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什麼是道德的起源

2022-12-29 10:35:03 字數 5314 閱讀 7582

1樓:歷史小廢鐵

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關於道德起源的觀點,要麼是主觀唯心主義,要麼是客觀唯心主義,要麼是舊唯物主義形上學的分析,均無法正確揭示道德的起源。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的起源問題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這一實際出發來認識和把握。

第一,勞動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道德是人類社會的特有現象,動物的本能行為中不存在真正的道德。

勞動創造了道德主體,勞動在創造人的同時,也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隨著勞動的進一步發展,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利益關係日漸清晰,包含自由、責任等內容的道德逐步得到確認。

因此,勞動創造了人和社會,是道德起源的第乙個歷史前提。

第二,社會關係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

可以說正是社會關係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調節各種關係,特別是利益關係的需要,道德恰恰是適應社會關係調節的需要而產生的。

第三,人的自我意識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意識是道德產生的思想認識前提,人只有在社會實踐中充分意識到自我作為社會成員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意識到自我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地位意識到自我與他人或集體不同的利益關係,並由此產生調節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是道德才得以產生。

2樓:樂馨馨

流落在荒島上的魯濱遜除了對他自己和自然界之外,不會有什麼真正的道德或不道德的行為,因為他是在社會之外的。只有在社會中,發生了個人與整體、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之後,只有當人將其合群的本能上公升為交往關係時,道德才可能發生。道德是社會關係的產物。

社會關係是生產關係和交往關係的總和。在原始社會初期,人們相互間的交往關係是不穩定的,經過兩性基礎上的自然分工到三次社會性的大分工以後,人們之間形成了較為廣泛和穩定的生產關係和交往關係不,即社會關係。隨著勞動的日益深化和社會關係的日漸發展,個人與整體、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也日漸突出,調整這類關係並且對個人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規範性要求,便成為客觀的需要。

否則便會威脅到整個氏族的生存和發展並進而影響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因此說,社會關係的形成為道德的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

3樓:網友

道德的起源於我國古代作者老子,的道德經,他廠聽寫的道德經,前半部是道後半部是德,所以道德經就是來自於此,中國幾千年來講的道德好與壞起源於這裡。

4樓:天馬

道德的起源來自於人類發展和進步的過程。

5樓:況曼容

1、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

2、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3、其中道」指自然執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

4、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什麼是道德的起源

6樓:匿名使用者

道就是老子宣傳的,意為做自己認為自己應該做的事;德乃孔子宣揚,為別人著想,與人為善。總的來說就是「做好自己,善待他人」。起源這個就不好說了,也許在石器時代就有了吧,這是乙個很虛的東西啊。

7樓:蒯時芳齊春

道德起源是道德在人類歷史上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外倫理思想史上對道德起源有各種不同著法。宗教神學的倫理學把道德歸結為上帝或神靈的意志和啟示。

奧古斯丁《天國》認為人間的善惡是按「造物主法則」和「神聖的天道」安排的「天然的順序。伊斯蘭教《古蘭經》說,人間的善惡乃真主的旨意。

除獨一的安拉以外別無主宰"。中國古代,董仲舒把天視為最高的人格神,認為仁義制度之數,盡取於天'唯理主義說把道德說成是理念或「天理」的產物。蘇格拉底、柏拉圖斷言「善的理念」是「超乎存在之上」的至善或善本身,德行是靈魂對至善的回憶;黑格爾也認為美德是對精神或倫理精神的向我意識;中國宋明理學家二程和朱熹認為「天理」、太極只是個極好至善的道理,是天地人物「萬善至好的良德;另一些倫理學家把道德起源歸結為人的先天的「善良意志」或良心。

康德認為道德律令是由「先於經驗純乎自發」的善良意志所產生的,聲稱: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人類的道德是怎麼起源和發展的

8樓:不雨亦瀟瀟

個問題其實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簡述道德的起源和特徵。

9樓:健康快樂一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簡述道德的起源和特徵,道德的起源應該是從孔子是開始,孔子時就是有了仁義道德禮智信。通過以上的道德約束來衡量人的行為準則。

10樓:匿名使用者

1.勞動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2.社會關係是勞動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

3.人的自我意識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11樓:天才牛頓

經典問題。

把五隻猴子關在乙個籠子裡,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乙個自動裝置,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而這五隻猴子都會一身溼。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當然,結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濕了。 之後每只猴子在幾次的嘗試後,發現莫不如此, 於是猴子們達到乙個共識:

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乙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乙隻新猴子a, 這只猴子a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結果,被其他四隻猴子海k了一頓 因為其他四隻猴子認為猴子a會害他們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嘗試了幾次,雖被打的滿頭包,依然沒有拿到香蕉 當然,這五隻猴子就沒有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再把乙隻舊猴子釋放,換上另外乙隻新猴子b 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當然,一如剛才所發生的情形,其他四隻猴子海k了b一頓 特別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別用力(這叫老兵欺負新兵,或是媳婦熬成婆 ^o^)

