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樹有多粗多高?山西洪洞大槐樹有多大?

2024-12-30 01:45:30 字數 1810 閱讀 3174

1樓:reki丶

在山西省洪洞縣賈村附近,南同蒲鐵路西側,有一處濃蔭蓋地、槐柳相間的樹叢。每年,這裡都遊人不斷,名聲傳遍五湖四海。這裡就是數不清的億萬人的「故鄉」——洪洞古大槐樹處。

走進樹叢,一座古樸的木牌坊迎面而立,它四柱三門,中門高大,門額有橫匾,匾上雕著「譽延嘉樹」四個斗大的古體字。過木牌坊不遠處有碑亭一座,亭內矗立著一塊高大的石碑,上書「古大槐樹處」五字。石碑矗立處,就是「譽延」數百年的第一代大槐樹生長的地方。

這棵大槐樹在地面消失之後,從根部又生長出一株小槐,人稱第二代。這株第二代槐樹不知何年又幹枯了,如今樹體尚在,枝葉全無,挺立於碑旁。說來有趣,第二代死後,從它的根部又生出一棵第三代來,30多年來,年年枝繁葉茂,一年比一年高大。

山西洪洞大槐樹有多大?

2樓:毒舌酸果

山西洪洞大槐樹周長 大約13公尺,直徑約4公尺,最早的大槐樹跟寺廟被洪水沖毀了,只留下了碑址,上書古大槐樹處立於1914年。後來看到的大槐樹已經不再是最早的而是後來種植的距今約400年。

3樓:橘吉木吉

得有五六個人環抱那麼大了,山西洪洞大槐樹樹已經長了至少1000年了。據說之前,國槐根高公尺,其中國槐外露部分為公尺。現在它的直徑有四五公尺。

4樓:劉心安兒

特別的大,而且根部也特別的粗,需要七八個成年的男子才可以將這棵樹圍住,而且周長已經達到了13公尺。

5樓:網友

需要好幾個人才能環抱,因為樹的直徑比較長,同時整棵樹也很高,葉子有很多。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

6樓:

您好,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旁沒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景區分為「移民古蹟區」、「祭祖活動區」、「民俗遊覽區伏彎」和「運廳納汾河生態區」四大主題區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移民浮雕圖、中華姓氏苑等60餘處風景文化景點[2]。

洪洞大槐樹的歷史

7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洪洞大槐樹,又稱古大槐樹,是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臨汾市洪洞縣城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大槐樹是移民史實的見證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

歷虧歲史記載,元末動亂,中原、江南等地人煙稀少,而同期蒙古地主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山西卻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人丁興旺。明朝建立後,為了發展生產、恢復人口和國力,從洪武到永樂年間,明**屢遷山西之民于山西、河培乎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當年遷民最集中的地區就是洪洞縣。

元朝末年,自然災害頻有發生,黃河地區水患尤其嚴重同時統治者的高壓統治,導致紅巾軍起義,戰亂紛爭,民不聊生,人口大量減少。明初洪武年間開始從山西移民墾荒使農業有所恢復,明惠帝建文元年又發生了「靖難配空悉之變」戰亂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東、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涼局面,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

推薦去洪洞大槐樹的理由

8樓:

親親,去洪洞大槐樹的理由:1、戚罩祭祖堂——裡面供奉了1230個姓氏牌位,是全國最大的姓氏祠堂,也是天下民祭第一堂。2、民俗村——展示了洪洞本地的風俗習慣和民高數鬧間作坊。

3、祭祖節活動——每年的4月1日-10日都會舉行大型的尋根祭祖節活動,成千上萬的小鳥從四面八方飛過來,這也是景區的一大奇觀。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畢消的唯一民祭聖地,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洪洞大槐樹景區門票什麼時候,洪洞大槐樹景區門票什麼時候免費

抄沒有免票的時候,都需要買bai票入內。洪洞大槐du樹門票 zhi 洪洞大bai槐樹景區門票歷年至今暫時沒有du免費過 洪洞大槐樹zhi尋根祭祖園旅dao遊景區位於版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 尋根權 和 祭祖 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

山西洪洞大槐樹究竟是怎麼回事,洪洞大槐樹事件是怎麼回事?

在古代山西地界因為挨著黃河流域,又有汾河貫通,土地肥沃,人員較為密集,中原荒蕪地帶由於連年戰爭和自然災害,大家都遷移出來,造成有地無人種,大多村子荒蕪了。於是國家出台政策,命令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需要移民過去開荒,由於人們封建守舊的死不離土的關鍵,加上是開拓荒地,背井離鄉,所以只有很少人想去。這天通知下...

紅銅大槐樹的對聯,洪洞大槐樹的由來

洪洞縣廬濟寺的大槐樹下的一副對聯 喬木跡猶存,汾水環流,此地遷鶯離梓里 古槐名不朽,鸛窩宛在,於今化鶴返蓮邦。洪洞大槐樹祭祖園門兩側對聯 舉目鸛窩今何在坐敘桑梓駢甲情 誰是古槐底下人雙足小趾驗甲形 大槐樹其他楹聯 香挹行襟留快飲 蔭清古道倚斜陽。茶可解飲,碧乳澄香通世味 亭堪樓跡,綠槐夾道識鄉情。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