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心理學課件
故事由來: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分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
那寶塔要求非常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兩千多公斤重。孫權被難住了,急得面紅耳赤。後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
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踱方步,高興得直搖鵝毛扇子。
那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他們面目醜陋,又目不識丁,大家都稱他們是「醜皮匠」。他們聽說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心裡不服氣,便聚在一起商議。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於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
然後,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乙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裡。這一著,果然一舉成功。
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訊息,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三個醜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三個普通的人智慧型合起來要頂乙個諸葛亮。
其實,臭皮匠和諸葛亮是沒有絲毫聯絡的,「皮匠」實際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第「副將」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 將的智慧型合起來能頂乙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另一種說法,來自於小學語文課本一篇名為《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文章。文章中寫到諸葛亮帶兵過江,江水湍急,而且裡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普通竹筏和船隻很難過去,打頭陣的船隻都被水沖走觸礁沉沒,諸葛亮一籌莫展,也想不出好辦法,入夜來了3個做牛皮活的皮匠獻策。
告訴諸葛亮買牛,然後把牛從肚皮下整張剝下來,封好切口後讓士兵往裡吹氣,做成牛皮筏子,這樣的筏子不怕撞,,諸葛亮按此方法嘗試並順利過江。之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民間諺語廣為流傳。
2樓:yqsy一切隨緣
三個臭皮匠,抵過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型高。諸葛亮,三國時蜀國丞相,足智多謀,有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
3樓:芹子兒
三個臭皮匠__頂個諸葛亮。
4樓:一問時代
這是乙個歇後語。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就是這樣。
5樓:網友
三個臭皮匠下一句是頂個諸葛亮。
6樓:蝸牛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求讚~\(
7樓:在一起時候雙魚
三個臭皮匠 ,頂個諸葛亮。
8樓:來唸夢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9樓:lxy我們不散
頂過乙個諸葛亮。
賽過諸葛亮。
10樓:匿名使用者
賽過諸葛亮(頂個諸葛亮)
11樓:紅塵修心
三個臭皮匠,醜聞都一樣。
12樓:lovel興華字典
當然是賽過諸葛亮啦!
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故事,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故事
有好幾個版本。傳說 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份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可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孫權被難住了,急得面黃肌瘦。後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
「如鯁在喉」,下一句是什麼,如鯁在喉,下一句是什麼
如鯁在喉讀音 r g ng z i h u 大意 意為魚骨頭卡在喉嚨裡。比喻心裡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出處 漢 許慎 說文解字 鯁,食骨留咽中也。百爪撓心注音 b i zh o n o x n 釋義 像有一百隻腳爪在抓心一樣。形容人心情錯綜複雜,心神不定或十分焦急。造句 1 如鯁在喉 我知道真象...
他山之石下一句,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語出 詩經 小雅 鶴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明 程登吉 幼學瓊林 第二卷 民之失德,幹餱以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翻譯為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後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他山之石下一句 可以為錯 他山之石 的下一句是什麼?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