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的很慘,只好作罷。

後來慢慢的乙隻乙隻的,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 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猴扁。

這就是道德的起源。

社會群體為了社會利益約定的社會成員的行為規範。

12樓:君傾宇

在中國哲學史上,「道德」指「道」與「德」的關係。孔子主張:「志於道,據於德。

」(《論語·述而》)這裡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會圖景,「德」指立身根據和行為準則。因儒家以仁義為道德的重要內容,故也以仁義道德並稱。《老子》中的「道」指事物運動變化所必須遵循的普遍規律或萬物的本體。

「德」和「得」意義相近,指具體事物從「道」所得的特殊規律或特殊性質;對於「道」的認識修養有得於己,亦稱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認為「道」和「德」雖尊貴,卻不是什麼主宰(「命」),而是一切任其自然的。韓非認為:「德者道之功」,把「德」釋為道的功用。

北宋張載提出:「德,其體;道,其用,一於氣而已。」(正蒙·神化》)認為「德」是氣之體,「道」是氣之用。

老子所寫的《道德經》受全世界推崇,是相當出色的一部著作!

道德的起源理論的意義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倫理學史上的爭論。

神啟論把道德起源歸結於神秘的天啟和神的意志。 理念論倫理學認為道德起源於至高的理念和精神。教育論、環境論和社會關係論所指的外在條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屬人的事物和條件,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義的萌芽和傾向。

先天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生而有之的東西。 本能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類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決定共同的人性,是決定社會本質的共同的東西,因而也是決定道德的根本層次。

所以一定社會的階級道德的產生和形成都是與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關的,人的本性不僅決定了道德的產生,而且決定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

二、道德的起源。

(一)經濟關係決定道德的產生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道德根源於經濟關係,是從歸根結底的意義上講的。

(二)勞動實踐是道德產生的動因。首先,勞動實踐是人的創造性的體現。

(三)倫理關係是道德發生的前提。道德是對利益的調節,而利益關係和矛盾是存在於廣泛的社會關係中的。

(四)人的生存與發展需要是道德發生的誘因。首先,人類生存的需要是道德發生的直接原因。

(五)意識水平是道德發生的主觀條件。人類的意識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但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

總之,道德作為實踐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性指引人們的行為,將理想轉化為現實。學習倫理學不僅僅在於掌握有關的理論知識,更在於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我們訴諸理智、情感,更要訴諸行動,自覺修養,成為乙個道德高尚的人。

受字數限制,以上供參考。

論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質

14樓:生活小學問

道德是社會經濟關係的反映,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一方面社會經濟關係的性質決定著相應的道德體系的性質,所體現的利益關係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範。

社會經濟關係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係主要表現為階級關係,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會打上階級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對社會經濟關係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能動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產生有多方面的條件,經歷了乙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首先,社會關係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其次,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當人們意識到自己作為社會成員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意識到自己與他人或集體的不同利益關係以及產生了調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時,道德才得以產生。應該看到,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是統一於生產實踐的。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勞動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乙個歷史前提。

(二)道德的本質。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係的反映。首先,社會經濟關係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其次,社會經濟關係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範。

再次,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係主要表現為階級關係,因此,道德也必然帶有階級屬性。最後,社會經濟關係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道德對社會經濟關係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引導和規範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道德有哪些起源發展?

16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以追溯至我國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這其中的「道」是指自然執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和王道。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開始連在一起用,最早見於荀子的《勸學》篇: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什麼是道德道德與法律的關係是什麼

法律與道德的交叉與滲透,有兩個重要表現 一是法律意識與道德觀念具有同一屬性而相互聯絡,二是法律規範與道德規範的調控範圍有所重疊而相互包容。一般來說,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譴責的行為 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勵的行為,也是道德所培養和倡導的行為。反言之,許多道德觀念也體現在法律之中,許...

人類的起源是啥,人類的起源是什麼?

科學家說人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結束後,人類的體質形態仍在繼續發展。在乙個較長的時期內,人們把這一發展過程分為猿人 古人 新人三個階段。由於化石材料的不斷豐富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這一分期法已不合用。國外學者主要採用兩種分期法。一是分為南方古猿 直立人 智人 3個階段 智人又分為早期...

人類的起源,人類的起源是什麼?

1 目前達爾文的演化論還是主流,按照演化論的觀點,人類是由遠古的類人猿進化而來的 恩格斯相信這一點,所以他說 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而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具人類骨骼化石是在東部非洲的衣索匹亞出土的,經鑑定是一位女性,被命名為 露西 人們都稱她為露西祖母,她生活在距今約320萬年前。所以,演化論體系內的學者...