒,這類人群是特發性震顫的高發人群。
特發性震顫會自癒嗎,特發性震顫有可能自癒嗎?
特發性震顫不能自癒,但可通過服藥緩解。少數輕症患者通過吃藥或調整,震顫可完全緩解,但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且隨著年齡增長,震顫幅度和持續時間都可能會加重,此時需調整藥物劑量 方法。特發性震顫主要通過協調運動鍛鍊來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例如鼓勵患者練太極 游泳或精細動作的訓練,但是不建議做太精細或...
特發性震顫的飲食習慣是什麼,特發性震顫有什麼飲食習慣嗎?
特發性震顫患者應該保持食物的多樣性。因為一天的飲食中食物應多種多樣,包含穀類 蔬菜瓜果類 奶類或豆類 肉類等。多樣化食物能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的需要,也使飲食本身富於樂趣。在輕鬆的環境和氣氛中愉快進餐。飲食中注意脂肪的攝入量,盡量不吃肥肉 葷油和動物內臟。在飲食上主要是注意補充蛋白質,和大量b族維生素...
特發性震顫跟手抖有什麼聯絡,手抖跟特發性震顫都有些什麼聯絡?
手抖有可能是特發性震顫。手抖的病理 臨床上手抖分為 靜止性震顫 運動性震顫 姿勢性震顫 回跳性震顫及震動性震顫等。震顫雖然表現為手的抖動,但其病根多在大腦,皆是因某種疾患使大腦涉及運動協調功能的區域受到損害。臨床上的 有帕金森症候群,肝豆狀核變性,肝性腦病,小腦 腦幹病變,腦動脈硬化,腦缺血,藥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