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可愛小丹丹
我的家鄉——東臺,她坐落在蘇北平原,瀕臨黃海。我是喝家鄉水,吃家鄉糧長大的,家鄉的一草一木都讓我印象深刻。隨著家鄉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我的周圍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記得小的時候,人們都住瓦房,生活條件好的才住得起樓房。平時我對瓦房沒啥意見,但是一遇下雨天,就沒那麼好過了,因地勢低窪,雨水直往家裡鑽,到處都是溼漉漉的。特別是夏天,讓人很難睡個安穩覺。
過去,我們走的大多是泥路,最好也就是砂石路,如果有車子開過,就會揚起滿天灰塵,讓人睜不開眼。現在呢,馬路全是柏油鋪面,汽車、電單車在街道上快速行駛,多威風啊!舊城改造後,家鄉面貌煥然一新,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新的樓房,再也不怕風吹雨打了。
商業步行街燈火輝煌,一派熱鬧景象。馬路上都陸續裝上了紅綠燈、電子警察,不用交警叔叔指揮,人們也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我們的出行更加安全了。
家鄉的一草一木都是可愛的,然而,家鄉的人民更加可愛。我的家鄉流傳著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話故事,2004年,國家郵政局在我的家鄉還舉辦了董永和七仙女特殊郵票首發式,盛況空前,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前不久,我92歲的老太太因病住進了醫院,經過醫護人員的盡力搶救和家人的精心照料,老太太終於脫離了危險,當她甦醒過來時,還以為自己住進了賓館呢!因為醫院的現代化設施應有盡有,老太太笑著說:「我還希望多活幾年,看著我的重孫女健康成長,我的幸福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呢!
家鄉變了,變得更美了,家鄉是祖國的一小部分,家鄉的變化是祖國發展的縮影,我身邊的巨大變化反映了祖國正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我愛我的家鄉,我更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2樓:網友
經濟建設方面:建國六十年,我國經濟建設經過「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跨越式大發展,2008年國民生產總值已突破23萬億元,平均年增長速度超過8%,全國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日本躍公升世界第三位。糧食、棉花、肉類、鋼鐵、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居世界首位,中國已名符其實成為「世界工廠」。
從1980年全國人大批准設立深圳經濟特區開始,1992年從沿海城市到邊境城市,再到15個內陸省會城市全面開放,中國改革開放總體格局形成。隨著經濟對外開放推進,對外**規模不斷擴大,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組織,200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超過萬億美元,增長18%,連續17年居發展中國家之首位,成為世界第三大**國,同時利用外貿規模質量也大提高,2008年全年吸收外資超過9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的科技含量增加,跨國公司來華投資增多。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突破萬億美元,位世界首位。
建國六十年來,用不變價匯率計算,中國經濟從1950年197億美元到2007年萬億美元,增長167倍,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13年就跨越10萬億元臺階,國家實力顯著增強。
在市場需求和國家巨集觀調整政策指引下,農業基礎產業大發展,袁隆平和他的超級水稻畝產超800公斤,引起世界關注;電子資訊科技為代表和能源工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銀河巨型計算機、積體電路、智慧機器人、雷射技術、以及核發電、風力水力發電、太陽能等進入應用領域,改造了傳統工業產業。
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首都機場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和杭州灣跨海大橋,南疆鐵路和青藏鐵路,長江三峽水利工程,貫通全國「西氣東輸工程」,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江蘇田灣的核電工程,還有涵蓋江湖治理改造、海港、鐵路、高速公路、機場建立、城市改造、能源建設各個板塊,這些建設專案,都有重大深遠影響,必將載入中國和世界發展史冊。
3樓:匿名使用者
家鄉有了高樓大廈,平坦的大馬路!
