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認為行己有恥是士之第一要 問什麼是行己有恥

2023-01-16 04:55:02 字數 4327 閱讀 8521

1樓:飛翔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話:子貢問孔子怎樣才能成為乙個真正的「士」,孔子說:「行已有恥是第一要。

」這裡的「行已有恥」,就是對自己的不良行為要有羞恥之心。在孔子的心目中,知恥是第一位的。由此可知,要想自尊,就應該 知恥。

2樓: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不學禮,無以立。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

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3樓:cvt無級變速器

這裡的「行已有恥」,就是對自己的不良行為要有羞恥之心。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的翻譯

4樓:網友

此句出於《論語 子路篇》。

先看於丹的解讀:

乙個人做事的時候要知道什麼是禮義廉恥,也就是對自己的行為要有所約束,內心有堅定的不妥協的做人標準;同時這個人要對社會有用,就是你要為社會做事。也就是說,乙個人有了內心的良好修養以後,不可以每天只陶醉在自我世界,一定要出去為這個社會做事,你要忠於自己的使命,要做到「不辱君命」。這可不容易,因為你不知道你所要承擔的是乙個什麼樣的使命啊。

所以這是孔子說的「士」的最高標準 。

我的翻譯:在個人行事上能有做人的標準,出往社會做事,不辜負君主的任命,這可以稱之為「士」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個人行事上能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各方,不辜負君主的任命,這可以稱之為「士」了。這句話出自春秋《論語 子路篇》,原文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白話文意思是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稱作『士』呢?」孔子道:「做事能知道榮恥,出使外國,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這樣的人可以稱作『士』了。」

乙個人做事的時候要知道什麼是禮義廉恥,也就是對自己的行為要有所約束,內心有堅定的不妥協的做人標準;同時乙個人有了內心的良好修養以後,不可以每天只陶醉在自我世界,一定要出去為這個社會做事,你要忠於自己的使命,要做到「不辱君命」,所以這是孔子說的「士」的標準 。

6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

這句話中,既表明了「士」的官吏身分,同時也指出了作為一名「士」的最基本條件和責任:一是要「行己有恥」,即要以道德上的羞恥心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二是要「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即在才能上要能完成國君所交給的任務。前者是對士的道德品質方面的要求,後者則是對士的實際辦事才能方面的要求。

而這兩方面的統一,則是一名合格的士,也就是一名完美的儒者的形象。荀子寫了一篇題為《儒效》的文章,其中對於儒者的形象和社會作用是這樣來描寫的:「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

」「美俗」就要不斷修身,提高道德品質,以身作則;「美政」則要「善調一天下」,為社會制訂各種禮儀規範、政法制度等,以安定社會秩序和富裕百姓生活。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己的行為,要有羞恥心來約束,「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出使外國,能完成外交任務,這樣的人就叫做士。

8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在做事時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各方,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行己有恥,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行己有恥,君子不器,大致意思是:乙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

成語名稱:行己有恥。

成語拼音:xíng jǐ yǒu chǐ

成語解釋:乙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

典故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君子不器。教科書版:「君子不象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用於讚美別人多才多藝。」

正「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會去做具體的事情,知識分子的最高使命是價值的承擔者,而不是專業技術人員。」

出處:《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一種用處).」當時的器皿專用化程度很高,就酒具而言,盛酒的、溫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

孔子認為君子不應該象器皿一樣,只有一種用處。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應該擔負起治國安邦之重任。對內可以妥善處理各種政務;對外能夠應對四方,不辱君命。

所以,孔子說,君子應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才幹,不只侷限於某個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觀全域性、領導全域性,成為合格的領導者。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處。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

10樓:永恆哥86煉機

小題1:a.

小題1:不矛盾。孔子的「信」即守信、講信用。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的是「信」對人的重要性。但他並不是片面無條件地推崇「信」,而是說要懂得在不違背道義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通。

小題1:「行己有恥」是指用羞恥之心約束自己的行動。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上矣。什麼意思?

11樓:韓琴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個人行事上能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各方,不辜負君主的任命,這可以稱之為「士」了。這句話出自春秋《論語 子路篇》,原文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白話文意思是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稱作『士』呢?」孔子道:「做事能知道榮恥,出使外國,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這樣的人可以稱作『士』了。」

乙個人做事的時候要知道什麼是禮義廉恥,也就是對自己的行為要有所約束,內心有堅定的不妥協的做人標準;同時乙個人有了內心的良好修養以後,不可以每天只陶醉在自我世界,一定要出去為這個社會做事,你要忠於自己的使命,要做到「不辱君命」,所以這是孔子說的「士」的標準 。

12樓:叮鐺浪子

行己有恥:自己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為,能夠約束自己;

使於四方:一生以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作為使命;

不辱君命:不做乙個君子不該做的事;

可謂上矣:這樣的人才是真君子。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次路途已經耽擱了,但是我行走於四方,還好沒有辜負了君王的使命,可謂幸運, 大概意思就是介樣。

14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說:乙個人不能做到完美,但答應別人的事都能做到,已經很不錯了!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

七年級下冊政治1、什麼是「行己有恥」 2、如何做到「行己有恥」 3、什麼是「?

15樓:在幕阜山格鬥的大喬

對自己的行為有可恥之心。

孔子的徒弟是誰,孔子的第乙個徒弟是誰?

顏回,字子淵,春秋時期魯國人,生於魯昭公二十九年 西元前521年 卒於魯哀公十三年 西元前481年 享年40歲 據熊賜履 學統 他十四歲即拜孔子為師,此後終生師事之。在孔門諸 中,孔子對他稱讚最多,不僅讚其 好學 而且還以 仁人 相許。歷代文人學士對他也無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 尋孔 顏樂處 自漢...

歐洲盃要開戰,大家認為誰第一哦 我認為是義大利。

這屆義大利應該算是歐洲盃的翹楚了,但是前鋒的問題應該是乙個軟肋。我看好葡萄牙的前鋒和邊路組合,他們的後衛也有在世界級俱樂部踢球的,例如卡瓦略。其他也不說什麼了,呵呵都是球迷,大家看歐洲盃就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和暫時的忘卻輕鬆,讓我們來一起享受這足球的饕餮盛宴吧!義大利 一定是義大利。德國嘛!兵強馬壯的!...

《論語》六則》中第一則是在孔子什麼場合年齡心情說話的物件時說的

年時期,初出茅廬,小有成就,與朋友促膝而談.這個文章是孔子言行的記錄,是摘選的,第一則第一句寫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寫的是為人,第三句寫的也是怎麼做人。孔子是在教育他的學生,就是對學生說的。這部書是孔子的 及其再傳 對孔子言行的記錄。如果覺得不錯可以給分,下面那些回答都沒用,我剛學這個。論語 六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