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創作者
保留了一部分的軍事力量,保留了一部分的實力,雖然失敗了,並沒有讓自己受到嚴重的傷害,沒有傷及國家的根本,還是可以正常的維持國家的統一的。
2樓:青楓侃
夷陵之戰導致蜀漢元氣大傷,影響了當時的社會發展,導致五虎上將只剩下了趙雲和馬超,很多的精兵強將被折損,嚴重的影響了蜀漢的士氣。
3樓:愛仕達各色
雖然失敗了,但是還保留了一些實力,並沒有受到致命的傷害,還可以維持國家的基本完整,維持國家的統一,維護國家的基本運轉。
夷陵之戰蜀漢慘敗,原因是什麼呢?
4樓:匿名使用者
1、蜀漢方面的補給線過長造成了自身消耗過大。
雖然在夷陵之戰中,蜀漢方面的軍事力量遠要比東吳強大得多,但是龐大的軍事力量同樣也給蜀漢方面造成了不小的負擔。要知道蜀漢作為進攻方,必須要保證自身補給線的安全,然而由於蜀漢方面長時間孤軍深入,造成了補給線過長,所以補給線過長也是夷陵之戰慘敗的重要因素。
5樓:go我的世界誰懂
這是因為蜀漢在打仗的時候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同時也有輕敵的情況,所以導致這次戰役慘敗。
6樓:自己滴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輕敵了,而且也是因為他們採用了不正確的乙個戰略,所以才會變成這個樣子。
7樓:帳號已登出
是因為他們的策略出現了一些問題呢,他們是上了別人的當,所以有了慘敗的結局。
歷史上的夷陵之戰,蜀漢到底損失有多大?
8樓:無能為力大蒜
蜀漢其實損失了大概有10萬的士兵以及2萬多噸的糧草,這場損失直接讓蜀漢倒退了幾十年。
9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損失是非常大的,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死亡了,只剩下一點點的士兵還在苦苦支援著。
10樓:莫九牧
據記載,在夷陵之戰中,蜀漢損失慘重,使得其無力北伐中原。
11樓:網友
1、人才青黃不接。
在夷陵之戰前蜀國五虎上將使得蜀國當時國力最強,而夷陵之戰後五虎上將接連逝去最後只剩下趙雲而後輩也沒有太出色的武將,只能靠諸葛亮來維持。
2、兵員損失嚴重。
蜀國在當時只有乙個州的土地,兵員土地面積是最少的,而當時發動夷陵之戰基本屬於全軍出動,夷陵之戰蜀國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讓蜀國失去了問鼎中原的機會。
3、財政問題。
夷陵之戰劉備發動全國之力為弟報仇失敗之後國家內部問題日益突出,之後沒有辦法只能六出祁山轉移國內注意力,但是內部矛盾卻並沒有解決,相反因為常年打戰朝廷賦稅很多而這都落在百姓頭上,讓百姓的負擔更加沉重,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蜀漢時期如果沒有夷陵之戰能不能延續下去?
12樓:數位技術小輝
不能。因為這是歷史的必然,夷陵之戰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所以不能延續下去。
13樓:大超說教育
蜀漢時期如果沒有夷陵之戰也不能延續下去,因為蜀漢的實力是三國中最弱的。
14樓:帳號已登出
應該是不能的,因為當時的優劣勢已經是非常的明顯了,即使沒有這個戰爭,該沒落的還是得沒落。
15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和諸葛亮不和,不死乙個的話蜀國內鬥會很嚴重。
蜀漢在夷陵之戰中並沒有慘敗,為什麼戰後從此一蹶不振?
16樓:小鄧同學
蜀漢在夷陵之戰中確實是慘敗《三國演義》中描寫夷陵之戰是說劉備幾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滅,真實歷史上劉備集團並沒有這麼多的兵力,總兵力大約在五萬人,不過除去各地的守軍,這樣的兵力已經是劉備集團的極限了,在夷陵之戰幾乎全部喪失,這些兵力是劉備東征西戰留下來的精銳之師,是劉備集團的底蘊所在,這樣一場大敗對劉備集團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在戰後劉備集團一蹶不振也算是比較正常的,就算是曹魏集團遭受這樣的損失也會十分困難。?