中國70年家鄉的變化
4樓:內蒙古恆學教育
家鄉變化帶仔介紹如下:
昔日,家鄉的道路坑坑窪窪,全是泥巴路,道路上冷冷清清的,很少有車輛通過,大家的夢想是擁有一輛自行車;人們住的全是瓦房,遇到颳風下雨的氣候,重則進水,屋頂被掀去,輕則水淹牆角,讓人整天提心吊膽;至於廠礦、超市等,更是隻可想象的。穿的衣服缺乏,「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吃穿基本上是靠天吃飯,飯碗裡只有玉公尺飯、土豆,能吃飽就是最大的奢望了,遇到逢年過節,能打個「牙祭」就已經不錯了;而對於外界資訊的瞭解,靠的就是外出人員的口述。
但是,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民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成了乙個繁榮昌盛、美麗富饒的地方。
當年的泥濘小道變成了寬闊的柏油路,車輛川流不息,多數人家擁有了電單車,有的還實現了家庭轎車;家裡結束了靠柴火做飯、取暖而基本實現了電氣化;人們的飯碗裡不再單調,每餐還講究營養搭配了;穿的也能裂昌根據季節的變化而更新,有時還可穿上時髦的名牌;在**的關心下,廣大的人民群眾經濟收入也發生了變化,有的種上了「泡核桃」、「脫毒馬鈴薯」,有的學習了科學養殖技術,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正在大踏步前進。
家鄉的變化,離不開黨和**的關心幫助,也離不開勞動人民的辛勤汗水。作為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蠢源汪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做乙個對社會、對家鄉有用的人,用自己的知識才華去建設家鄉,使家鄉更加美麗,成為我國最耀眼的明珠。
建國60週年,家鄉鉅變。如題 謝謝了
5樓:血刺小貝徫
鉅變30年 2008-11-30 三十年代表著什麼?樹苗直入青天,青絲綰成霜雪。對於乙個人來講三十年很漫長,不過,是中國人就不會忘記30年前的那一次偉人的講話,中國,從此邁向了繁榮富強。
中國,讓全世界都聽到了龍的清吟。 我的家鄉上虞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地處江南,風景秀麗,自古享有「虞山舜水」的美譽,且上虞歷史悠久,據郭沫若考證,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當年舜帝朝見百官之地被稱之為百官,便是如今上虞的行政中心。 自1978年以來,我市高舉發展旗幟,經過改革開放30年快速發展,我市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實力都上了乙個新臺階,以最近《上虞**》報道的張村為例。
山上有翠竹,山坡有茶園,山下有良田,這是上虞第一大村章鎮鎮張村給人的第一印象。儘管沒有城市的繁華和喧囂,但當你走在村裡嶄新的水泥路上時,你依然會在不經意間感覺到這個山區村落正在悄然發生著的變化。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張村這個山區村落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村裡僅存的一條小石子路上,我們遇到了村民陳炎慶。他告訴說,這條弄叫壩弄,30多年前全村有九十九條半弄堂,條條弄堂狹窄,柴草只能直挑,稍一歪就會被卡住,地上全是鵝卵石,可現在全村道路硬化、亮化了。這30年來,張村的變化反映在老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村民鄭海江原本住在海拔較高的蘆其山上,離村有10多里,山路彎彎繞繞交通十分不便。1987年在村裡的統一安排下,投入70多萬元把60多戶人家移民下山,他們一家從山上搬到了山下。為了讓下山的村民有乙個溫暖舒適的居住環境,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讓下山的村民免交住房宅基費,並且村裡又出資萬元為村民通水通路通有線電視,同時把原有村民居住的宅基地全面進行復耕整理,當年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畝。
也難怪當地一老人說:「要知道30年前別說發家致富,就連溫飽也是個大問題呢!可是現在吃魚吃肉太平常了,現在的年輕人,吃講營養、穿講漂亮、住講寬敞,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也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
與張村相似之地何其多。前幾天去了博物館,參觀了上虞老城區**,蜿蜒的路,低矮的平房。再看今朝,曹娥江沿岸的江濱路,新崛起的城北新區,還有高新技術密集的杭州灣精細化工園區等等,無不對映著上虞的新篇章。
古人云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家鄉只會越變越好。現迎來了改革開放30年,我們共同期待著下乙個30年。
改革開放40周年家鄉的變化作文結尾
開頭 每當我看 抄見高大的建築物襲 清澈見底的小bai河 或者是走在寬闊的du馬路上的時候 zhi,總會想起我小時候的家dao鄉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漸漸富裕起來,那長滿了綠樹,開滿了鮮花的安家溝風景區不也是張家口的一大亮點嗎?那裡有鬱鬱蔥蔥的樹林,有芬芳撲鼻的花香,以及那連綿不斷的高山,那清澈無比的...
2012有什麼變化嗎?2025年?
可能會變得更美好,也可能會變得更糟糕。因為我們根本就無法知道未來。不會的 那只是考古學家的乙個翻譯錯誤罷了。想死的話就不同了。2012年?都說2012是世界末日,這主要是美國的考古發現,好像是古人類對未來的一種想法,應當還算不上是一種推測,預言差不多,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顯然2012是世界末...
2025年以來岱山縣有什麼變化
岱山縣的變化很大。幾年時間裡岱山從偏遠貧瘠的海島縣發展到現在的百強縣。特別是舟山成為新區岱山發展將進入快車道,岱山至舟山大橋 岱山至大小長塗大橋 岱山至上海大橋將相繼動工 可能還要規劃建設岱山至上海舟山高速鐵路等重大工程。岱山城區將按照西延東擴中提公升的思路布局建設。西延 將城區面積向小高亭 浪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