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來歷80字,中秋節的來歷(100字左右)

2023-04-29 10:55:04 字數 5721 閱讀 8176

1樓:下雪的憧憬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關於中秋節還有乙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乙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

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2樓:面朝大海路途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來歷(100字左右)

3樓:利曉藍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4樓:桐月的日落之前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習俗

1、賞月。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2、追月。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曆八月十五,興猶未盡,於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

5樓:耕硯樂

關於中秋節來歷和部分民俗的簡介。

6樓:餘詩壘

每年,農曆8月15日,都是傳統的中秋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為夢舟記三部,

7樓:瀾若槿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8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9樓:楓橋映用夜泊

氣壞了母親,惹怒了父親,被趕出家門。

10樓:接鑲芹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

中秋節的來歷60字左右

1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中秋節來歷和部分民俗的簡介。

12樓:xo永遠在一起

中秋節出自中國唄,整那麼多花裡胡哨的。

中秋節的由來(100字以內)

13樓:樹上的乙隻歪歪

中秋節來歷一: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

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最初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就演變成為中秋節。

中秋節來歷二:中秋節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故事最廣為流傳,后羿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一種成仙的藥,他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

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然後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裡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盼望她能回來團圓。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稱為中秋節。

14樓:三月程

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化而來。

中秋節來歷90字

15樓:網友

后羿射日拿了仙丹,嫦娥為了保護仙丹,不被壞人拿走,便吃了下去,人們為了懷念嫦娥,就把這一天設為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歷70字

16樓:blackpink_羅捷

八月十五這天正好在三秋的一半,為名副其實的「中秋」之日,中秋之日應該是金氣最平和的時候,是個不錯的日子,與秋季的節日氛圍挺相符,這便是「中秋節」。上邊提到了,因為八月又叫作「仲秋」,即秋天的第二個月,所以八月十五「中秋節」又稱作「仲秋節」。

中秋節風俗習慣:

1、吃月餅。

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2、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裡是觀潮最好的地方。

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濛濛的薄霧。

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3、燃燈。燃燈以助月色,中秋夜,燈內燃燭,係於竹竿之上,瓦簷上、露台上等高處,俗稱「樹中秋」。

4、賞月。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樓,好遊者則或登于山、或泛於水,而又必備核餚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

5、吃桂花鴨。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

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

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八月十五這天正好在三秋的一半,為名副其實的「中秋」之日,中秋之日應該是金氣最平和的時候,是個不錯的日子,與秋季的節日氛圍挺相符,這便是「中秋節」。上邊提到了,因為八月又叫作「仲秋」,即秋天的第二個月,所以八月十五「中秋節」又稱作「仲秋節」。

17樓:賣火機女孩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18樓:楓橋映用夜泊

樹竹蔥綠,水花飛沫,濺落四方;

19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的來歷:一種是中秋與秋收有關,古人在播種的時候,就拜祭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也祭土地神報告豐收。

大謝神的護佑。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

慶祝豐收。另一種解釋認為中秋節的起源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即祭拜月神。

20樓:辜國木

人們為什麼要過中秋節?

21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即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節日起源: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

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

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乙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的由來 (90—120字)

22樓:網友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起源的另乙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的由來(100字以內)

23樓:愛看劇的小鴿子

中秋節的由來如下: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而來。

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物件。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

傳統活動。1、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2、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24樓:歐陽氏集團

應該是因為24節氣,然後加上嫦娥奔月的。

25樓:網友

和很多節日一樣都是古時人們祭祀神靈祈禱風調雨順而來。

26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最早源於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唐、宋以來,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俗。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據傳這個中華民族重要節日的形成與「唐明皇夢遊月宮」的故事有關。在古代,每逢中秋人們就用精製的糕餅祭奉月神;祭奉之後,全家人分吃,表示閤家團圓歡聚。

這種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 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 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 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 明代 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 拜...

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的來歷(簡短)

中秋節是東亞的民間的乙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 南韓的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於 周禮 禮記 月令 上說 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

中秋節的來歷 30,中秋節的來歷

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大家都會到空曠的地方去賞月,為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百科,就是這些,去看看吧。中秋節的來歷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