劉備集團軍隊經濟損失慘重夷陵之戰雖然是東吳不義在先,劉備討伐在後,但是這樣一次出征對國家國力的要求是很高的,不僅僅的盔甲兵器,糧草器械,就算是動用的人力都是十分龐大的,再加上劉備集團在前幾年剛剛進行了漢中之戰,消耗的國力沒有來得及補充,又遭到了襄陽兵敗,更是雪上加霜,夷陵之戰已經是劉備集團最後的機會了,瞌睡夷陵之戰最終失敗,劉備也在這樣巨大的打擊之下離世了,所以劉備集團受到了十分嚴重的打擊。?
戰敗後國力嚴重不足夷陵之戰戰敗之後蜀漢的國力出現了嚴重的不足,因為三國時期常年的征戰,導致各個州郡的人口越來越少,蜀漢國家的整個人口也不過百萬人口,還要有老人兒童婦女,農夫商人等等,真正能夠上陣打仗的兵員就更少了,加上人口少生產力就比較低下,糧食產量和錢財收入也就會降低,而蜀漢又失去了荊州三郡,實力大打折扣,所以在經歷了夷陵之敗後雖然依舊維持著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蜀漢也永遠失去了統一國家的機會。?
17樓:神級小玩家
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是聯盟破裂,荊州丟失,原本練吳抗曹的戰略設想徹底破滅;第二是精兵損失殆盡,夷陵之戰蜀漢雖然只損失了5萬人,但這5萬人全是精兵,是劉備的老家底,失去之後根本無法再培養;第三是叛軍四起,劉備兵敗後,原本歸附於劉備的蠻族勢力也紛紛反叛,劉備遭遇大敗,一時也沒有能力再去征討。
18樓:有知居
一是硬實力的打擊,直接損失就是五萬精兵,多年來積攢的糧草軍械等損失殆盡,這對於家底本來就不厚的蜀漢來說,無疑是乙個非常大的重創;二是大量的人才損失,關羽、關平、周倉等人陣亡,其中劉備在精神上更是一蹶不振,以至於後來劉備病死白帝城。
19樓:小
可能是覺得他們都沒有實物的支撐,所以讓他們體驗不到那種舒服的感覺。
蜀漢為何會在夷陵之戰後開始消亡?他們一共損失了多少人?
20樓:蓉淼經驗之窗
是因為在夷陵之戰之後他們選擇了遷都,造成大部分的人在遷都途中就逃亡了,而且這場戰爭之後劉禪即位,他們一共損失了5萬餘人。
21樓:匿名使用者
夷陵之戰蜀漢損失了五萬大軍,這是蜀漢的家底,而且這五萬軍隊都是蜀漢的精銳,那些後備人才,在這一戰中損失殆盡,蜀漢後期缺少人才,就是因為這一戰。
22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就是因為他們損失慘重,好像是損失了100萬多號人。算是蜀漢的大部分士兵都滅亡了。
夷陵之戰,蜀漢最多損失5萬兵馬,為何從此一蹶不振
23樓:夢之緣文化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夷陵之戰,戰敗的蜀漢,不僅僅是損失5萬大軍那麼簡單,而是綜合國力的傷筋動骨,根基動搖。
一、損失5萬大軍,已接近蜀國總兵力的一半 。
元封五年(西元前106),漢武帝在益州設定了 蜀郡 、犍為、 朱提 、越雋、 牂柯 、建寧、永昌、漢中、廣漢、梓潼、 巴郡 、巴西、巴東、益州等22個郡。相對於中原地帶,益州相對邊遠,人口基數也較小。預估平均每郡最多有總兵力當在6000左右,如果按22個郡計算,劉備的益州總兵力當在13.
