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唐尼兔
這個問題問得好。
首先,臨原帖是必要的,其次,在不理解原帖筆法的情況下一味去臨也是盲目的。
學習書法要師承古人,因為古人的高度已經過時間檢驗,但又要參考今人,因為今人的筆墨如新,極易理解。
我建議你有條件的話就找個老師,因為書法畢竟是一門通過師承來傳播的傳統藝術。
沒條件的話,你要多用毛筆自己實驗,可以臨臨田楷,再臨臨原帖,找到它們用筆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用今人的筆法來上溯古人不失為自學書法者的一條捷徑,但漸漸的,你就要脫掉田字,專臨歐字,因為你已經把原帖的筆法領悟了。
書法臨帖三步驟
2樓:香菜冰美式呀
1.第一步:讀帖 書法臨習應先動腦後動手,未臨摹之前,先要理解,這就需要讀帖。讀帖就是體會範帖的神韻,認識範帖,分析它的寫 法,掌握它的基本特點和規律。
2.第二步:摹帖 摹帖就是直接依託在範帖或其仿樣上書寫。常用的摹寫形成有四種。 仿影法:把透明的紙覆在範帖上,照著紙面上透過來的字影描摹。
整體寫下來之後,肯定會和原貼有出入。寫完之後,還要有乙個和原貼比對的過程,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糾正。如此反覆幾次,自然能臨寫得差不多,自然也就會有乙個較為深刻的記憶。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單字背臨。熟悉了之後,我們還可以選取其中的乙個段落進行背臨。不管怎麼樣,你要始終讓自己的腦袋轉動起來,不要太依賴字帖。
3.第三步臨帖。
具體臨帖的時候,我們學到的只是具體的乙個點。這些知識,是散落的,不成體系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將這些知識點連成一條線,甚至結成一張網。
學書法到底要不要臨帖
3樓:愛創文化
從前參加書法培訓班,老師講過,學書法的人分兩種,一種是老老實實臨帖練的,一種是不屑模仿按照自己路子來的。
第二種人的心理過程一般是:都說書法必須臨帖,否則不正宗,那最早寫字的人,臨誰的帖?沒得臨,那他正不正宗?
再者,我就是個愛好,不打算寫出什麼名堂,不用學大師,按照自己的筆體寫寫就行了。
不臨帖的書法愛好者,有位老師稱其為:野路子。
其實我覺得野路子倒是談不上,畢竟別人說的對,僅僅是愛好而已,練一練修身養性也就罷了。
但我是臨帖派,不為「正宗」,只為省時間。
且不說意和形,練習字的結構就要經過大量重複,臨帖可以省去自己探索的時間,一筆一畫學著寫,架構擺在那,骨骼練出來了,再談自己的風格也不晚。
名家之所以成名家,是因為他們花費了最多的時間和精力,成果就在那,為什麼不虛心借鑑呢。
巧合的是,曾經跟我說過不用臨帖的人,很早就都不再練習書法了。
想想也知道,放棄是因為進步緩慢,或者壓根就沒有進步。乙個愛好,長久沒有獲得反饋,又能堅持多久呢?
興趣來了就寫兩筆,厭倦了就再也不碰紙墨,最後當然不了了之。
所以,向大師們學習,最大程度節省時間,當字在紙上有精有神的呈現,會真的感到快樂。
另外現在很多**裡所謂的「大師」層出不窮,多是一襲白衫布鞋,頭髮鬍子凌亂不堪,眼神混沌玄迷,拿起筆狂舞一通,留下的墨寶紙看後都想撕了自己,旁邊的觀眾卻鼓掌敬佩,排隊求字。
各種各樣冠以大師名號的無賴,糟蹋藝術,辱沒斯文,但這也部分說明書法藝術的受眾逐漸縮小,人們看得少,自然不夠了解,易被誆騙。
書法博大精深的底蘊和美感應該當作日常教育影響給孩子,讓孩子在有傳統文化的審美中成長。
中文太美,書法也太美,我們的文化需要我們熱愛,不僅是去傳承,也是去跟隨它,經過時間,走向時間。
書法臨帖的方法及要求
為什麼學習書法都要從臨習古帖開始呢
學習書法都要從臨習古帖開始,通過臨摹來學習字形,結構,筆鋒。古體字的結構是有講究的,有些書法家開創的字型把字寫出了美感,我們可以模仿。書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 蒙古文書法 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 中國書法 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元號的書寫法則。...
關於書法方面的問題
在秦代是用秦篆的,在漢代是以隸書,在唐代是楷書最成熟的時期,因此在古時候那些字不是欠點缺畫而是那時候的寫法,因中國文字是形象字,所以我們在寫書法中應該盡力還原古字,學它的線條以及神韻。在臨帖過程中最好還是按照古帖的寫法,在創作過程就可以不拘謹。古人也有難改的字,蘭亭序的崇山峻嶺的 嶺 領無山字頂 褚...
學習書法的好處有哪些,學習書法有什麼好處?
我們中國書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古人聰明和智慧的結晶,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的寶貴財富,是我國獨有的一門藝術 書法有嚴格的書寫法則,少年兒童,尤其是小學階段,主要是識字,在學習文化的同時又學習書法,既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又能促進文字書寫水平的提高,把字寫得更加整潔美觀,又合乎規範 培養孩子的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