2萬人左右。
如此算下來,損失5萬是個什麼概念,應該一目了然了。
同時,蜀國在夷陵之戰中損失的5萬大軍,可都是蜀國的精銳部隊,瞬間造成蜀國的國防力量縮減一半。
二、軍資消耗極其巨大。
據專事研究古代軍服的黃今言先生考證,在古代乙個士兵的軍服主要有六大內容,即:襲、絝、袍、禪、履、襪。同時,據漢簡中記載,可能受不同季節的影響,如同現在軍隊中的冬夏裝,材料不同**自然不同。
如:襲、絝、袍、禪的**分別為500錢、500錢、1000錢、300錢。另外的履、襪等沒有記載,比如鞋子和襪子約為200錢(保守估計)。
也就是說,每個士兵的軍服成本在2500錢,如果按5萬大軍來算,就是億錢,已接近整個東漢平均每年財政收入的七分之一。
同時,據史料記載,漢代將士的人均月口糧分為2石、石、石、3石以及3.
33石。如果平均按照每個月口糧石計算,5萬大軍兩年正常消耗就是264萬石,還不算屯備的軍糧。
此外,還有軍械軍備、食鹽、馬匹、草料等的損耗,更是乙個天文數字。
三、將士**撫卹負擔巨大。
據《諸葛亮集》卷4《哀死》中,諸葛亮對於將士的撫卹,這樣講道:「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飢者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由此可由,蜀國對於**將士的撫卹還是非常重視的。
同時,依據《漢書·成帝紀》記載:「已葬者與錢,人二千。」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按照安葬一人約在二千錢左右費用計算,5萬人就是1億錢了。
此外,這一下就給5萬多個家庭造成了極大傷害,差不多達到了舉國治喪的程度了。
以此推斷,蜀漢雖然損失了5萬兵馬,將遭成了怎樣的國本動搖,一蹶不振還算比較好的結果了。
對此,你怎麼看?
****網路。
蜀漢在夷陵之戰之前很強嗎,那時期有哪些成就能證明?
24樓:提貓隊長
的確是很強,其實漢中之戰就能夠證明,在漢中之戰中,劉備打敗了曹操,還是在兵力不如曹操的情況下,那時候也是蜀漢最輝煌的時候。
25樓:小九七
蜀漢在夷陵之戰前打敗曹操贏得漢中之戰,關羽水淹七軍壓制魏軍,氣勢如虹,劉備稱漢中王,當時的蜀漢是有一統天下的氣勢的。
26樓:娛樂先鋒隊員
的確很強,在這之前劉備贏了漢中之戰的勝利,地盤擴大勢力增加,軍隊數量超過魏國和吳國。
27樓:三棵樹
非常強,那個時候關羽率領兵將發動了襄樊之戰,差點逼得曹操遷都,並且劉備漢中之戰,跟曹操硬碰硬,非常強大。
夷陵之戰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夷陵之戰是誰和誰打的
夷陵之戰是誰和誰打的 夷陵之戰是劉備和陸遜打的。夷陵之戰 又稱彝陵之戰 猇亭之戰 是發生於三國時期的一場戰役。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征戰東吳,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面向曹魏求和,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與蜀軍相持而戰,最後於夷陵一帶打敗蜀軍。該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
真三國無雙五的夷陵之戰怎麼過
其實你難度選的不大,都是很簡單的。真三國無雙的秘訣就是速度,玩家的速度,快速推進,快速殺敵,快速回援,這些都是取勝最關鍵的地方 快速推進和快速殺敵是一起的,殺敵慢了推進也會跟著慢,小兵沒難度,關鍵就是殺武將的時候,怎樣選擇最快最好的招式殺掉對方很重要 快速回援,主要是兩種,1對方援軍,地圖任何地方都...
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時,諸葛亮在哪
在成都主持大小會議,會上發言頭頭是道,一貫正確。對夷陵的戰事裝作不知道。傾國伐吳是劉備的一意孤行,聽不進自己的勸諫,嚴重違背了自己苦心策劃的戰略,挫傷了自己的極積性,以及滿腔的抱負和熱情,好吧!你劉備自己的事自己負責,從頭到尾與我無關,我不想伸乙個指頭介入不是我的意願的事,不按我說的做,失敗了證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